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cpC对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UPEC)引发小鼠膀胱炎的作用,并初步了解其致病机制。方法从尿道向C57BL/6小鼠膀胱滴注109 CFU分泌TcpC的UPEC CFT073wt或敲除tcpc基因的CFT073Δtcpc,构建膀胱炎模型小鼠。3 d后处死小鼠取膀胱观察大体病理变化。膀胱4%多聚甲醛固定24 h后,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法对组织中TcpC进行定位。采集上述UPEC菌株感染的小鼠尿液,十倍稀释法计数尿液中细菌载量,PCR检测CFT073wt感染组膀胱组织和尿液细菌基因组DNA中是否存在tcpc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FT073wt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胞内TcpC mRNA和蛋白质水平。Western blot和ELISA分别检测上述UPEC菌株对巨噬细胞NF-κB活化和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上述UPEC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细菌和细胞活力。结果与CFT073Δtcpc组相比,CFT073wt组小鼠膀胱明显肿大,膀胱组织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TcpC。CFT073wt组小鼠尿液中的细菌数量显著多于CFT073Δtcpc组;PCR结果显示,膀胱组织和尿液中的细菌均为CFT073wt。在CFT073wt菌株感染巨噬细胞过程中,胞内TcpC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CFT073wt促进巨噬细胞NF-κB信号通路IκBα的蛋白质水平并抑制p65的磷酸化水平和促炎因子的产生。TcpC有利于CFT073wt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和侵袭。结论TcpC在CFT073wt感染及引发小鼠膀胱炎过程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和促炎因子的产生提高CFT073wt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率,与UPEC致病及逃逸巨噬细胞固有免疫密切相关。

  • 标签: TcpC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小鼠膀胱炎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脆弱拟杆菌BF839干预对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Fmr1)敲除(Fmr1 KO)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社交新奇偏好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周龄30只FVB系Fmr1 KO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mr1 KO组(n=15)和Fmr1 KO+BF839组(n=15),Fmr1 KO组小鼠每天自由饮用高压灭菌自来水,Fmr1 KO+BF839组小鼠每天饮用BF839菌液(10 mL/d)。另取11只每天自由饮用高压灭菌自来水的野生型(WT)小鼠作为对照(WT组)。干预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小鼠间逃避潜伏期、穿越原平台次数的差异,采用三箱社交实验观察各组小鼠间与陌生小鼠接触次数、接触时间的差异。结果 Fmr1 KO组小鼠第4天的逃避潜伏期[(46.06±10.29) s]明显高于WT组[(33.39±12.02) s],Fmr1 KO+BF839组小鼠第4天的逃避潜伏期[(28.39±9.07) s]明显低于Fmr1 K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mr1 KO+BF839组小鼠第4天的逃避潜伏期略低于W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r1 KO组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0.00(0.00,1.00)次]略低于WT组[1.00(0.00,1.00)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r1 KO+BF839组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1.50(1.00,2.00)次]明显高于Fmr1 KO组及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mr1 KO组小鼠与陌生小鼠的接触次数[5.50(0.50,12.75)次]少于WT组[7.00(4.00,17.00)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r1 KO+BF839组小鼠与陌生小鼠的接触次数[23.00(16.00,36.00)次]明显多于Fmr1 KO组及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mr1 KO组小鼠与陌生小鼠的接触时间[9.50(0.50,41.95) s]明显少于WT组[142.00(65.00,171.6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r1 KO+BF839组小鼠与陌生小鼠的接触时间[69.60(50.40,98.40) s]明显多于Fmr1 K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r1 KO+BF839组小鼠与陌生小鼠的接触时间少于W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839早期干预能明显提高Fmr1 KO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社交新奇偏好能力,甚至使Fmr1 KO小鼠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BF839有可能成为治疗脆性X综合征及孤独症的新工具。

  • 标签: 脆弱拟杆菌839 脆性X综合征 孤独症 学习记忆能力 社交新奇偏好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注射百草枯(PQ)构建的帕金森(PD)小鼠模型的肠道时间依赖性改变,初步建立脑肠轴的联系。方法于2019年10月,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染毒4周(P-4)组、染毒6周(P-6)组、染毒8周(P-8)组、对照4周(C-4)组、对照6周(C-6)组、对照8周(C-8)组,每组6只。染毒组腹腔注射15 mg/kg PQ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20 g),每周2次。分别于初始状态(0周)及4、6、8周末次给药后,通过神经行为学测试(旷场、爬杆、悬尾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情绪变化和运动功能;收集小鼠1 h粪便,计算粒数及含水量评估肠道功能状态;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小鼠中脑黑质区α突触核蛋白(α-syn)、酪氨酸羟化酶(TH),结肠闭锁小带蛋白-1 (ZO-1)、闭合蛋白(Occludin),炎症标志物分化抗原簇分子11b (CD11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神经元标志物β-微管蛋白-Ⅲ(βⅢ-tubulin)、α-syn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中脑黑质区TH表达水平及结肠神经元标志物βⅢ-tubulin和磷酸化(S129)α突触核蛋白(Ser129 α-syn)共定位。结果与初始状态(0周)和C-8组比较,P-8组小鼠爬杆测试得分和静止时间明显增高,活动总路程、平均活动速度、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1 h粪便粒数明显降低(P<0.05);染毒后,模型小鼠1 h粪便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P-4组和P-6组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P-8组明显低于初始状态(P<0.05)。与对照组(C-8组)、P-4组和P-6组比较,P-8组小鼠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P-4组小鼠早期炎症标志物CD11b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P-4组比较,P-6组和P-8组小鼠CD11b、iNOS、HMGB1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P-4组比较,P-8组小鼠结肠βⅢ-tubul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α-syn和Ser129 α-sy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模型小鼠结肠Ser129 α-syn与βⅢ-tubul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914 9,95%CI:-0.977 1~-0.708 5,P<0.001);Ser129 α-syn和βⅢ-tubulin在结肠肌间神经丛区域共定位随染毒时间逐渐增多。与对照组、P-4组和P-6组比较,P-8组小鼠中脑黑质区TH表达水平明显降低,α-syn和Ser129 α-syn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区Ser129 α-syn与TH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971 6, 95%CI:-0.992 5~ -0.895 3,P<0.001)。结论通过腹腔注射PQ成功构建PD小鼠模型,且模型小鼠肠道功能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初步确定异常聚集的α-syn可能是沟通脑肠轴的重要物质之一。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肠轴 肠道 百草枯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力训练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通过AMPK/mTOR通路对自噬和外泌体途径的影响。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2只,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PD安静组及PD运动组,每组8只。运动组及PD运动组进行为期4周跑台耐力训练。训练结束后,PD安静组和PD运动组小鼠给予鱼藤酮(30 mg·kg-1·d-1)灌胃制备PD小鼠模型,1次/d,连续56 d;安静组和运动组小鼠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盐溶液灌胃。灌胃结束后,运动组及PD运动组小鼠继续进行为期4周跑台耐力训练。训练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指标,免疫组化测定各组小鼠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Western blot测定各组血浆外泌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外泌体表面标记蛋白CD9、CD63的表达及黑质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ight chain 3-Ⅱ,LC3-Ⅱ)、α-syn、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ine ribonucleotide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雷帕霉素的哺乳动物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酸化mTOR(phosphorylated mTOR,p-mTOR)的表达。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1)四组小鼠转棒仪上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 618.20,P<0.01)。PD安静组小鼠转棒仪上停留时间[(110.34±8.20)s,(186.20±6.83)s,P<0.01]低于安静组,PD运动组小鼠转棒仪上停留时间[(160.56±8.30)s,P<0.01]高于PD安静组。(2)四组小鼠血浆外泌体标记蛋白CD9、CD6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1.26,均P>0.05)。(3)四组小鼠血浆外泌体中α-sy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303.99,P<0.01)。PD安静组血浆外泌体中α-syn的表达[(180.57±8.20),(100.00±0.00),P<0.01]高于安静组,PD运动组血浆外泌体中α-syn的表达[(150.23±7.30),P<0.01]低于PD安静组。(4)四组小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09,P<0.01)。PD安静组小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48.23±6.30),(100.00±0.00),P<0.01]少于安静组,PD运动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68.62±8.20),P<0.01]高于PD安静组。(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四组小鼠黑质α-syn、p-mTOR、p-AMPK、LC3-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3.62,361.48,261.95,248.07,均P<0.01)。与安静组相比,PD安静组黑质α-syn的表达增加[(184.16±15.31),(100.00±0.00),P<0.01],黑质p-mTOR的表达升高[(156.77±3.99),(100.00±0.00),P<0.01],p-AMPK的表达降低[(70.65±8.43),(100.00±0.00),P<0.01],黑质LC3-Ⅱ的表达降低[(72.25±7.86),(100.00±0.00),P<0.01]。与PD安静组相比,PD运动组黑质α-syn的表达降低[(158.23±9.30),P<0.01],黑质p-mTOR的表达降低[(123.61±16.86),P<0.01],p-AMPK的表达升高[(96.35±9.45),P<0.01],黑质LC3-Ⅱ的表达升高[(108.89±10.67),P<0.01]。结论耐力训练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节PD小鼠黑质神经细胞自噬和血浆外泌体的表达,保护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善运动功能。

  • 标签: 帕金森病 耐力训练 自噬 外泌体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的3种小鼠动物模型并分析其病理特征,为骨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病理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别构建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注射模型、双侧TMJ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注射模型和右侧TMJ关节盘摘除模型3种小鼠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动物模型。FCA注射模型共15只小鼠,分为盐水注射组、FCA-1周组、FCA-2周组、FCA-4周组和FCA-6周组,每组3只小鼠,6侧TMJ。MIA注射模型共15只小鼠,分为盐水注射组、MIA-1周组、MIA-2周组、MIA-4周组和MIA-6周组,每组3只小鼠,6侧TMJ。关节盘摘除模型共24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关节盘摘除组-2周、关节盘摘除组-4周和关节盘摘除组-6周,每组6只小鼠(6侧TMJ)。药物注射1 d后,采集小鼠双侧关节区大体照片及关节盘摘除显微手术4周后的髁突组织体视图像。将各时间点小鼠TMJ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并对滑膜组织进行滑膜炎症评分,对髁突软骨组织进行蛋白多糖百分比定量分析。结果FCA或MIA注射1d后,FCA注射组小鼠双侧TMJ宽度[(24.60±0.46)mm]较盐水注射组[(21.63±0.52)mm]显著增加(t=4.25,P=0.013),MIA注射组小鼠双侧TMJ宽度[(24.50±0.62)mm]亦显著大于盐水注射组[(21.40±0.52)mm](t=3.82,P=0.019)。FCA注射组小鼠1、2、4、6周滑膜炎症评分均较盐水注射组显著升高(F=18.09,P<0.001),髁突软骨蛋白多糖百分比较盐水注射组呈现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F=21.59,P<0.001)。MIA注射组小鼠1、2、4、6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髁突软骨蛋白多糖丢失(F=13.59,P<0.001),滑膜炎症评分较盐水注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F=14.79,P<0.001)。髁突体视图像显示关节盘摘除组小鼠髁突软骨形态破坏严重,术后2、4、6周滑膜组织出现结缔组织致密性病变特征,髁突软骨组织较对照组呈现时间依赖性的蛋白多糖丢失(F=40.62,P<0.001)。结论关节腔内FCA注射构建严重滑膜炎症特征的小鼠TMJ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关节腔内MIA注射构建典型TMJ骨关节炎特征的小鼠动物模型;关节盘摘除术构建严重髁突软骨破坏的小鼠TMJ骨关节病动物模型。

  • 标签: 骨关节炎 骨关节病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 弗氏完全佐剂 碘乙酸钠 关节盘摘除
  • 作者: 邹媛媛 刘雪梅 祁媛媛 赵少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天津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84 邹媛媛现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沧州 061000,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天津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8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模型小鼠睑板腺形态和功能及睑板腺组织中炎性因子和脂类代谢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和糖尿病模型组30只。采用腹腔内注射10 mg/ml链脲佐菌素法制备糖尿病模型,鼠尾静脉血糖≥16.7 mmol/L视为造模成功,每周监测血糖,对比2个组小鼠体质量,每4周2个组任意选取10只小鼠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估角膜上皮完整性,于造模后8周和16周每组任意选取5只小鼠取睑板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造模后16周每组任意选取5只小鼠对睑板腺组织行油红O染色对比观察睑酯分布情况;造模后16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睑板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类分化相关蛋白(ADFP)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小鼠成模率为100%,饲养过程中存活率为83.3%(25/30)。糖尿病模型组小鼠造模后8周和16周体质量均较同期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较同期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模型组不同时间点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155,P<0.05)。造模后16周糖尿病模型组睑板腺导管管壁变薄,管腔扩大,腺泡膨胀,睑板腺大部分腺泡内油红O着染。造模后16周,糖尿病模型组睑板腺组织中TNF-α和PPARγ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3±0.91和1.55±0.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16和1.00±0.27,PEDF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2±0.0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ADF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3,P=0.38)。结论TNF-α、PEDF和PPARγ可能参与糖尿病诱导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糖尿病并发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脂类分化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富氢液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128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富氢液组(Sham+HRS组)、SAE组和SAE+富氢液组(SAE+HRS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小鼠SAE模型。Sham+HRS组和SAE+HRS组分别于造模后1和6 h时腹腔注射富氢液10 ml/kg。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记录术后7 d生存情况。于造模后3、5和7 d进行Y迷宫迷路分辨测试。于造模后2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TNF-α、IL-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2 (NRF2)、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AE组术后7 d生存率降低,新异臂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TNF-α、IL-6和HMGB1含量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PGC-1α、NRF2、Tfam和Drp1表达上调,Mfn2表达下调(P<0.05);与SAE组比较,SAE+HRS组术后7 d生存率升高,新异臂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组织TNF-α、IL-6和HMGB1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升高,PGC-1α、NRF2和Tfam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Mfn2表达上调(P<0.05)。结论富氢液减轻小鼠SAE的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减轻海马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线粒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巨噬细胞NAD依赖性蛋白脱乙酰酶3(Sirt3)表达在右美托咪定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4只,7周龄,体重约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Sep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右美托咪定+Sirt3抑制剂3-TYP组(TY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DEX组于制备模型前1 h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5 ml,30 min后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0.25 ml);TYP组于制备模型前1 h时腹腔注射3-TYP 5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0.25 ml),30 min后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S组和Sep组于制备模型前1 h和30 min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S组仅进行开腹、取出盲肠操作,不结扎穿孔。于术后24 h时腹腔灌洗,提取腹腔巨噬细胞贴壁培养,采用qRT-PCR法检测巨噬细胞Sirt3、IL-1β和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3的表达,ELISA法测定腹腔灌洗液IL-1β和TNF-α浓度,观察各组小鼠10 d生存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Sep组、DEX组和TYP组腹腔巨噬细胞Sirt3及其mRNA表达下调,IL-1β和TNF-α mRNA表达上调,腹腔灌洗液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小鼠10 d生存率下降(P<0.05);与Sep组比较,DEX组腹腔巨噬细胞Sirt3及其mRNA表达上调,IL-1β和TNF-α mRNA表达下调,腹腔灌洗液IL-1β和TNF-α浓度降低,小鼠10 d生存率升高(P<0.05);与DEX组比较,TYP组腹腔巨噬细胞Sirt3及其mRNA、IL-1β和TNF-α mRNA表达上调,腹腔灌洗液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小鼠10 d生存率降低(P<0.05)。结论腹腔巨噬细胞Sirt3表达上调参与了右美托咪定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的过程。

  • 标签: 抗衰老酶3 巨噬细胞 右美托咪啶 脓毒症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成年C57BL/6小鼠,基于CRISPER/Cas9开发的EGE系统制备HO-1诱导性基因敲除小鼠,并构建HO-1过表达腺病毒载体诱导HO-1基因过表达小鼠,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野生型C57BL/6(WT)、HO-1基因敲除型小鼠(HO-1-/-)和HO-1基因过表达型小鼠(HO-1+/+)分别分为2组(n=6):对照组(WT组、HO-1-/-组和HO-1+/+组)和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ALI组、HO-1-/-+ALI组和HO-1+/++ALI组)。经尾静脉注射LPS 15 mg/kg制备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予LPS或生理盐水后12 h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计算GSH/GSSG比值,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1、线粒体质量控制相关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自噬标志蛋白PTEN诱导激酶1(PINK1)和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的表达,观察小鼠12 h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WT组、HO-1-/-组和HO-1+/+组)比较,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ALI组、HO-1-/-+ALI组和HO-1+/++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降低,肺损伤评分增加,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降低,GSSG含量升高(P<0.05);与ALI组比较,HO-1-/-+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降低,肺损伤评分增加,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降低,GSSG含量升高,HO-1、Mfn2、PGC-1α、NRF1、PINK1和Parkin表达下调,Drp1表达上调,HO-1+/++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升高,肺损伤评分降低,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升高,GSSG含量降低,HO-1、Mfn2、PGC-1α、NRF1、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P<0.05)。与WT组比较,HO-1-/-组肺组织HO-1表达下调,HO-1+/+组肺组织HO-1表达上调,ALI组肺组织HO-1、Drp1、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Mfn2、PGC-1α和NRF1表达下调(P<0.05)。结论HO-1参与了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的过程,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有关。

  • 标签: 内毒素血症 急性肺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1 线粒体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时谷氨酸与丘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8只,6~8周龄,体重15~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4):假手术组(Sham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CCI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干法建立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造模前1 d(T0)和造模后3、5、7、14、21 d(T1~5)时测定术侧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和热缩足潜伏期。T3时植入EEG记录电极到视觉皮层,T4时监测6 h EEG的变化,计算非快动眼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时间和觉醒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T3时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将微丝电极植入到丘脑腹后核(VP)和初级体感皮层(S1),T4时采集VP和S1场电位,计算各波功率百分比,同时评价VP和S1局部场电位的相干性。T4时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检测丘脑和皮质各脑区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T1~5时机械缩足反应阈降低,热缩足潜伏期缩短,非快动眼睡眠时间百分比降低,觉醒时间百分比升高,VP区δ波功率百分比降低,VP和S1区α波功率百分比升高,VP-S1场电位的相干性在δ波(1~4 Hz)及α波(8~14 Hz)的频率范围内均增加,丘脑和皮质谷氨酸、谷氨酰胺及谷氨酸-谷氨酰胺水平升高(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可能与丘脑-皮质谷氨酸水平升高,导致神经元电活动改变有关。

  • 标签: 神经痛 睡眠觉醒障碍 谷氨酸 丘脑 大脑皮质 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丁酸钠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24只,8~10周龄,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肠缺血再灌注+丁酸钠组(I/R+SB组)和肠缺血再灌注+ITSA-1+丁酸钠组(I/R+I+SB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I+SB组分别于缺血前6、3和1 d时腹腔注射HDACs激活剂ITSA-1 0.5 mg/kg;I/R+SB组和I/R+I+SB组缺血前1周每天灌胃给予丁酸钠500 mg/kg,S组和I/R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120 min时心脏取血后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Chiu′s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小肠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P62和HDAC6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组蛋白H3(H3)和乙酰化组蛋白H3(Ac-H3)的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小肠组织Chiu′s评分、血清和小肠组织DAO水平升高,小肠组织LC3Ⅱ和HDAC6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H3含量升高,Ac-H3含量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R+SB组小肠组织Chiu′s评分、血清和小肠组织DAO水平降低,小肠组织LC3Ⅱ和HDAC6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H3含量降低,Ac-H3含量升高(P<0.05);与I/R+SB组比较,I/R+I+SB组小肠组织Chiu′s评分、血清和小肠组织DAO水平升高,小肠组织LC3Ⅱ和HDAC6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H3含量升高,Ac-H3含量降低(P<0.05)。结论丁酸钠可通过抑制HDAC6活性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噬和促进H3乙酰化有关。

  • 标签: 丁酸盐类 再灌注损伤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沉默调节蛋白(SIRT1)及其相关微小RNA(miRNAs)在右美托咪定减轻糖尿病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C57小鼠,8周龄,腹腔注射1%佐链脲菌素制备糖尿病肾损伤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右美托咪定组(DD组)、糖尿病+右美托咪定+EX527组(DDE组)、糖尿病+右美托咪定+miR-34a-3p-agomir组(DDH组)和糖尿病+右美托咪定+miR-34a-3p-agomirNC组(DDC)。另取正常小鼠6只作为对照组(C组)。DD组、DDE组、DDH组和DDC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40 μg/kg,每2 h 1次,共3次;DDH组和DDC组右美托咪定给药前72 h分别尾静脉注射miR-34a-3p-agomir、miR-34a-3p-agomirNC 2.5 nmol,每3 d 1次,共2次;DDE组右美托咪定给药前1 h腹腔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 10 mg/kg。给药结束后24 h,检测血清IL-6、IL-18、Cr和BUN浓度;取肾组织,检测一氧化氮(NO)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ROS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SIRT1、叉形头转录调节因子3(FoxO3a)、P53及其mRNA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miR-217、miR-138和miR-34a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组血清IL-6、IL-18、Cr、BUN浓度、肾组织T-AOC和NO含量、ROS活性升高,P53及其mRNA、miR-34a、miR-217和miR-138表达上调,SIRT1及其mRNA、FoxO3a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与D组比较,DD组血清IL-6、IL-18、Cr、BUN浓度、肾组织ROS活性和NO含量降低,T-AOC含量升高,SIRT1及其mRNA、FoxO3a及其mRNA表达上调,miR-34a表达下调(P<0.05)。与DD组比较,DDE组和DDH组血清IL-6、IL-18、Cr、BUN浓度、肾组织NO含量和ROS活性升高,T-AOC含量降低,SIRT1及其mRNA、FoxO3a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DDE组P53及其mRNA、miR-217、miR-34a和miR-13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H组P53及其mRNA、miR-34a表达上调(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糖尿病小鼠肾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下调miR-34a表达,进而上调SIRT1/FoxO3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糖尿病肾病 微RNAs 抗衰老酶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青蒿琥酯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8~9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青蒿琥酯组(A组)和青蒿琥酯+HO-1抑制剂锡原卟啉Ⅸ组(AS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于缺血前1 h经尾静脉注射青蒿琥酯40 mg/kg,AS组于缺血前12 h经尾静脉注射锡原卟啉Ⅸ 7.5 mg/kg,缺血前1 h经尾静脉注射青蒿琥酯40 mg/kg。于再灌注2 h时麻醉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湿重/干重(W/D)比值,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比色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MDA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肺组织IL-6 mRNA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MPO活性、MDA含量和AI升高,IL-6 mRNA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A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MPO活性、MDA含量和AI降低,IL-6 mRNA表达下调(P<0.05);与A组比较,AS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MPO活性、MDA含量和AI升高,IL-6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机制可能与激活HO-1有关。

  • 标签: 青蒿琥酯 血红素加氧酶-1 再灌注损伤 急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虎杖苷(PD)相关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方法2021年1月至6月,采用高脂高糖喂养将SPF级昆明雄性小鼠(4~6周龄,15~19 g)构建NAFLD小鼠模型,并以常规饲养作为对照(NC组),将小鼠模型分为高剂量组(HFD+200PD组)[200 mg/(kg·d)]、中剂量组(HFD+100PD组)[100 mg/(kg·d)]、低剂量组(HFD+50PD组)[50 mg/(kg·d)]和模型组。模型组和NC组均采用等剂量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均连续给药4周。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肝脏形态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REBP-1c、ACC、FAS、Akt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MPK、AMP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并常规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表达水平。结果HFD+200PD组P-AMPK、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0.89±0.02)比(0.78±0.02)、(0.68±0.03)、(0.53±0.12)和(0.84±0.02)比(0.67±0.03)、(0.58±0.04)、(0.47±0.06),均P<0.05],且HFD+100PD组显著高于HFD+50PD和模型组,但4组均显著低于NC组(均P<0.05)。HFD+200PD组SREBP-1c、ACC、FA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而Akt mRNA显著高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均P<0.05)。HFD+200PD组TC、TG和LDL-C表达量显著低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均P<0.05),且HFD+100PD组显著低于HFD+50PD组和模型组,但4组均显著高于NC组(均P<0.05)。结论PD可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和抑制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N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情况。

  • 标签: 虎杖苷 AMPK信号通路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脏脂质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信使RNA(m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7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10只,体质量20~30 g。将AD模型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APP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IAPP干预组小鼠腹腔内注射0.5 μmol/L的IAPP(200 μg/kg),每日1次。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两组小鼠干预时间均为10周。干预完成后,颈椎脱位处死小鼠,开颅剥离完整脑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得2组小鼠脑组织LncRNA和m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在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中随机选取6个Lnc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RNA与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的各条目比对,从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成分3个领域行GO富集分析;使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亡4只,每组2只。IAPP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共有902个,其中显著上调238个、显著下调66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共555个,其中显著上调236个、显著下调319个。qRT-PCR检测验证LncRNA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IAPP干预组AD小鼠脑组织中AK034056、Spock3表达上调,Map3k8、rgs20、Rint、Ppp2r1b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qRT-PCR检测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GO富集分析:555个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得到2 224个GO条目,其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mRNA具有蛋白质结合、细胞周期等分子功能,与催化复合物、蛋白质复合物等细胞组分相关,参与了细胞代谢、高分子代谢等生物过程;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跨膜信号受体活性等相关分子功能,与细胞黏附复合物、整合素复合物等细胞组分相关,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555个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得到62个通路,其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mRNA富集评分较高的通路为神经退行性变的途径、阿尔茨海默病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GABA能突触通路等,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富集评分较高的通路为钙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磷酸肌醇代谢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结论IAPP干预使AD小鼠脑组织 LncRNA、m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差异表达的mRNA分别参与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差异表达的LncRNA可能通过调控相关mRNA的表达,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胰岛淀粉样多肽 长链非编码RNA 信使RNA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99Tcm-联肼尼克酰胺(HYNIC)-αCD8/Fab(99Tcm-αCD8/Fab)探针,并探讨其用于SPECT/CT显像以预测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免疫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合成前体HYNIC-αCD8/Fab和IRDye800-αCD8/Fab(Dye-αCD8/Fab);以SnCl2为还原剂,进行99Tcm与前体HYNIC-αCD8/Fab的标记反应,制备99Tcm-αCD8/Fab探针,分析其标记率、放化纯及稳定性,并探究其与体外淋巴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建立BALB/c小鼠CT26结直肠肿瘤模型,通过SPECT/CT显像分析99Tcm-αCD8/Fab的体内特异性结合能力;对荷瘤小鼠行抗PD-1治疗,然后行近红外荧光成像及SPECT/CT显像,检测肿瘤CD8+ T细胞浸润状况,并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验证;经抗PD-1治疗后的荷瘤小鼠尾静脉给予抗CD8抗体,分析其损耗抗PD-1治疗疗效的情况。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99Tcm-αCD8/Fab的标记率为90%,放化纯为95%,于PBS和胎牛血清(FBS)中放置720 min,放化纯仍达80%以上,稳定性良好;细胞结合实验显示,99Tcm-αCD8/Fab与小鼠脾CD8+ T细胞受体和人外周血CD8+ T细胞受体结合值分别为(10.30±0.81)和(1.78±0.61)百分加入放射性剂量(%AD)/106个细胞,过量冷αCD8抗体可导致结合值降低至(1.59±0.25) %AD/106个细胞(F=10.07,P<0.001)。SPECT/CT显像示,99Tcm-αCD8/Fab在小鼠CT26结直肠肿瘤模型中具有良好的肿瘤摄取。近红外荧光成像示,对抗PD-1免疫治疗响应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为(8.9±1.1)%,明显高于非响应组的(7.1±0.8)%(F=4.69,P=0.024),SPECT/CT显像同样显示响应组肿瘤摄取较高;HE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响应组肿瘤和淋巴结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比例明显高于非响应组。此外,CD8+ T细胞损耗显著削弱了抗PD-1治疗疗效。结论成功制备了99Tcm-αCD8/Fab,该探针能对肿瘤浸润CD8+ T细胞清晰显像;CD8靶向SPECT显像对临床预测和评估免疫治疗疗效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 CD8阳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放射性核素显像 治疗结果 预测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B组柯萨奇病毒3(Coxsackievirus B group 3, 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细胞学实验观察雷公藤多苷对CVB3感染HeLa细胞模型的影响;建立CVB3诱导的Balb/C小鼠VMC模型,根据雷公藤多苷灌胃给药剂量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20 mg/kg)、中剂量组(10 mg/kg)、低剂量组(5 mg/kg)]。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 HE)检测不同剂量药物作用下,动物模型心肌组织的病变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利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不同药物剂量组外周血心肌酶表达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型的凋亡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组心室肌组织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Balb/C小鼠VMC模型,雷公藤多苷治疗显著缓解CVB3引起的小鼠心肌免疫浸润损伤。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雷公藤多苷显著增加VMC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凋亡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26±1.92)% ,(19.07±1.85)%,(20.92±3.30)%比(8.28±1.13)%,F值分别为19.06、148.64、78.46,Bonferroni校正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雷公藤多苷对CD8+T淋巴细胞凋亡比例也起到显著抑制作用[(16.65±2.30)%比(8.83±1.81)%,F=42.88,Bonferroni校正P<0.05],低、中剂量雷公藤多苷增加VMC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凋亡比例不明显(P>0.05)。中、高剂量药物组VM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在ConA刺激下,淋巴细胞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0.76±0.05),(0.75±0.04)比(0.87±0.07),F值分别为10.38、16.09,Bonferroni校正P值均<0.05]。此外,雷公藤多苷治疗在病毒感染第10天对VMC小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2和IL-17等促炎因子表达产生抑制作用,20 mg/kg剂量雷公藤多苷组TNF-a、IL-6、IL-12、IL-17在VMC模型心室肌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20%、43%、27%、43%(t值分别为2.55、3.72、9.00、5.10,P值均<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对CVB3诱导的小鼠VMC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雷公藤多苷对VMC的治疗机制可能并不是抑制CVB3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感染损伤,而是与改变机体免疫状态、抑制宿主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密切关联。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B组柯萨奇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清脾除湿饮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TLR-4、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8只BALB/c小鼠,其中有12只小鼠被制成AD模型小鼠,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8只小鼠分为三组,即中药组、模型组及空白组。对比3组TLR-4、NF-κBp65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LSD检验,3组TLR-4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模型组表达水平最高,中药组第二,空白组表达水平最低:3组NF-κBp6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其中模型组表达水平最高,中药组第二,空白组表达水平最低。结论 经医学分析,清脾除湿饮具有通过影响TLR-4的表达进而阻断NF-κBp65通路来释放出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助于促进特应性皮炎的康复。

  • 标签: 清脾除湿饮 特应性皮炎 小鼠 TLR-4 NF-κBp65 表达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清脾除湿饮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TLR-4、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8只BALB/c小鼠,其中有12只小鼠被制成AD模型小鼠,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8只小鼠分为三组,即中药组、模型组及空白组。对比3组TLR-4、NF-κBp65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LSD检验,3组TLR-4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模型组表达水平最高,中药组第二,空白组表达水平最低:3组NF-κBp6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其中模型组表达水平最高,中药组第二,空白组表达水平最低。结论 经医学分析,清脾除湿饮具有通过影响TLR-4的表达进而阻断NF-κBp65通路来释放出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助于促进特应性皮炎的康复。

  • 标签: 清脾除湿饮 特应性皮炎 小鼠 TLR-4 NF-κBp65 表达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Spautin-1对小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6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每组12只。后2组小鼠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建立TBI模型。造模后10 min,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侧脑室注射2 μL Spautin-1溶液(10 mmol/L),另外2组注射等量溶剂。造模后1、7、14 d采用神经系统症状评分(NSS)评估小鼠的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造模后15、16 d分别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焦虑样行为。造模后16 d采用尼氏染色检测小鼠杏仁核区尼氏小体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杏仁核区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阳性细胞数、白细胞介素(IL)-18及IL-1β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小鼠杏仁核区自噬、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造模后1、7 d,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的NSS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后15、16 d,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旷场实验的跨格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下降,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的进入开放臂次数(OE)百分比、开放臂停留时间(OT)百分比下降;与TBI组比较,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的跨格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OE百分比、OT百分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尼氏小体、NeuN阳性细胞数减少;与TBI组比较,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尼氏小体、NeuN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IL-1β、IL-18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百分比增加;与TBI组比较,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IL-1β、IL-18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百分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成孔蛋白D-N末端片段(GSDMD-N)、泛素特异性肽酶(USP)13及B淋巴细胞瘤-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1)的表达上调,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值升高;与TBI组比较,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NLRP3、活化Caspase-1、GSDMD-N、USP13、Beclin1蛋白的表达下调,LC3Ⅱ/LC3Ⅰ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抑制剂Spautin-1能够改善小鼠TBI后的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鼠杏仁核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自噬依赖性焦亡相关。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焦虑 自噬 杏仁核区 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