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动脉斑块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所选的90例参与研究者分为两组,45例健康体检者为非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卒中组,比较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不同狭窄程度。结果 非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狭窄率、斑块形态均好于卒中组,体现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手术组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组,每组9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预后情况。结果开颅夹闭手术组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长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组,而住院费用低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组(P<0.05)。治疗1周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组总有效率(96.84%,92/95)高于开颅夹闭手术组(81.05%,77/95),P<0.05。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2%,9/95)低于开颅夹闭手术组(24.21%,23/95),P<0.05。术后随访1年,开颅夹闭手术组预后良好率(71.58%,68/95)低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组(89.47%,85/95),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较好,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其远期预后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术中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20年12月1 446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PTBD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446例PTBD手术中,共发生肝动脉损伤7例,发生率为0.48%。所有病例均采用透视引导穿刺,其中未成功置入引流管者7例(0.48%),发生肝动脉损伤1例,置入1根引流管者1 314例(90.87%),发生肝动脉损伤5例,置入2根引流管者125例(8.65%),发生肝动脉损伤1例。不能成功置入引流管会增加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OR=0.06,95%CI 0.01~0.71,P=0.026)。穿刺针针尖为斜面者1 430例(98.89%),发生肝动脉损伤5例,针尖为三棱形者16例(1.11%),发生肝动脉损伤2例。三棱形针尖会增加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OR=55.57,95%CI 6.84~451.38,P<0.001)。结论肝动脉损伤是PTBD较少见的并发症,采用三棱形针尖穿刺针及不能成功置入引流管是肝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解剖性肝切除的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2.0±3.7)岁。2例为肝右叶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采取肝右叶切除联合肝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术;1例为肝右前叶肿瘤,肿瘤侵犯门静脉右前支腹侧段,采取肝右前叶切除术;1例为肝左叶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采取肝左叶切除联合肝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术。4例患者术中均成功实施了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指导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对于合适的肝癌病例可以采用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的解剖性肝切除术。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股动脉入路是TAVR的首选入路,90%以上的患者可经股动脉完成TAVR,替代入路包括经锁骨下动脉、经腋动脉、经颈动脉、经升主动脉和经心尖入路。对于常规经股动脉或上述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患者,近年来国际上报道了经腔静脉入路,但该入路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1例具有明确TAVR指征,但股动脉入路和常规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主动脉瓣狭窄病例,通过建立腔静脉至腹主动脉通路成功完成TAVR,植入球扩式脉瓣系统。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的麻醉管理要点和处置策略,为我国急诊TAVR技术的成熟提供规范化的建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急诊TAVR手术的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术前资料、围术期心脏超声数据、预后及30 d随访等数据,并配对比较了患者术后资料与术前资料。结果13例患者接受了急诊TAVR手术,其中患者年龄(75.62±9.63)岁,其中男性6例。11例纽约心脏协会评级Ⅳ级。术前美国胸外科医生协会评分(20.31±15.15)%,术后跨主动脉瓣压差明显降低[(68.92±30.66)mmHg vs.(2.70±2.36)mmHg,P<0.01],术后30 d内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出现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者出现中风、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结论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危急状况时,急诊TAVR手术是一项可行且有效的抢救策略,建立TAVR手术麻醉标准作业流程有助于保证同质化的医疗行为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与本院内实施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的5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本研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内的患者在围术期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内的患者在围术期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别中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观察组中患者更长,组别内数据采取对比后具备意义(P<0.05)。结论 在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推动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21年11月在本院行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期间的护理措施做分析,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无并发症,血压、精神正常,心脏、肺部、神经等器官和系统无异常,成功出院。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有着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数字表下将 60例患者纳入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全程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恢复指标。结果:比较并发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瑞马唑仑的麻醉效果。方法 纳入7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参照组(n=37,应用丙泊酚麻醉),1组为实验组(n=37,应用瑞马唑仑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气管插管时及手术结束时,在SBP、DBP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在HR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 镇静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较少;在止痛时间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较多,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瑞马唑仑麻醉效果较优,既可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还可促使患者术后尽快苏醒。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急性肾损害的护理管理。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42例行I型主动脉夹层术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参照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研究组(21例,采取围术期护理),对两组住院时间、肾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数据表明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且研究组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瑞马唑仑的麻醉效果。方法 纳入7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参照组(n=37,应用丙泊酚麻醉),1组为实验组(n=37,应用瑞马唑仑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气管插管时及手术结束时,在SBP、DBP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在HR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 镇静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较少;在止痛时间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较多,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瑞马唑仑麻醉效果较优,既可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还可促使患者术后尽快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