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化疗前的护理重点。方法:选取 2017年的 2月 ~2019年的 2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化疗的 36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给予本组患儿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包括加强认知与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口腔、会阴、肛周及饮食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等。结果: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悉心护理,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均获得有效控制且顺利完成化疗;本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后的 SDS、 SAS评分要明显低于接受护理前, P< 0.05。结论:重视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化疗前的护理工作,能提高感染症状控制效率,提高患儿治疗期间的舒适性,保障化疗顺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4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2组,各组5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34±2.36)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同时也能增强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通常会引起咽喉部位的疼痛,这种症状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小的困扰。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中医的针刺放血法因其独特的疗效而备受关注。这种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少商和商阳穴,来缓解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痛。少商穴位于拇指外侧,商阳穴位于食指内侧,这两个穴位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与咽喉健康密切相关的。针刺放血法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缓解咽痛的效果。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而准确地刺入穴位,然后轻轻挤压以放出少量血液。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针刺放血法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咽痛症状中的应用,分析其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以及在临床上的疗效。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系统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广和发扬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使之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本院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门诊接诊的 88例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组,对照组 44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实验组 44例患者采纳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留院时间、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高热、惊厥消失时间以及留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 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 68.18%),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可促进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患者临床症状及早消退,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气道护理模式在ICU患者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气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康复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气管损伤、气道阻塞、意外脱管)发生率及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估]。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气道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ICU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重症脑卒中相关性呼吸道感染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共计选取研究对象64例,均为重症脑卒中合并呼吸道感染,为提高临床疗效,将64例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于前一组中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则使用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据研究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呼吸道感染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仅有2例无效,反观对照组则有6例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1.25%,相比之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呼吸道感染症状快速改善,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重症脑卒中相关性呼吸道感染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共计选取研究对象64例,均为重症脑卒中合并呼吸道感染,为提高临床疗效,将64例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于前一组中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则使用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据研究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呼吸道感染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仅有2例无效,反观对照组则有6例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1.25%,相比之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呼吸道感染症状快速改善,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综合护理模式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项由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间进行的80例研究显示,综合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还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传染病监测作为急诊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照实验,我们评估了传染病监测在减少传染病传播和控制传染源方面的效果。方法: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了40名急诊患者作为参与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实验组接受传染病监测措施,包括体温测量、病例调查和传染病筛查,而对照组则未接受任何特殊监测措施。在观察期间,我们记录了每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就诊次数、传染病检测阳性率以及传染病传播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实验组在传染病监测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实验组中的患者就诊次数相对较少,并且传染病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中未发现传染病传播的情况,而对照组则有数例传染病传播事件发生。结论: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实施传染病监测作为急诊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得到了证实。传染病监测能够帮助及早发现患者的传染病病例,有效控制传染源的扩散。通过对照实验,我们证实了传染病监测能够显著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降低急诊患者的就诊次数和传染病检测阳性率。因此,我们建议在急诊部门广泛实施传染病监测措施,以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对症治疗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急性上感)群体中所发挥的协同效果。方法:以我科60例急性上感患者随机划分至A组(30例,实施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及B组(30例,实施对症治疗与舒适护理干预),并对比数据指标,分析临床有效性。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A组患者而言更短(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更为强调护理活动中的全面性与舒适性,可有效缓解患者因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与对症治疗方案也发挥了良好协同作用,以更好促进疾病恢复。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1-2022.12期间我院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9.1-2020.6期间收治的56例(PDCA循环管理前)作为对照组,2020.7-2022.12期间收治的54例(PDCA循环管理后)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gA、IgG水平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明显,通过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并改善其免疫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引入细节护理的实际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在预防不良反应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选取于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 110例,将其视作研究对象,并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各有 55例。将一般护理管理方法运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则在前者的基础上施行细节护理管理办法,对 2组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实际效果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施行对比,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工作。结果:施行细节护理管理办法的实验组儿童接种的配合程度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更高,经对比后,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 p<0.05) ;施行细节护理管理的实验组儿童家长对接种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更高,且经对比后,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 p<0.05)。施行细节护理管理的实验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明显比施行一般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更低,且经对比后,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引入细节护理管理的实际效果明显,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降低其他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还有利于提高儿童家属对整个护理管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极具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用口鼻腔灌洗法预防和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鼻腔护理方法,及时吸取口鼻腔分泌物,每日口腔护理3-4次,鼻腔内滴或涂入合适药物。观察组病人去枕平卧,在气管套管气囊充盈状态,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将配好的灌洗液(生理盐水250ml+庆大16万单位)分次缓慢鼻腔注入,根据鼻腔大小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轻轻插入鼻腔,边抽边吸,负压〈13.3KPa,直到鼻腔内抽吸液清澈为止,同法灌洗另侧鼻腔及口腔,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口鼻腔内分泌物粘稠度、分泌物量、粘膜充血情况少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口鼻腔灌洗吸痰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同时可减轻下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