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可以显著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选取近年来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急性喉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两组选用同样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增加布地奈德的雾化吸入治疗,参照组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患儿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高于参照组有效率(70%);治疗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的数值低于参照组,数据如表1,表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的雾化吸入治疗可以使药物直接到达病灶,达到有效缓解炎症的药物浓度,并且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相较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徐州高碘及碘适宜地区妊娠早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初步建立不同碘地区妊娠早期甲减流行病学的数据库,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高碘和碘适宜地区分别随机选取120例进行孕检的孕早期妇女,予以甲状腺功能检查,同时留取随机中段尿,利用砷铈催化法进行尿碘定量检测。结果在适碘地区,甲减、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2%、7.8%、2.2%,而在高碘地区,检出率分别为3.6%、32.6%、4.0%。其中高碘地区亚临床甲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碘适宜地区。结论徐州高碘地区孕妇的亚临床甲减患病率明显高于适碘地区,可能与碘摄入过量有关。因此有必要在高碘地区检测妊娠早期尿碘及甲状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常规和尿常规在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32例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行血尿常规检查。观察血尿常规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异常发生率为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白细胞异常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778,P=0.0003),且以白细胞升高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异常发生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小板异常发生率1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6.3847,P=0.0115),且以血小板降低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异常发生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异常发生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04,P=0.0037),且以淋巴细胞降低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异常发生率为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中性粒细胞异常发生率1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2624,P=0.0218),且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尿蛋白异常发生率为7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蛋白异常发生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855,P=0.0000)。结论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尿常规存在一定的异常结果,且主要表现在血常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较为明显,尿蛋白发生率高,血尿常规可以作为一项合适的筛查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月采用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尿道狭窄男性患者37例,年龄16-77岁。平均35.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1.5年。其中尿道骑跨伤21例,骨盆骨折11例,留置导尿管后出现尿道狭窄3例,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颈部狭窄2例,前尿道狭窄24例,后尿道狭窄13例,狭窄长度0.5~2.0cm,平均1.1cm。结果3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尿道穿孔、假道形成等发生,所见瘢痕被全部清除,手术时间15-55min,平均(33.3±10.2)min;创面无严重出血,出血量10-25ml,平均(14.9±4.9)ml。尿管均保留2-4周后拔除,均能自主排尿,排尿通畅,未见尿道大量出血、尿瘘,最大尿流率Qmax18~25ml/s。全部随访3个月-2年,有4例失访(10.8%),余下33例每周定期行尿道扩张,2例出现尿失禁,经提肛锻炼后3个月内逐渐恢复,有2例再发狭窄而行2次手术,其余28例排尿正常。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是治疗尿道狭窄的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给予两种不同辅助化疗方式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5月期间6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将所有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其中治疗组术后进行5-FU/LV辅助化疗,对照组33例术后行FOLFOX4进行化疗,对比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化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87%,对照组术后3年生存率6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胃肠道不良反应,脱发,色素沉着,毒性反应级别多于1~2级,未出现4级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患者出现2级不良反应患者9.8%,对照组12.5%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呕吐,并出现较为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现象。治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使用5-FU/FV做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患者3年内生存率更高,效果优于FOLFOX4,且安全性优于FOLFOX4。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采用葡萄糖酸钙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66例。66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研究组(葡萄糖酸钙)与对照组(奥美拉唑)。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32/33)、81.8%(27/33),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2/33)、24.2%(8/33),差异显著(P<0.05),且均未合并2种或以上并发症。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葡萄糖酸钙治疗的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吗啡在晚期癌症呼吸困难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晚期癌症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45例给予口服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口服吗啡即释片治疗。应用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改善程度,并测量其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并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晚期癌症呼吸困难病患的治疗中采取吗啡即释片,可有效改善病患的呼吸状况,并不影响其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下降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15日—2017年3月16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将8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43例/组。将实施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通下降气法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C-反应蛋白水平和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通下降气法治疗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针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内就诊的VD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A组提供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程度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的ADL、韦氏记忆量表(WMS,WechslerMemoryScale)评分均优于护理前,而且B组的ADL、WMS评分优于A组,家属的满意(92.9%)度也高于A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模式针对VD患者的功能恢复临床显著,而且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320排CT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功能的参数进行比较,初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30例,分别行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及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以超声结果为参照标准,与320排CT结果进行对比,行相关性分析及一致性检验。结果320排CT和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测量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相关性高,r值0.45~0.88。320排CT所测EDV、SV、EF值较超声心动图偏大,ESV值较超声心动图偏小。结论本研究显示320排CT与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上有很好的相关性,320排C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站式”的心脏检查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的MR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阴超检查怀疑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的MR表现。结果MRI诊断深部子宫内膜异位22例,表面的子宫内膜异位9例,15例病人无子宫内膜异位,22例中11人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1例卵巢病变共13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单侧9例,双侧2例,其中3个卵巢大囊肿周围伴有小囊肿。5个囊肿内有分隔;T1Wl及T2WI均呈高信号5个囊肿.TlWI高信号而T2WI星低信号4(30.2%)个囊肿。呈混杂信号3(27.0%)个囊肿,T1WI呈等或低信号而T2WI呈高信号1个囊肿。结论3.0TMRI提供了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分辨率,提供了关于子宫内膜异位植入的正确信息,提供了一个好的术前病变图像,能诊断子宫内膜异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临床效果,有效降低反流性食管炎产生不良后果的机率。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进行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进行雷贝拉唑和莫沙比利胶囊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临床疗效对比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通过内镜检查疗效比较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运用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愈率,疗效较为稳定,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