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巴斯德菌属广泛寄生在野生动物和家畜(如猫、狗)的牙齿和鼻咽部。人类感染主要是通过被动物咬伤、抓、舔损伤皮肤后引起伤口或软组织的感染。其中,最常从人体分离出的致病性巴斯德菌是多杀巴斯德菌,它会引起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脑膜炎、腹膜炎等疾病。本文介绍了我院2018年12月一例左手指被狗咬伤感染患者的情况。对该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检测后,发现分离出多杀巴斯德菌。该患者的感染表现出伤口分泌物的变化,且经临床检测确认为巴斯德菌感染。多杀巴斯德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巴斯德菌可定值在呼吸道,引起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和脓胸。特别是在肝硬化患者身上,它还能引起系统性的疾病,如脑膜炎、腹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和骨髓炎。针对此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洁和处理,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注意生活环境的清洁,以防止巴斯德菌的传播。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联合用药(阿托伐他汀+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研究时间段内,本院接诊的76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以及阿托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指标对比。结果: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后,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LT、AST、GGT、TC、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降低患者ALT、AST、GGT、TC、TG水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多潘立酮片、铝碳酸镁在急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评价三联治疗对提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胃炎病人,契合选入与排除准则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雷贝拉唑、多潘立酮片和铝碳酸镁三联治疗)和对照组(多潘立酮片+铝碳酸镁)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48%>78.26%,χ2=4.38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0<13.04%,χ2=4.389)以及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44.87±6.63)ng/L<(76.31±8.51)ng/L,t=19.766]、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0.19±0.07)μg/L<(0.40±0.13)μg/L,t=9.64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选用雷贝拉唑、多潘立酮片、铝碳酸镁作为治疗药物,实施三联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型(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接受单侧穿刺手术的设为实验组,接受双侧穿刺收的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注入骨水泥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X线暴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均为(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骨折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单侧穿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n=75)实施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术前、术后ODI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通过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泸州市中心血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者,为预防献血反应采用针对性处理措施的价值。方法:样本均收录于在我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者,共计120例,收录时间均在2022.1——2022.5之间,随机性的将这120例样本分为两组,并以预防献血反应为目的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分别为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针对性处理措施)。分析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的情绪评分值及满意度测定值。结果:干预前组间情绪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评分值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观察组对处理措施的满意度评测值更高,P<0.05。结论:在我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者,为预防献血反应,采用针对性处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通过深入了解这种罕见肿瘤的特点,以期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某院的86例原发PNENs,这些患者入院接受手术切除或穿刺病理的时间均在2015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此外,还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力求更全面、更科学、更理想的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展开详细分析。结果:在2015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共诊断了8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其中包括穿刺标本13例和手术切除标本73例。而且在这段时间内,每两年新诊断的PNENs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表明了PNENs发病率逐年增加。这一趋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更广泛筛查和检测方法、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环境因素等。这种趋势变化对于医疗资源配置、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7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患者中,进行了不同治疗方案。具体来说,38例C1级患者、25例C2级患者和9例C3级患者接受了单纯性手术切除,并且术后未接受其他治疗。另外,1例C1级患者接受了粒子植入治疗,1例C1级患者接受了微波治疗,而2例C1级患者在穿刺确诊后接受了舒尼替尼和善龙治疗。此外,1例C2级患者和1例C3级患者在穿刺确诊后接受了卡培他滨和替莫唑胺治疗。另外,5例PNECs患者没有接受手术治疗,而是直接接受了基于顺铂 + 依托泊苷的化疗,而其他2例PNECs患者则在手术治疗后接受了相同的化疗方案。最后,1例C3级患者拒绝接受任何治疗。对PNETs和PNECs患者进行生存相关单因素分析后发现,WHO分级(H = 5.372, P = 0.021)和临床分期(H = 10.074, P = 0.002)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病理医生在PNENs诊断和分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准确诊断和分级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高频次单采血小板对捐献者血液学参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献血中心跟访的长期高频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共有40例,对不同献血者在5年内100次献血过程中的血液学参数予以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参数变化。结果:献血者的RBC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WBC、Hb、Hct、Plt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出现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高频次单采血小板捐献会影响献血者的部分血液学参数,造成部分血液参数发生变化,针对长期高频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需要加强血液各项指标的参数分析,并合理控制采血量以及采血频次,以保证血小板捐献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