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回顾分析7例以囊性成分为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囊性成分均>50%,术前超声表现为囊肿内壁低回声突起伴点状强化。手术方式为患侧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清扫。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囊肿壁单灶经典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远期效果满意,无转移或复发病例。这类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预后好,治疗可选择积极监测或适当的切除术,术后仅需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伴腺样囊性特征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上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患者为女性,85岁,因鼻腔反复出血加重1 d入院,鼻内窥镜显示“左侧下鼻甲前段呈血管瘤样外观,右侧未见异常”;CT检查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光镜下,组织形态与腺样囊性癌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16强阳性,HPV16/18 mRNA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阳性,MYB/NFIB融合基因阴性。
简介:摘要乳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breast,SBC)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良好的乳腺癌,以癌细胞胞质内分泌空泡和细胞外嗜酸性分泌物为特点,常有ETV6/NTRK3基因融合。乳腺分泌性癌常见的组织结构为微囊性、实性和管状3种结构,而以癌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乳头状结构为主的乳腺分泌性癌罕见。本文报道1例类似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以乳头状生长的乳腺分泌性癌。结合组织病理、特殊染色、免疫表型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加深对乳头状分泌性乳腺癌的认识,避免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0例IPNB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9例,女21例;年龄为(60±14)岁。病人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验,判断肿瘤位置和范围,评估其可切除性。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治疗方式。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和检验结果。(2)治疗情况。(3)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和网络问诊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肿瘤复发和病人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4月。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术前检查和检验结果:40例病人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验。40例病人中,33例行腹部超声检查,31例行腹部CT检查,21例行磁共振检查,15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8例行PET-CT检查,6例行内镜超声检查,部分病人行多种检查。IPNB在影像学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胆管扩张及管腔内肿瘤,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强化。术前血液检验结果显示:40例病人中,21例肝功能异常,17例胆红素升高;9例癌胚抗原升高,24例CA19-9升高。(2)治疗情况:40例病人中,35例施行手术治疗;5例行ERCP检查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基于病人意愿未行根治性手术切除。35例行手术治疗病人中,20例行半肝或肝叶切除术,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胆管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62±91)min,术中出血量为300 mL(50~2 000 mL)。35例手术病人中,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标准,Ⅰ级3例、Ⅱ级3例。(3)病理学检查情况:40例病人行病理学检查,均诊断为IPNB,其中肝外病灶19例、肝内病灶21例;良性病变20例(低-中级别上皮内瘤变1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恶性病变(浸润性癌)20例;18例肿瘤分泌黏液,22例肿瘤无黏液分泌或相关资料不详。35例手术病人中,5例切缘阳性,30例切缘阴性。21例病人行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54枚,其中阳性淋巴结3枚。(4)随访情况:40例病人中,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3±35)个月。35例病人中,17例无瘤生存;3例带瘤生存,肿瘤复发时间分别为治疗后12、17、37个月;15例死亡,死亡时间为治疗后(30±19)个月。35例病人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6%、73.6%、50.7%。结论IPNB临床少见,影像学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胆管扩张及管腔内肿瘤,肿瘤增强后强化,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的单一型别HPV阳性者3 450例,其中3 364例符合标准入选本研究,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HPV基因型病毒载量,并同时进行了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诊断,按组织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宫颈癌组。结果(1)HPV16、18型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5)。(2)HPV31、33、51、52、53、58型感染时,慢性宫颈炎/CINⅠ与CINⅡ/CINⅢ之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5)。(3)其他型别HPV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具有型别依赖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我院选取12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60,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处理措施)和观察组(n=60,行术中冰冻切片的诊断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处理措施,观察组行术中冰冻切片的诊断措施后,其中观察组患者有53例患者被确诊,4例被漏诊,3例患者延迟确诊,确诊率共计为88.33%,对照组患者60例均被确诊,无漏诊与延迟确诊的病例,确诊率共计为100.0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的单一型别HPV阳性者3 450例,其中3 364例符合标准入选本研究,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HPV基因型病毒载量,并同时进行了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诊断,按组织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宫颈癌组。结果(1)HPV16、18型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5)。(2)HPV31、33、51、52、53、58型感染时,慢性宫颈炎/CINⅠ与CINⅡ/CINⅢ之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5)。(3)其他型别HPV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具有型别依赖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干预对乳头凹陷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60例在徐州市肿瘤医院产检、分娩的乳头凹陷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在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无缝隙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即孕28周和分娩72 h以后对乳头凹陷状况进行评估,在初产妇分娩当天以及72 h后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进行评估,对初产妇第一次的母乳喂养成功率进行评估。结果分娩72 h后相比孕28周,初产妇的乳头凹陷情况有了显著改善(P<0.001),初产妇分娩当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内心活动维度、技能维度都比分娩72 h后低(P<0.001)。参与研究的60例初产妇第一次母乳喂养分数是(10.24±2.06)分;总分不低于8分表示母乳喂养很成功,其中,57例第一次母乳喂养总分不低于8分,即第一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5%。结论无缝隙护理干预对于初产妇乳头凹陷状况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升第一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提升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组织库收集的儿童(≤18岁)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组织标本,进行BRAF(V600E)基因检测,分析BRAF(V600E)突变与患儿临床特征及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患儿22例,其中发生BRAF(V600E)突变10例,突变率为45.5%。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V600E)突变率低于成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7.7%)(χ2=11.250,P=0.001)。>12岁患儿BRAF(V600E)突变率(66.7%)高于≤12岁患儿(20.0%)(P<0.05)。女性患儿BRAF(V600E)突变率(69.2%)高于男性患儿(11.1%)(P<0.05)。BRAF(V600E)突变与肿瘤多发病灶、肿瘤直径、高侵袭亚型、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及婴幼儿放射史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复发病例3例,均为颈部淋巴结复发。BRAF(V600E)突变与肿瘤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低于成人,BRAF(V600E)突变不预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更高侵袭性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 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对80例乳腺侵润导管癌患者分析临床病例特点,分离出40例明确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分析临床病例特征和综合治疗。结果 使用光镜以及免疫组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对乳头缺陷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50名乳头缺陷产妇(入院时间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作为实验对象平分为各75人的两组。参照组产妇施行往常传统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在此前提下另加入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将两组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参与研究的75名实验组产妇,改善治疗期间出现乳导管堵塞和乳房肿胀的比率是2.67%和5.33%,而75名参照组产妇发生这两种乳房不良情况的比率是13.33%和17.33%,数据对比,P值低于0.05。在实现母乳喂养和对医护人员工作认可程度上,实验组产妇各比率是94.67%和93.33%,而参照组产妇这两项数值仅为66.67%和65.33%,数据对比,P值低于0.05。结论:乳头存在不同缺陷的产妇在接受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后,实现对宝宝全母乳喂养的几率显著增高,同时也非常利于降低产妇哺乳初期出现乳房不良情况的概率,由于母婴在院期间均有积极的改善体现,促使产妇满意度大幅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期妇女乳头保健要点以及在预防产后乳腺炎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产检孕期妇女共10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孕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50例。对于参照组孕妇,不提供乳头保健预防干预,对于实验组孕妇,提供乳头保健预防干预。在两组孕妇产后进行随访,对乳头状况、乳腺炎发生情况、产后日泌乳量以及乳房胀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孕妇乳头皲裂、乳头凹陷以及乳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50)6.0%、(3/50)6.0%、(1/50)2.0%,均低于参照组孕妇(12/50)24.0%、(10/50)20.0%、(7/50)14.0%,同时,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为(46/50)92.0%,高于参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37/50)74.0%。产后7d、14d,实验组孕妇产后日泌乳量均高于参照组孕妇。实验组孕妇产后7d、14d乳房胀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孕妇。结论:对于孕期妇女,应当指导孕妇进行乳头保健,能够显著降低产后乳腺炎发生率,同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Lewis肺癌动物模型(Lewis模型)探讨T细胞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的分布和浸润情况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实验性研究。采用42只C57BL/6小鼠建立Lewis模型,并随机分为T细胞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各组分别回输CD4+CD8+Treg细胞、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和等量PBS,于1、5、9、13、17、21 d,用游标卡尺测量瘤体最长直径和最短直径,计算瘤体积,并记录小鼠的生存状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肿瘤微环境中CD4+、CD8+T细胞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的水平;HE组织染色技术判明肺部转移性肿瘤结节。结果3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有增长,且T细胞组>TIDC细胞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流式结果显示,Lewis模型的效应和记忆效应CD4+ CD8+T细胞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在总淋巴细胞中的比例,T细胞组高于对照组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输CD4+CD8+Treg细胞及TIDC细胞后,小鼠肺部转移性肿瘤结节数量显著增多,T细胞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组>对照组。分别为T细胞组(4.47±0.68)个,TIDC组(2.43±0.46)个,对照组(1.72±0.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Lewis肺癌生长速度可能与CD4+CD8+Treg细胞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的分布情况有关,其分布程度越高,肿瘤生长越快。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探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损害CD8+T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功能影响嵌合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modified T cells,CAR-T)的效能。方法将培养得到的CAR-T细胞和CD8+T细胞作为正常组,感染组为加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进行侵染的CAR-T细胞和CD8+T细胞。采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CAR-T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Bcl-2、cleaved-caspase-3和Bax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的变化;使用Pierce BCA蛋白检测试剂盒测定蛋白质浓度;化学发光发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组CAR-T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感染组CAR-T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8±0.16)%比(7.06±0.74)%,χ2=5.674,P<0.05]。感染组的Bax和cleaved-PARP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Bcl-2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1±0.01)%比(1.07±0.01)%,(2.34±0.05)%比(1.36±0.04)%,(0.66±0.02)%比(1.17±0.02)%,χ2值分别为298.838,26.509和31.231,P值均<0.05]。感染组的IL-6、TNF-α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IL-10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69±21.07)ng/L比(43.25±5.36)ng/L,(65.12±15.75)ng/L比(33.14±5.23)ng/L,(16.02±1.69)ng/L比(24.33±2.33)ng/L,t值分别为3.54,3.338和4.988,P值均<0.05]。感染组的ATP和总钙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15±0.03)μmol/g比(0.32±0.06)μmol/g,(12.46±2.74)μmol/L比(25.97±3.49)μmol/L, t值分别为4.389和5.274,P值均<0.05]。感染组的MDA含量高于正常组,GSH含量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4±0.23)μmol/L比(1.34±0.21)μmol/L,1.07±0.17)pg/mg比(5.23±0.36)pg/mg,t值分别为2.781和18.098,P值均<0.05]。感染组CD8+T细胞线粒体基因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62±0.03)%比(1.01±0.06)%, χ2=10.070,P<0.05]。结论离体状态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通过损害CD8+T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功能促进CAR-T细胞的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尾松针提取物(PMNE)对人毛乳头细胞(HDPC)抗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HDPC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0(对照组)、0.1、0.2、0.4、0.8、1.0 mmol/L H2O2处理HDPC,建立体外HDPC氧化应激的最佳条件;在HDPC中转染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干扰片段siRNA1、siRNA2、siRNA3或过表达质粒pCMV6-XL5-Nrf2,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Nrf2 mRNA及蛋白的表达;H2O2条件下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活性及凋亡率。常规培养HDPC并分组处理,对照组:正常培养,不予其他处理;双氢睾酮组:加入0.03 μg/ml双氢睾酮;原花青素组:加入0.03 μg/ml双氢睾酮和6.00 μg/ml原花青素B2处理;不同浓度PMNE组:加入0.03 μg/ml双氢睾酮培养液,同时分别给予1、5、25、100 μg/ml PMNE处理;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及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ROS)相对荧光强度和丙二醛(MDA)含量,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和Mad相关蛋白2/3(Smad2/3)、p-Smad2/3的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HDPC细胞活力为75% ~ 85%时,选择0.4 mmol/L H2O2作为体外HDPC氧化应激最适处理浓度。Nrf2-siRNA1、Nrf2-siRNA2、Nrf2-siRNA3组Nrf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均P < 0.05),细胞凋亡率(12.50% ± 0.05%、26.07% ± 0.05%、58.44% ± 1.03%)均显著高于空白组(10.38% ± 0.64%)和对照组(13.05% ± 0.12%),均P < 0.05。Nrf2-siRNA2组的Nrf2蛋白表达量最低,选择Nrf2-siRNA2为最佳干扰片段进行后续实验。Nrf2过表达组Nrf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均P < 0.05),其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均P < 0.05)。0.4 mmol/L H2O2处理条件下,Nrf2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过表达空载组(t = 3.66,P < 0.001),细胞活性高于过表达空载组(t = 40.40,P < 0.001);Nrf2-siRNA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 = 13.13,P < 0.001),而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t = 67.37,P < 0.001)。PMNE处理实验中,原花青素组和不同浓度PMNE组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双氢睾酮组(均P < 0.01),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双氢睾酮组(均P < 0.01);原花青素和不同浓度PMNE均能显著抑制双氢睾酮诱导的HDPC细胞内ROS和MDA的过度表达(均P < 0.01);原花青素组和5、25、100 μg/ml PMNE组Nrf2、NQO1、H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双氢睾酮组(均P < 0.05),原花青素组和25、100 μg/ml PMNE组Keap1、TGF-β1蛋白表达及Smad2/3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双氢睾酮组(均P < 0.05)。结论Nrf2在抵抗HDPC的氧化应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PMNE可能通过激活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通路而对HDPC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