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医院进行数字化病案管理的病案3500份,同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方式的纸质档案3500份,将数字化病案作为管理组,而纸质档案作为常规组,针对两组病案出现的管理错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其中管理组的病案丢失、病案损坏、内容缺失及资料错误情况的发生概率均低于常规组,即管理组的数据分别为0.14%、0%、0.37%、0.20%,而常规组的数据分别为0.85%、1.37%、1.57%、1.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同时,管理组所用的病案调阅时间为(1.53±1.22)min,明显少于常规组的(12.13±3.75)min,( P< 0.05)。结论:采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开展病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病案归档错漏率,并且有利于减少病案调阅环节消耗的时间,具备很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病案管理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保存的病案中,随机抽选300例病案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病案例数均为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案管理,实验组采用精细化病案管理。结果:在管理情况方面,实验组在住院病案首页合格率、3日回收率、归档正确率、编码正确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质量管理评分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病案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病案管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病案首页的合格率,提高病案管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科输液室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研究人员对120例急诊科输液室患者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管理工作,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护理投诉率,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出现8例及1例护理风险事件,占比分别为13.33%及1.67%,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投诉人数分别为6人及0人,占比分别为10.00%及0.00%,护理投诉率相关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结论:在急诊科输液室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4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40名医护人员和200份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4月-2022年11月(实施前)进行传统人工管理为对照组,2022年12月-2023年6月使用PDCA管理模式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比较两组在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损坏率、无菌合格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损坏率、无菌合格率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器械清洗和无菌合格率,降低器械损坏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前9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后入院的90例产妇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柔性管理,对两组产妇的SAS评估值、SDS评估值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的SAS和S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两项评分下降明显,而且总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将柔性管理应用到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当中,能够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为产妇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走动式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倾听护理人员、手术医生及手术患者的倾诉,引导护理人员关注护理质量,增加护理人员团队协作意识,改善手术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方法2018年1月开始实施走动式管理,护理管理者深入临床一线,在不断走动过程中发现临床存在问题,及时制定并指导实施改进措施,巩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2017年该工作模式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97.46%、手术医生满意度为93.27%、护士体验与满意度为94.7%、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为96.3分。2018年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后相应得分分别99.83%、97.76%、97.9%、9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到了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及护理人员的认可。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走动式管理模式,有利于护理管理者直接获取临床一线的问题,及时针对性干预,达到护理人员团结协作目标,主动参与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及管理者管理水平,改善护理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