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江苏兴化225721)
【摘要】目的:评价根据细菌耐药的研究成果,制订新的抗生素应用指导意见临床实践效果。方法:2016年3月组建小组,根据细菌耐药机制,调整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对策,包括做好病原学的诊断、重视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利用、降低筛选获得性耐药风险、做好药物动力学检测、合理联合用药。结果:2016年,住院部医院感染、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联合用药率、高耐药可能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9%、71.5%、38.5%、2.4%、5.6%,低于2015年5.2%、78.5%、42.1%、3.1%、8.1%,2016年病原学检查率58.1%高于2015年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管理对策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水平,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感染。
【关键词】细菌耐药;耐药机制;抗生素;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201-02
细菌耐药机制较复杂,理论上合理用药,有助于降低耐药风险。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水平,降低细菌耐药风险,医院尝试根据细菌耐药的研究成果,制订了新的抗生素应用指导意见,取得一定成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住院部年收治患者5000~6000例,医院感染发生率5%~6%,耐药菌检出比率70%~80%,多重耐药菌检出率40%~50%。2016年3月组建小组,根据细菌耐药机制,调整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对策。
1.2方法
1.2.1组织与管理由院感办统筹管理,以药师为主,组建质量改进小组,5人讨论小组,根据收集的文献,进行耐药机制相关问题讨论,重点分析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机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2.2对策
(1)做好病原学的诊断:①加强病原学的诊断,提高初次用药的敏感性,降低细菌筛选获得性耐药风险,住院感染患者无论是否经验性用药,怀疑感染都需要采集感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敏感性实验,对于已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也进行病原学的监测,严把质量关,做好标本的获取质量管理。②规范化药敏实验,根据药物敏感、耐药性检测结果,规范化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药物品种,扩大代表品种数量,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的要求进行,提高药敏分析的质量。
(2)重视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利用:①践行分级报告制度,如对于血培养,需要进行图片染色,而后利用计算机进行报告,简化报告的流程,缩短报告的时间,临床医师及时获得检测结果,从而调整药物的应用。②做好临床选药,每月统计分析细菌耐药趋势、耐药趋势与机制关系、药物使用与耐药趋势关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3)降低筛选获得性耐药风险:①根据耐药性安排用药,耐药不仅与使用量有关,不同药物的耐药可能性不尽相同,对于药物开发、临床研究以及广泛使用后2年发生耐药问题的药物,如氨卡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等,其耐药趋势不会发生变化,而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被称为低耐药可能性药物,需要合理的优选低耐药可能性药物。②做好用药的轮替管理,加强宣传,要求药师避免习惯性的使用某一药物,需要根据药学部提供的标准、轮替用药规章制度,结合病情、耐药率、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散、均衡的使用。③重视特定耐药药物管理,对于可能引起某种病原菌耐药的药物,若某一刻是该病原菌检出率较高,需限制使用该药物。一般而言,使用有耐药倾向的药物,数日内便可出现耐药菌株,停药后持续数周时间,随后细菌耐药才会恢复,在检出耐药菌株后,需要停用该药4周。
(4)做好药物动力学检测:加强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进行临床研究、文献分析,掌握药理特点,建立药物的使用剂量、时间、方法标准,如环丙沙星AUIC<100,需要合理的掌握用药的策略,将AUIC控制在100以上。
(5)合理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不能防止细菌耐药,联合高耐药可能性药物反而可能诱导耐药菌株扩散,需限制高耐药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1.3观察指标
2015、2016年,医院感染发生率、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联合用药率、病原学检查率、高耐药可能性抗菌药物使用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6年,住院部医院感染、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联合用药率、高耐药可能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9%、71.5%、38.5%、2.4%、5.6%,低于2015年5.2%、78.5%、42.1%、3.1%、8.1%,2016年病原学检查率58.1%高于2015年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细菌耐药发生可分为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后者主要为来自敏感与抗菌药物接触后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按照产生的机制可分为生化机制、基因机制。生化机制包括灭活机制、靶位改变、渗透屏障、药物摄取减少、主动外排、胞膜主动转运减少,后者主要包括基因突变、转导、转化移位。从临床的角度来看,选对药物、提高药效、降低筛选获得性耐药风险,是降低耐药的关键。故,医院制定了多项改进策略,包括做好病原学的诊断、重视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利用、降低筛选获得性耐药风险、做好药物动力学检测、合理联合用药,旨在选对药、增进药效,降低治疗病原菌存活的几率,避免用药不当、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导致的“筛选效应”、“冲浪效应”产生。
【参考文献】
[1]胡仁静,严子禾,韩志君,等.感染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患者全因死亡的meta分析[N].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6,36(12):1567-1572.
[2]万永艳.医院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量与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业,2016,25(2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