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96年零售物价涨幅控制在6%左右的成绩,只能看作是抑制通货膨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决不能自满,不能放松领导,放松工作。关于当前的物价形势和工作,中央都已作了部署,我着重讲讲有关物价的几个认识问题供大家参考。一、关于物价上涨幅度问题1996年全国经济增长约为10%左右,零售物价上涨幅度约为6%左右,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希望这种走势持续下去,能够较长的期做到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较低的物价上涨幅度。群众要求物价不上涨,看来做不到,除了经济体制着深层次的原因以外,由于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若干基础产品是不完全成本,价格偏低,需要逐步理顺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些产品资源条件趋劣。北京又是“
简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粮食供给问题对我国来说至关重要,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近几年来粮食生产滑坡、供求矛盾加剧这一比较严峻问题,2005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高单产,努力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平衡。要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要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农机、信息和产销等服务,搞好良种培育和供应,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要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关于我国粮食供给问题的现有研究文献十分庞杂,限于篇幅和笔者掌握的研究资料,本文拟对之进行大致的概述。
简介:一、不可回避的矛盾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土地作为资源要素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牵动着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中央和地方国有)、银行等各个利益主体的神经。国家一方面想降低土地升值导致的金融和地产泡沫、另一方面想通过土地资源市场化改革支付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生活环境改善的成本,现在又想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付农村养老制度和医疗制度改革的成本。因此中央政府面对着两种利益选择:一方面为了保护经济平稳运行,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而抑制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另一方面,又由于改革成本需要大量的资金支付,土地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筹集资金。在这种两难选择中,在国家土地资源层层代理和“经营城市”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扭曲。2003年中央政府推出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省级以下土地的垂直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改变了《土地管理法》关于县级及其以上地方政府管理土地的权限的规定,其目的是从权限管理上上收省以下地方政府土地管理的权限,缩小多级管理主体的数量,实现限制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使用土地,防止权钱交易和腐败现象,维护中央政府权威、保持政令统一和畅通。按照这种收权的逻辑,等于把过去市、县对土地规划权、出让终审权、土地归属界定、审批职能、地产开发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