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真皮乳头成纤维细胞(Fp)、网状成纤维细胞(Fr)和肌成纤维细胞(MFB)在瘢痕疙瘩皮损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2019年5-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5例瘢痕疙瘩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取皮损组织,以15例年龄匹配的女性乳房整形术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CD90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从3例正常皮肤和3例瘢痕疙瘩组织中分离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处理两组细胞0~48 h,观察细胞表型的变化,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FAP、CD90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皮肤组织中,FAP+/CD90-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FAP-/CD90+细胞集中在真皮深层,CD90+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组织深层可见大量FAP+和CD90+细胞,大量CD90+细胞同时表达α-SMA。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TGF-β1处理24 h时,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α-SMA+细胞荧光强度(21.058 ± 0.709、27.112 ± 0.097)均高于未处理组(11.312 ± 0.636、21.306 ± 0.464),t值为22.430、13.370,P < 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TGF-β1处理48 h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P、CD90、α-SMA mRNA相对表达水平(92.610 ± 3.667、1.366 ± 0.105、3.240 ± 0.141)与蛋白表达水平(0.652 ± 0.073、1.046 ± 0.119、0.946 ± 0.117)均高于处理前(均P < 0.05)。结论瘢痕疙瘩组织真皮深层的CD90+(Fr)细胞异常增生,提示针对真皮深层异常增殖活跃的FAP-/CD90+(Fr)细胞群进行定向干预可能提高瘢痕疙瘩治疗疗效。

  • 标签: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乳头层成纤维细胞 网状层成纤维细胞 CD90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12基因序贯转染兔脂肪干细胞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原代培养兔脂肪干细胞(取自新西兰大耳兔颈背部皮下脂肪),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9d、CD106检测结合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序贯转染BMP-12和bFGF基因,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BMP-12和bFGF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转染细胞Ⅰ型胶原和弹性蛋白RNA的表达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兔脂肪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 CD44、CD49d表达阳性,CD106表达呈阴性。Western blot检测筛选后的ADSCs稳定表达BMP-12(0.229±0.005)和bFGF(0.208±0.019)蛋白(F=120.2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基因转染的ADSCsⅠ型胶原(2.250±0.007,F=340.103,P<0.05)和弹性蛋白(1.807±0.008,F=107.314,P<0.05)的mRNA表达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DNA3.1+绿色荧光蛋白(GFP)-BMP-12和pcDNA3.1+红色荧光蛋白(RFP)-bFGF可以促进ADSCs向成纤维细胞分化,可能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韧带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脂肪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12
  • 简介:摘要乳腺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含量丰富的异质性基质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治疗抵抗和远处转移,将其作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及临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巨大潜力,也可为乳腺癌辅助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其死亡率仍较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主要的基质细胞,因其对肿瘤进展的影响而受到广泛重视,它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病程,其中包括乳腺癌。因此,对乳腺癌微环境中CAFs进行深入探究,将为乳腺癌早期干预、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对CAFs的基本特征和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从已有研究结果中探究新的治疗策略,为进一步完善乳腺癌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单细胞技术
  • 简介:摘要胃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严重危害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生发展受到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其主要细胞组分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在促进胃癌的发生及进展中作用显著。在胃癌细胞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之间的通讯及互作中,非编码小RNA分子(microRNA,miRNA)是一类通过抑制下游靶标基因的表达水平而改变细胞内生物学过程的功能性分子。miRNA也可借助细胞外囊泡完成在癌症细胞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之间的传递,实现胃癌与微环境间的信息通讯。本文综述了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特征及表面标志物,尤其对胃癌细胞中miRNA对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形成与激活的影响,以及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中miRNA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以明确胃癌发展过程中miRNA在胃癌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寻找胃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癌 肿瘤微环境 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 microRNA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前,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区域瘢痕形成机制尚未被完全了解。现认为术后伤口愈合期间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刺激使结膜囊内成纤维细胞过度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瘢痕形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序列,可调控细胞的增生、凋亡及作为微小RNA的前体等,已被证实其在多种纤维化组织内特异性表达并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lncRNA也被发现还可参与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和发展。已有研究结果显示,lncRNA在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囊组织内有特定表达,且不同的lncRNA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结膜囊内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对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产生影响。本文对不同lncRNA在结膜囊成纤维细胞增生机制中的作用及潜在滤过泡瘢痕化的治疗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滤过术后瘢痕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青光眼 青光眼滤过术 长链非编码RNA 纤维化 结膜囊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粘合剂(FS)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来源的人角膜成纤维细胞(HCF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人角膜组织取自2018年3—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MILE患者12例24眼术中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体外分离培养HCFs,观察HCFs在FS表面的生长状态。将HCFs分为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与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共培养,采用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色法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将HCFs分为3个组,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每孔分别加入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各100 μl,空白对照组无细胞,每孔加入100 μl完全培养基,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并比较3个组HCFs的细胞增生能力,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将HCFs分为1倍浸提液组、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1倍浸提液、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培养,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3个组细胞凋亡率。结果HCFs在FS表面生长良好,形态正常。MTT法检测结果显示,2倍浸提液组与正常对照组的HCFs具有相似的增生趋势,2倍浸提液组HCFs的0~72 h毒性评级为0~1级。AO/EB染色结果显示,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的HCFs状态均正常,仅可见极少量早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1倍浸提液组和2倍浸提液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6±1.09)%、(3.66±1.35)%和(2.88±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9,P=0.13)。结论FS无体外细胞毒性,与HCF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纤维蛋白粘合剂 角膜成纤维细胞 角膜穿孔 生物相容性 增生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尿酸刺激对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OPN)表达及细胞增殖、凋亡、胶原蛋白分泌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人心脏成纤维细胞(HCF);按照不同尿酸刺激浓度对HCF进行分组:尿酸0、5、10和15 mg/dl组;刺激48 h后进行以下实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OP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oll-1的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OPN、α-SMA、Coll-1的蛋白表达量;细胞生长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力;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毒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不同浓度尿酸刺激72 h后,碘化丙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经48 h不同浓度尿酸处理后,qPCR和Western blot显示,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中OPN、α-SMA和Coll-1表达较尿酸0 mg/dl组均有上调趋势,以尿酸10 mg/dl组升高最显著(均为P<0.001);细胞生长活力检测显示,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活力较尿酸0 mg/dl组显著增加(P<0.001、P<0.001和P=0.013),细胞增殖活力趋势也呈倒U型曲线关系;CCK-8检测显示,尿酸5和10 mg/dl组的细胞增殖毒性较尿酸0 mg/dl组明显提升(P=0.020、0.004);Trans-well实验表明,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不同浓度尿酸刺激72 h后碘化丙啶染色检测显示,尿酸5、10和15 mg/dl组的细胞凋亡减轻,以尿酸10 mg/dl组最明显。结论尿酸可上调心脏成纤维细胞中OPN的表达,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增加胶原蛋白分泌。

  • 标签: 心肌纤维化 尿酸 成纤维细胞 骨桥蛋白 胶原
  • 简介:摘要肿瘤组织是肿瘤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复合体,它们构成了一个无序、具有攻击性的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乳腺癌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不仅促进肿瘤的发生、增殖、浸润、转移和耐药,同时参与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重构微环境等诱发癌症的事件。因此,靶向CAF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文章就CAF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成纤维细胞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紫杉醇(PTX)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的人成纤维细胞(HFs)增殖、迁移能力和硬膜外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HFs(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分为对照组、TGF-β1(5 μg/L)、TGF-β1(5 μg/L)+PTX(10 nmol/L)和PTX(10 nmol/L)组。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百分比及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mad3、磷酸化Smad3(p-Smad3)、Ⅰ型胶原蛋白(COL1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使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PTX组,每组12只。术后4周使用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硬膜外纤维性情况,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HFs 12 h和24 h迁移率为[(31.50±3.98)%、(77.73±3.03)%,F=60.312,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23.47±3.19)%、(50.31±5.31)%],而PTX组[(14.59±0.58)%、(20.93±0.72)%,F=52.385,P<0.05]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TGF-β1组S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30.07±0.39)%比(25.62±1.06)%,F=27.335,P<0.05],PTX组G2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37.55±1.71)%比(24.94±0.51)%,F=149.725,P<0.05],而PTX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3,P>0.05)。(3)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p-Smad3/Smad3显著高于对照组[(129.05±7.66)%,F=39.615,P<0.05],而PTX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42.30±1.73)%,F=1 215.471,P<0.05],各组α-SMA和COL1A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p-Smad3/Smad3趋势一致。(4)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观察到更显著的硬膜外纤维化,PTX组成纤维细胞数目和胶原密度[78.00±13.00)、(456.94±112.69) μm2]显著低于对照组[(194.67±7.09)、(1 456.00±71.84) μm2,F=186.170、168.671,P<0.05]。结论低剂量PTX抑制HFs增殖、迁移能力及TGF-β1/Smad3信号途径的激活,改善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纤维化。

  • 标签: 紫杉醇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焦亡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虎杖苷对其的影响。方法以5 μg/ml脂多糖(LPS)刺激成纤维细胞建立实验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细胞不接受任何处理;实验组细胞接受5 μg/ml LPS处理;治疗组细胞接受5 μg/ml LPS及50 μmol/L虎杖苷处理;抑制剂组细胞接受5 μg/ml LPS及100 nmol/L VX-765处理。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试剂盒检测caspase-1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及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aspase-1活性及IL-1β、IL-18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475.4±39.9)%、(254.9±19.4)pg/ml及(212.6±22.4)pg/ml,细胞增殖及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为(72.5±3.4)%及(0.06±0.01)μg/L(均P<0.05);与实验组比较,治疗组caspase-1活性及IL-1β、IL-18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为(292.1±28.5)%、(167.5±11.8)pg/ml及(165.5±19.9)pg/ml,细胞增殖及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86.8±5.5)%及(0.10±0.02)μg/L(均P<0.05);与实验组比较,抑制剂组caspase-1活性及IL-1β、IL-18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为(185.5±16.1)%、(127.4±16.5)pg/ml及(129.5±17.2)pg/ml,细胞增殖及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83.1±7.7)%及(0.09±0.01)μg/L(均P<0.05)。结论抑制LPS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焦亡可以促进其增殖并分泌胶原蛋白,虎杖苷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焦亡促进创面愈合。

  • 标签: 虎杖苷 创面愈合 成纤维细胞 细胞焦亡
  • 简介:摘要肺癌是世界范围内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也是目前肿瘤防治中面临最严重的挑战。肺癌肿瘤微环境(TME)中完全的免疫抑制状态是肺癌发生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一种在肿瘤发生发展初期被异常激活的胞外基质细胞。TME中免疫相关炎症因子是介导CAFs激活的重要因素,激活后的CAFs可以通过减弱抑肿瘤反应、促进免疫抑制细胞募集活化、重塑TME的胞外基质等来加快TME中完全免疫抑制状态的形成。临床上多种耗竭成纤维细胞的新型制剂在肺癌患者的治疗中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TME功能的可塑性决定了调整CAFs的功能状态比单纯消除更有效。

  • 标签: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肺肿瘤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虎杖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2021年1月至4月,以5 mg/L LPS刺激成纤维细胞建立实验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接受任何处理;药物对照组细胞接受50 μmol/L虎杖苷处理;实验组细胞接受5 mg/L LPS处理;治疗组细胞接受5 mg/L LPS及50 μmol/L虎杖苷处理。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培养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IL)-6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率、MDA含量、培养基TNF-α及IL-6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12.70±0.11)%、(3.38±0.29)nmol/(mg·pr)、(483.5±38.4)ng/L及(784.4±49.6)ng/L,细胞活力及SOD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为(78.00±5.90)%及(11.5±1.3)U/(mg·pr)。与实验组比较,治疗组细胞凋亡率、MDA含量、培养基TNF-α及IL-6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为(7.50±0.08)%、(2.18±0.19)nmol/(mg·pr)、(283.6±25.3)ng/L及(518.5±42.2)ng/L,细胞活力及SOD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89.00±7.50)%及(19.1±2.2)U/(mg·pr)。结论虎杖苷显著抑制LPS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并促进细胞增殖。

  • 标签: 虎杖苷 创面愈合 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钛合金片(简称钛片)表面沟槽化修饰对成纤维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研究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沟脊宽度(简称脊宽)钛片表面的生物学特点。方法制备脊宽分别为50、80、100、150和200 μm的沟槽化修饰钛片,5个实验组沟宽均为50 μm,沟深均为10 μm;无沟槽的钛片作为对照组。将成纤维细胞接种各组钛片后,于不同时间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的黏附状态,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黏着斑蛋白染色观察沟脊宽度对细胞黏附部位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观察沟脊宽度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作用。结果SEM显示接种48 h后,细胞黏附于钛片的沟脊部位;脊宽较小组(50~150 μm),细胞形态细长,并沿沟脊方向延伸生长。CCK-8提示不同脊宽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可顺沟脊方向有序排列,其中50 μm组细胞长轴与沟脊的延伸方向一致性最好,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着斑蛋白荧光染色检测发现细胞黏着斑蛋白分泌集中于沟脊部位,半定量分析显示50 μm组黏着斑蛋白分泌最多,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检测结果显示脊宽对成纤维细胞的成肌分化有调节作用,其中50 μm组α-SMA表达最强,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片表面沟脊修饰可对成纤维细胞的排列、黏附和成肌分化产生影响。当脊宽50 μm时,细胞排列极性更强、黏附相关蛋白分泌更多、成肌分化趋势更显著。

  • 标签: 合金 成纤维细胞 沟脊 黏附 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人增生性瘢痕硬度和成纤维细胞(Fb)纤维化表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10例瘢痕患者(男4例、女6例)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和10例患者(男5例、女5例,年龄7~41岁)手术后剩余的正常全皮肤组织。根据患者年龄,将6例患者[(10.7±1.6)岁]瘢痕组织纳入年轻组,将4例患者[(40.0±2.2)岁]瘢痕组织纳入年长组。对正常皮肤和2组瘢痕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形态、排列并测定胶原含量,冻干及金属镀膜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真皮层胶原纤维微观形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液相下测量2组瘢痕组织硬度。取2组瘢痕组织,分离和培养Fb,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桩蛋白的表达以反映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促纤维化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及机械力转导相关蛋白Yes相关蛋白(YAP)和增殖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促纤维化基因TGF-β1、α-SMA和Ⅰ型胶原,抑制纤维化基因TGF-β3及机械力转导相关基因Rho相关激酶1(ROCK1)和YAP mRNA表达。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结果HE染色可见,正常皮肤表皮层凹凸不平,真皮层可见血管和汗腺等附属器;年轻组、年长组瘢痕组织表皮层均较为扁平,真皮层血管和汗腺等附属器罕见。Masson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皮肤胶原纤维排列松散、无序,而2组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排列均较为致密、整齐,且年轻组瘢痕组织胶原纤维较年长组更为致密。年轻组、年长组瘢痕组织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t=8.02、3.15,P<0.05或P<0.01),年长组瘢痕组织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年轻组(t=4.84,P<0.05)。年长组瘢痕组织真皮层硬度为(50.3±1.1)kPa,明显高于年轻组的(35.2±0.8)kPa(t=11.43,P<0.05)。2组瘢痕Fb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及经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年长组瘢痕Fb细胞质中Ⅰ型胶原和TGF-β1表达较年轻组明显升高,2组瘢痕Fb细胞质中α-SMA表达相近。年长组瘢痕Fb细胞质和细胞核中YAP表达较年轻组明显增多,2组瘢痕Fb细胞核中Ki67表达无明显差异。年长组瘢痕Fb中TGF-β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年轻组(t=2.87、4.85,P<0.05或P<0.01),TGF-β3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年轻组(t=3.36,P<0.05),α-SMA mRNA表达量与年轻组无明显差异(t=1.14,P>0.05)。年长组瘢痕Fb中ROCK1和YAP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年轻组(t=2.98、7.60,P<0.05或P<0.01)。结论年长者皮肤损伤后更容易发生瘢痕愈合,其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创面愈合过程中会产生硬度较高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使得组织硬度增加,从而激活ROCK和YAP/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促纤维化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瘢痕 硬度 成纤维细胞 年龄 纤维化基因和蛋白 机械转导基因和蛋白
  • 简介:摘要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大多数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高表达,FAP抑制剂(FAPIs)已用于肿瘤治疗。以FAP为靶点,可开发一类新的肿瘤显像及治疗放射性药物,FAPIs作为肿瘤显像及治疗的载体已被用于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该文对FAPIs在核医学显像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拮抗剂和抑制剂 膜蛋白质类 成纤维细胞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齐墩果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迁移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9例患者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标本,并进行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处理成纤维细胞,实验分成3组:对照组加入0.9%NaCl;5 μmol/L齐墩果酸组加入5 μmol/L齐墩果酸;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加入10 μmol/L齐墩果酸。3组均进行噻唑蓝实验(MTT)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周期;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V-PI)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齐墩果酸对细胞的迁移作用;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PCR实验分别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所有实验均设置3个复孔。3组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两两比较使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MTT结果发现齐墩果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24 h时,5 μmol/L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分别为0.66±0.02、0.46±0.02,对照组为0.78±0.00,3组间比较F=114.4,P<0.001;5、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P<0.001,t=15.60、P<0.001)。流式细胞实验结果发现,细胞周期G1/S期的转导受到阻滞,5 μmol/L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2.17±2.04)%和(82.02±1.18)%,与对照组[(62.47±4.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30,t=6.38、P<0.001)。AV-PI染色发现5 μmol/L齐墩果酸组(0.9%)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3.4%)细胞的凋亡比例比对照组(0.4%)明显增加,3组间比较F=119.6,P<0.001,5、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01, t=13.44、P<0.001)。Transwell实验发现5 μmol/L齐墩果酸组(57.13±2.65)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42.15±2.55)细胞的迁移数量比对照组(72.27±3.32)明显下调,3组间比较F=101.3、P<0.001,5、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1,t=14.41、P<0.001)。蛋白质印迹法实验发现齐墩果酸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5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t=8.70、P<0.001,t=5.00、P=0.040,t=12.41、P<0.001,t=10.46、P<0.001;10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t=31.61、P<0.001,t=23.17、P<0.001,t=12.11、P<0.001,t=44.52、P<0.001。Real-time PCR反应发现Cyclin D1、Bcl-2、Bax、MMP2的mRNA表达水平也受到了抑制,5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t=5.42、P<0.001,t=3.11、P=0.040,t=16.11、P<0.001,t=11.71、P<0.001;10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t=51.78、P<0.001,t=30.89、P<0.001,t=10.64、P<0.001,t=17.10、P<0.001。结论齐墩果酸作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 h后能够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10 μmol/L的齐墩果酸作用强于5 μmol/L,齐墩果酸可以用于防治瘢痕疙瘩。

  • 标签: 齐墩果酸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 (FGF5)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肝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表达FGF5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大肠癌实验室提供),通过短发卡RNA(shRNA)稳定转染技术,构建FGF5低表达细胞系PANC-1-FGF5-,并以未转染质粒和转染对照粒的PANC-1细胞作为对照。通过皮下注射各组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通过脾脏内注射各组细胞建立肝转移模型,6周后切取皮下种植瘤体并称重,切取肝转移标本,计数肝转移灶数目。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裸鼠皮下种植瘤质量和肝转移灶个数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各组裸鼠皮下种植瘤质量和肝转移灶个数与各组细胞FGF5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证实FGF5低表达及对照质粒细胞构建成功;PANC-1-FGF5-组皮下种植瘤质量[(0.42±0.19) g]明显低于Pan-1组[(1.35±0.45) g]和PANC-1-Vector组[(1.32±0.35)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06,P<0.01);PANC-1-FGF5-组肝转移灶数目[(7.50±4.11)个]明显少于PANC-1组[(26.25±9.78)个]和PANC-1-Vector组[(26.25±9.7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71,P<0.01);种植瘤质量和肝转移灶数与FGF5的表达量成正相关(r=0.818、0.806,P<0.01)。结论FGF5在裸鼠体内能够促进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肝转移能力。

  • 标签: 胰腺肿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移 生长 转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锂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4月于德州市人民医院眼科行斜视手术的1例患者的Tenon囊组织,剪成1 mm×1 mm×1 mm的组织块,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取第4代HTFs进行实验。将HTFs分为对照组和氯化锂处理组,对照组加入不含氯化锂的细胞培养基,氯化锂处理组加入含80 mmol/L氯化锂的细胞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采用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法标记偶联指数,评估GJIC功能;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HTFs中Cx43的表达和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TFs中Cx4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并呈单层放射状或涡旋状贴壁生长,细胞质vimentin染色呈阳性。细胞划痕染料示踪实验结果显示,氯化锂处理组细胞偶联指数为9.04±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4±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可见Cx43荧光呈点状分布于细胞相连处的细胞膜上,氯化锂处理组Cx43染色明显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Cx43 mRNA相对表达量设为1,氯化锂处理组Cx4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为1.97±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26,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氯化锂处理组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71±0.0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46±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2,P<0.01)。结论氯化锂可上调HTFs中Cx43 mRNA及蛋白表达并增强HTFs间GJIC功能,提示氯化锂增强GJIC的功能可能是其抑制HTFs增生的机制之一。

  • 标签: 氯化锂 缝隙连接 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 青光眼
  • 简介:摘要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但临床诊治进展有限,预后差。胰腺癌中肿瘤微环境(TME)与肿瘤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一种处于持续活化状态的成纤维细胞,是TME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之一。CAF可通过多种分子介导的多种机制,促进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而靶向CAF治疗胰腺癌疗效不佳,可能与胰腺癌中CAF存在异质性有关。故对其异质性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精确靶向基质中某些特定表型和功能的CAF亚型,在胰腺癌的临床治疗中可能更具有前景。

  • 标签: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微环境 分子靶向治疗 胰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