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脑梗死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脑卒中单元所收治的缺血性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方案为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受试者入院后1d、7d、14d全血还原黏度以及血浆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14d全血黏度存在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肿胀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3.39%,观察组为21.18%。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χ2=6.375)。结果 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有效稀释血液黏稠度,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预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给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骨折患者43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研究组22例患者加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骨折患者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骨折恢复时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给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的有效性较为明显,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80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下肢血液黏稠度、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实验组下肢血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发生特点,同时评估其的危险因素。方法: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抽取3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回顾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如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创伤时间、出院时间、补液量、肢体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间、相关症状、肢体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等,分析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出现的特点与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30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相关资料的分析,发现健侧DVT人数有3例,主要出现于创伤后的3天与术后3天,其中有2例为远端血栓,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疼痛伴有发热、肿胀发硬等。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骨折部位、创伤至手术时间属于引发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健肢体DVT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年 龄、骨折部位、创伤至手术时间是引发健侧肢体出现DVT的危险因素,故临床需要及时做好针对性干预,以此来提高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临床科室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方法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1-2022.1月,1年内临床科室收治的2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常规组(10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研究组(10例,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下肢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科室实施集束化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减轻下肢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8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综合护理)与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行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疼痛感,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恢复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缩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充分避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患者的恢复周期显著缩短。由此患者对该护理干预措施满意度更高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术后全方位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中的护理价值进行研究。方法:用对比研究,选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骨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全方位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评价护理价值。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护理依从性为97.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5%、护理依从性为7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优势明显。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适当应用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这一现象。全方位护理能够对患者术后进行更加全面的护理,对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就诊的50例骨科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恢复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有着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64例,按照计算机乱序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2,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2,综合护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为后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结果:经研究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3.12%)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就本次研究所得的具体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配以综合护理,效果较为显著,极大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有效促使患者康复,帮助患者早日出院,获得了患者一致好评。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该护理方式比之于仅应用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预防措施对妇科骨盆术后 DVT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9年六月至2022年十二月本院40名女性盆腹腔镜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化的方式将其分成常规护理、常规护理+预防护理两个治疗组,各20人。观察两组病人 DVT的情况,术后舒适度,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护士干预前后 DVT发生率(0)明显少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4.571, P<0.05);干预后患者的舒适感得分(79.02±0.1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进行妇科骨盆术后的术后恢复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使病人更舒服,使病人的生活品质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增强病人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预防措施对妇科骨盆术后 DVT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9年六月至2022年十二月本院40名女性盆腹腔镜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化的方式将其分成常规护理、常规护理+预防护理两个治疗组,各20人。观察两组病人 DVT的情况,术后舒适度,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护士干预前后 DVT发生率(0)明显少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4.571, P<0.05);干预后患者的舒适感得分(79.02±0.1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进行妇科骨盆术后的术后恢复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使病人更舒服,使病人的生活品质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增强病人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6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34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观察组(5.88%)比对照组(26.47%)低,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94.06±2.61)分]比对照组[(88.17±4.78)分]高,P<0.05。对比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23.75±4.09)h]比对照组[(31.03±3.85)h]短,P<0.05。对比住院时间,观察组[(12.85±1.72)d]比对照组[(15.13±2.06)d]短,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接受化疗后,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促进病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预防老年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作用。方法 我院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中,所收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有差异性(P<0.05);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也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在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研究利伐沙班应用不同剂量的效果。方法: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并接受药物治疗的90例高龄患者纳入研究,均为我院2021年1月~2023年7月间接治,分组以入院之序号为准,前30例为10mg组,接着30例为15mg组,后30例为20mg组,统计两组之静脉畅通情况和安全事件并做对比。结果:组间对比中20mg组的出血事件明显多于10mg组(P<0.05)。三组总出血事件统计中,组间对比发现10mg组与20mg组临床一般性出血事件后者明显更多 (P<0.05)。结论:在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利伐沙班10mg和15mg的剂量在达到静脉效果同时有效避免出血事件发生,20mg的剂量则不易控制出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