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市中蒙医院普外科 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摘要】目的:分析在预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给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骨折患者43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研究组22例患者加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骨折患者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骨折恢复时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给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的有效性较为明显,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护理风险预警监控;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有效性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老龄化的加剧,现阶段临床中骨折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发生趋势。骨折的发生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或卧床不运动会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还会影响导致较多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不利于患者预后[1]。因此,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相应的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用于预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有效性,本院针对收治的43例骨折患者展开了护理对比的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将本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43例分成两组,参照组2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年龄均值为(43.15±3.56)岁;研究组2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年龄均值为(43.17±3.55)岁。
对两组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
1.2方法
针对参照组2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较为基础的对症护理、环境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及生活指导等护理措施。
针对研究组22例患者加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具体如下:(1)成立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小组:选择骨科专业且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成立监控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预防护理、风险识别”等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学习,还应通过临床演练的方式强化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整理和总结国内外近五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警的文献,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反复的推敲、论证监测的项目、流程、规定、路径及实施注意事项等。(2)评估护理风险:监控小组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利用风险预警监控评估量表综合评估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按照每三天评估一次的评估频率,对中度及高度的患者给予醒目的标记和上报,结合患者的护理风险制定对应的预防护理计划。(3)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处理:结合患者的风险预警监控评估等级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对于低风险患者通过多元化健康宣教的手段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程度,并辅以心理疏导的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对于中风险的患者除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外,护理人员还应通过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指导患者自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先兆及临床表现,并指导患者实施自我护理,叮嘱患者给予加压弹力袜和下肢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的处理。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应基于中风险患者基础上密切评估、监测和记录患者下肢体征变化,并遵医嘱给予对应的治疗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针对参照组与和研究组骨折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骨折恢复时间等指标的差异展开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21例患者护理后的骨折恢复时间为(95.46±10.23)d,研究组22例患者护理后的骨折恢复时间为(87.46±9.69)d,两组相比:T值=2.63,P值=0.01;研究组骨折患者干预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骨折患者,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骨折患者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组别 |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 护理满意度 |
参照组(21) | 4(19.05) | 6(28.57) | 14(66.67) |
研究组(22) | 0(0.00) | 1(4.55) | 21(95.45) |
X2值 | 4.62 | 4.55 | 5.88 |
P值 | 0.03 | 0.03 | 0.02 |
3讨论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属于近年来临床护理理念中引进的一种智能预警系统,全面管理和评估医护工作行为中的安全风险及事故发生概率,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2]。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应用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很好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患者预后[3]。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的研究组骨折患者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骨折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短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骨折患者,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参照组患者明显更高,说明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给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为患者开展分层次的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价值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十分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护理干预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春燕,邓爱群,许明.预警风险护理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4):45-47.
[2]张君.风险预警监控下骨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7):42-44.
[3]陈琰琰,陶爱萍,刘晓莉.预警式评分系统对老年骨折患者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9,36(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