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医院 ICU病房中于 2015年 3月 -2016年 3月之间收治的 10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 50例和对照组 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 ICU停留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结果显著( P< 0.05);同时,治疗期间的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 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于 ICU人工气道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RICU;人工气道;临床价值 人工气道所指的是通过口腔或鼻腔在上呼吸道植入导管从而形成的气体通道,在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简介:摘要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认为气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与自然皆由气构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整体观,笔者从气的角度来阐述如何通过对人与自然之气调、摄、顺来认清“气”与养生的关系,以指导人们的养生保健.关键词天人合一;气;养生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48-011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运动对中央气道径线值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3—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招募6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4(34.0±9.1)岁.志愿者均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薄层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使用特殊纵隔窗(窗宽500HU,窗位-100HU)在吸气末、呼气末时测量中央气道横截面积,计算塌陷指数,测量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夹角(隆突角,∠C)、右上叶-中间支气管夹角(∠RI)、右中叶-右下叶支气管夹角(∠RMI)及左上叶-左下叶支气管夹角(∠LUI),并观察吸气末、呼气末时中央气道的形态改变.结果深呼气末,中央气道横截面积均少于吸气末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气管塌陷指数为19.7%±8.6%;右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和右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1.4%±9.6%、14.7%±6.2%、15.5%±5.7%、10.1%±3.6%、24.5%±9.1%;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4.0%±9.4%、15.1%±5.0%、27.6%±10.7%.左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96,P〈0.05);其中左主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与左上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右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54,P〈0.05);其中右主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分别与右上叶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呼气末与吸气末时比较,∠C增大,∠RI、∠RMI、∠LUI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LUI吸气-呼气差值最大.深吸气末时,中央气道的轴位横断面多为类圆形或卵圆形.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患者的气道管理与护理干预的效果,并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在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气道管理的专项护理干预措施。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观察组平均年龄65.2±8.5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6.1±7.9岁,男性27例,女性23例),并评估干预后各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血氧饱和度 SpO2)、气道清洁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EV1(2.87±0.42 L)和SpO2(97.5±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EV1 2.46±0.35 L,SpO2 95.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气道清洁度改善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P < 0.05)。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P < 0.05)。在生活质量评分中,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为(86.4±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6.2分)(P < 0.05)。结论:气道管理结合护理干预在呼吸科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呼吸科临床护理中推广实施气道管理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