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急诊护理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年轻护理学科,伴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而日益壮大,20余年过去了,急诊护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随着急诊诊疗技术的发展,国内急诊护理存在着护患比例达不到临床实际要求,工作在急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结构年轻、护理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急诊带教和管理者观念的转变未能跟上新形势和要求1,从而导致急诊专科护理培训工作没有跟上急诊医学的发展,故而急诊专科护理的培训工作越来越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虽然有些地区开设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但是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少之又少。我院为了培养精业务、强技能的急诊护理人员,为更多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自2012年起,对急诊科护士应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结合临床路径法进行专科化培训。方法是将急诊科三年内的30名年轻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法,而观察组采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结合临床路径法带教。结果观察组在医院内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结合临床路径法带教急诊科三年内年轻护士,有助于其在短时间内获得急诊专科知识,更快的适应急诊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两种推注药物方法的比较,选择效果好的方法为病人服务。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肌内注射的患者580例(均为成年人)列为观察对象,其中290人次为常规操作组即连续缓慢推药法,其中男为110人,女为180人;290人为实验组,即间歇缓慢推药法。其中男为100人,女为190人。结果常规操作组疼痛为男65人,女125人,无痛为男35人,女65人。有疼痛感为65.5%,无痛率约为34.5%。实验组疼痛为男55人,女为105人,其中无痛男45人,女85人。有疼痛感为55.2%,无痛率约为44.8%。结论间歇缓慢推药法较连续缓慢推药法的无痛率提高10.3%。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0-2012年我院护士规范化培训中静脉采血考核基地的外周静脉采血考核记录共2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指导今后的静脉采血培训工作。方法对278项操作考核记录分项汇总,并统计。各步骤按不规范操作出现机率排列。结果进针后固定针翼、采血完毕后再次核对病人身份、核对病人姓名方式、采血前指导病人取舒适便于操作的体位、进针前再次核对、止血带力度适中位列扣分机率最高的前六位,分别为32%、32%、29%、25%、17%、16%。结论静脉采血为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时应有的放矢,对出现不规范操作机率较高的步骤重点强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护理团队培训中选择ABC/AB定位抢救演练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30名护理工作者,分别根据ABC3人定位法则和AB2人定位法则实施抢救演示操练以及考核,通过模拟心跳呼吸骤停疾病来比较演示操练前后常规式和定位式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应急能力、协作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急救意识情况变化和抢救总时间。结果定位抢救模式演习操练后,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应急能力、协作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急救意识情况和抢救总时间均要优于演习操练之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团队培训中选择ABC/AB定位抢救演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大大缩短抢救时间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培训”这一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的静脉穿刺采血技能的效果。方法将进入临床实习的62名实习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名。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静脉穿刺采血技能的分级培训,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培训,利用自行设计问卷,从学生自我评价、带教老师评价以及病人评价三个方面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自我评价显示,分级培训前后,学生对静脉穿刺采血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提高;实验室带教老师的评价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进行分级培训后,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以及病人的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实验组的评价结果较好。结论分级培训这一教学方法对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静脉穿刺采血技能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属为主体的主题培训活动对脑卒中患者预防压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病人70例依照人院先后顺序依次交替归属为对照组和主题培训组,每组各35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以家属为主体的主题培训活动。回顾性比较2组间病人压疮的发生状况。结果干预后,2组SADQ-H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主题培训组较对照组抑郁状态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主题培训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57%/22.85%),主题培训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74.29%/37.14%),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家属为主体的主题培训活动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