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化疗药物外渗安全管理质量。方法成立化疗药物专业小组,本科组成二级监控网,修订并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实行个案追踪护理,促进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规范了化疗专业护理行为,提升护士自我安全防护意识,降低了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提高化疗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实施化疗药物外渗安全管理,完善护理操作平台,降低护士职业危害,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化疗药物外渗 防护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口腔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方法选取两个年级口腔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实施教学改革,同年级口腔专业仁济班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对比教学效果评价分析。结果实验组在课程的设计实用性与合理性、学习的主动性及兴趣的提高、能力与技能的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预防为主观念的树立等多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预防为主的现代口腔医学理念,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口腔预防医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培养护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修养。方法对《护理技能训练》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过程性综合考核模式。结果新的考核方式培养了护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了爱伤观念、人文关怀理念,更激发了护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结论考核方法改革使成绩评价方式更加规范科学,可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 标签: 护理技能训练 实践考核 改革
  • 简介:摘要在医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基础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一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形势紧迫,医学实验教学需要朝着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以及提升医学人才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进行研究。

  • 标签: 机能学实验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素质。为了培养合格的呼吸内科专业医生。在呼吸内科的实习过程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呼吸内科疾病特点、逐步培养临床思维方式、将法律及医德教育贯穿于其中,多方面对教学进行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临床实习 呼吸病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预防医学在我国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加之,社会对兼备疾病和健康整体思维、防治结合的全科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此背景下,各各院校通过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指出了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并提出从完善预防医学课程体系、变革预防医学教学方式和强化预防医学师资建设方面实现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 标签: 预防医学 课程教学 改革和建设
  • 简介:摘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直是医保管理的重要环节,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内涵及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我院在医保管理、践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的创新实践模式,并提出了未来医院医保管理的方向。

  • 标签: 支付方式 病种付费 医保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麻醉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临床麻醉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方式的改革和教育模式的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麻醉教学探索出一条新路。

  • 标签: 麻醉 改革 探索
  • 简介:摘要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患乙型肝炎的人数约在20亿以上,慢性感染的患者有至少3.6亿,约占全球总人数的5%以上,亚洲占其中的2/3,而仅中国就占据1/3。我国每天因乙型肝炎死亡的人数在100万以上,用于研究、治疗乙型肝炎的费用超过1000多亿元,而美国用于乙型肝炎的相关费用也高达13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乙型肝炎不仅对于我国,而是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乙型肝炎的免疫机制及相关检测研究进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乙型肝炎的现代化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机制 相关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对临床应用丙泊酚实践研究分析,结合诸多学者研究结论探讨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 标签: 丙泊酚 中枢麻醉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大量研究显示VEGF-C在肺癌的生长、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与肿瘤淋巴管生成有关,VEGF-C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本文主要是研究该因子在肿瘤,特别是肺癌中的作用机制

  • 标签: VEGF- C 肺癌 作用机制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改变,肝癌患病率明显增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当前临床肝癌患者多采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虽然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受治疗副作用、创伤性较大,治疗期间患者会承受较大痛苦,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等因素影响,患者预后质量往往欠佳,如何提升肝癌患者治疗及预后质量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中药提取物在抗肝癌方面的作用,包括中药提取物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 标签: 中药提取物 肝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仙人掌联合用药在有机磷中毒过程中对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家兔进行肝素化后,测其胆碱酯酶活性,进行有机磷农药灌胃,使胆碱酯酶活性为正常的50%以下,用仙人掌及其联合用药的方法解救,再测量胆碱酯酶活性。结果仙人掌单独使用可使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家兔胆碱酯酶活性恢复,作用接近于解磷定,但恢复速度慢。

  • 标签: 仙人掌 有机磷中毒
  • 简介:摘要常见的难愈创面都有其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几种常见的难愈创面有糖尿病足溃疡、失神经性溃疡、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大面积深度烧伤、电击伤创面以及高原、海域等环境中发生的创面等。这些常因致伤因素、发生部位解剖学特点、自身或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引起全身病变,一旦局部受创,其炎细胞、组织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等的网络调控失调,细胞迁移、增殖、上皮再生或者血管生成等系列创面修复机制发生障碍,致使创面难以愈合。

  • 标签: 难愈创面 发生原因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根据细菌耐药的研究成果,制订新的抗生素应用指导意见临床实践效果。方法2016年3月组建小组,根据细菌耐药机制,调整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对策,包括做好病原学的诊断、重视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利用、降低筛选获得性耐药风险、做好药物动力学检测、合理联合用药。结果2016年,住院部医院感染、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联合用药率、高耐药可能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9%、71.5%、38.5%、2.4%、5.6%,低于2015年5.2%、78.5%、42.1%、3.1%、8.1%,2016年病原学检查率58.1%高于2015年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管理对策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水平,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感染。

  • 标签: 细菌耐药 耐药机制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钩吻重度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诊疗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查询有关钩吻中毒临床的研究成果以及参考文献,对钩吻中毒下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诊疗进展进行详细归纳为总结。结果钩吻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神经肌肉系统受侵犯、消化系统性能减弱、呼吸循环系统不规则为主、这一点与钩吻中毒的发病机制相互对应。现阶段,有关钩吻中毒的诊疗方法多以清除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血液净化以及对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为主。结论临床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对钩吻中毒临床表现的熟悉度,及时作出正确的判定,并研究患者发病机制,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方案,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预后。

  • 标签: 钩吻中毒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诊疗 进展 分析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较为多发,临床调查研究发现,饮食习惯不良、遗传等因素都会提升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发病率,而目前临床多采用保守方式治疗,下文将详细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进行探究。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对胰源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饲养的3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建立SD大鼠胰源性肺损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共三组,每组10只。以电针天枢穴治疗为电针组,以针药结合治疗(给予地塞米松的同时辅以电针干预)为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明确电针疗法的辅助治疗作用。三组分别留取肺组织进行肺水含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与AQP-1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疗效差异。结果AQP-1与TNF-α在正常肺组织及胰源性肺损伤肺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在胰源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电针能影响AQP-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TNF-α和肺微血管内皮组织AQP-1含量比较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对胰源性肺损伤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电针 胰源性肺损伤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