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手术患者。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熟悉专科器械和手术步骤,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患者做好健康指导,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果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血流均比术前增加,生活质量好。结论手术室的护理至关主要,术前访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中熟练、灵活主动的手术配合、手术体位的摆放以及器械的清洗、灭菌及管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 脑缺血性疾病 手术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在慢性颅内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单支/双支STA-MCA端侧吻合术后短期的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1月至8月收治并行STA-MCA端侧吻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系统闭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支搭桥组和双支搭桥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脑血流过度灌注综合征、桥血管闭塞、颅内感染、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等相关并发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本文共纳入患者35例,共行手术41次,其中单支搭桥25次,双支搭桥16次。2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搭桥组患者术后出现脑血流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几率(20%)低于双支搭桥组(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单支搭桥组和双支搭桥组中术后7 d的CT脑血管成像未见桥血管显影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结论本研究目前暂时没有发现双支搭桥可能增加的手术风险,但是双支搭桥后可能增加脑血流灌注较单支更为明显,后续研究将做进一步的量化研究,以评估该式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烟雾病 颅内动脉闭塞 双支血管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
  • 简介:摘要网状大脑中动脉是胚胎发育过程异常导致正常大脑中动脉主干被丛状血管网取代,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临床医生对此普遍认知不足。文章就网状大脑中动脉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循环 卒中 脑缺血 颅内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CTA、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并采用TCD、CT灌注评价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①吻合口通畅情况:27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7例DSA复查显示,与间接手术相关的脑膜动脉中深动脉均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新生血管吻合。②脑血流改善情况:26例术后1周内复查CT灌注成像,显示吻合侧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侧。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血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6例出血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有出血。④并发症:1例Ⅳ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全部患者未出现由于破坏原有自发血管吻合、肌占位效应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结论: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对脑烟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左侧大脑中动脉环形动脉瘤1例。患者女,39岁,头颅CT平扫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走行区见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左外侧裂池及邻近脑沟内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见一巨大环形动脉瘤。中证实为巨大囊状动脉瘤伴中心血栓形成。

  • 标签: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处理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共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12~65岁(平均41岁)。36例共计38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动脉瘤大小3~60mm,其中3~7mm9个,8~14mm17个,15~24mm7个,≥25mm5个。术前破裂出血30例,其中14例形成脑内血肿;6例因其它疾病或体检时偶然发现。所有病例经DSA检查,部分病人同时行MRA或CTA检查,其中2例病人DS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而CTA则清楚显示动脉瘤。4例病人合并有其它部位动脉瘤,2例为双侧镜影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30个,分叉部近端7个、远端1个。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打开侧裂,依动脉瘤部位,逆行或顺行沿大脑中动脉主干(支)寻找分离动脉瘤,并夹闭之。结果全部38个动脉瘤均用一个或多个动脉瘤夹夹闭,其中8个大或巨大动脉瘤同时摘除血栓并切除大部瘤体以解除其占位效应。术后恢复良好28例,发生偏瘫失语7例(因局部脑梗塞所致),死亡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大脑中动脉的分支,防止术后发生脑梗塞造成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颌内动脉第二段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M2)近端之间移植搭桥的方法.方法10个灌注好的尸头,共20侧.行额瓣开颅,游离动脉主干及其两个分枝,测量其外径;于颧弓下、下颌切迹上、下窝内,游离颌内动脉第二段,把其远端离断并测量其长度和外周直径作为吻合口的近端;然后打开侧裂池,分离出M2分枝的近端并予以测量其外周直径,作为吻合口的远端;用4.0mm的磨钻在颅中窝底圆孔外3.0~4.0cm处磨出一骨孔,再测量颌内动脉断端经骨孔到M2近端的距离;最后以颈部胸锁乳突肌前为切口,游离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测量分叉部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外周直径和经耳前皮下到M2近端的距离.结果颌内动脉第二段断端的直径(2.5±0.3)mm,大于动脉分叉部的直径(1.6±0.3)mm;下窝内颌内动脉第二段的长度(断端到下颌支)为:(17.8±0.3)mm;颈外动脉起始段到M2起始段距离(162.4±1.8)mm,颈内动脉起始段到M2起始段距离(171.1±1.7)mm,颌内动脉断端到M2起始段的距离(62.6±1.4)mm,较上述两者行程短,而且直.结论颌内动脉第二段与大脑中动脉M2近段之间移植搭桥是一种可选择的颅外-颅内血管移植搭桥方法.

  • 标签: 搭桥术 颌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破裂M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按Hunt-Hess分级: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8例,Ⅴ级1例。均在动脉瘤破裂后72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动脉瘤夹闭30例,夹闭加包裹2例,一侧夹闭、另一侧未处理1例。依据GOS预后评分:5分(恢复良好)24例,4分(轻度残疾)5例,3分(重度残疾)2例,1分(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实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行动脉瘤夹闭25例,夹闭加包裹7例,动脉瘤包裹2例。术后严重血管痉挛9例,重残8例,死亡2例。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准备和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是显微外科手术成功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基础和保证。

  • 标签: 显微手术 大脑中动脉瘤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改良模型。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制作MCAO模型;对照组采用Longa传统方法制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制作的成功率、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和脑梗死体积分别为82.8%、(46±7)%,与对照组的89.3%、(48±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为15.94%,对照组为16.21%,两组的模型稳定性相近。结论改良的大鼠MCA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脑缺血一再灌注模型。

  • 标签: 大鼠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插管建立兔大脑中动脉(MCA)血栓栓塞模型,并评价其技术可行性及模型的稳定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平均兔龄14个月,体质量4.1kg。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实验组向颈内动脉内注射1~5枚血栓,对照组仅注射造影剂。行DSA,观察脑血管闭塞情况,用改良Bederson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CT灌注成像观察脑血流灌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塞情况。结果实验组17只兔(85%)脑缺血模型建立成功,表现为手术侧MCA主干闭塞,神经功能缺损,MCA供血区血流灌注异常,DWI信号、TTC染色异常。3只脑缺血模型建立失败,其中2只为颈内动脉栓塞,1只闭塞的MCA再通。对照组影像学及病理学均无异常。两组CT灌注参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插管建立兔MCA血栓栓塞模型具有创伤小、易存活等优点。选择合适的血栓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解剖及变异能提高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 标签: 脑梗塞 动物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颅内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一直是治疗的难点,The Woven Endobridge(WEB)装置是专门用于此类型动脉瘤的新型颅内动脉瘤栓塞装置,目前国内使用极少,现报道3例WEB栓塞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病例,2例术后达到了较好的栓塞效果,1例存在瘤颈残留,瘤颈比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The Woven Endo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