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创伤骨科疾病时采取微创技术临床效果及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了解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60例,采取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则给予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基本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与腔内异物残留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技术治疗创伤骨科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治疗中拥有极大的意义。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乡镇卫生院的基础条件差,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事实。临床实验室里几乎没有相关的镜检设备设施,工具几乎还是二十世纪初的装备,更有甚者还用八十年代的。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乡镇一级卫生院加大投入力度,但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现在乡镇卫生院也只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基层的检验工作人员工作相当被动,但在这样不利环境中,如何能利用有限的条件通过自身经验努力给基层医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作为一个在最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二十年医务人员工作者思考问题。在此谈谈平常工作中本人利用涂片染色镜检技术在我乡镇卫生院的应用,通过微观世界查出了常见病病因,协助临床诊断疾病,提高乡镇医院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涂片染色镜检技术 乡镇卫生院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创技术治疗骨科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收拾患者共80例,运用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采取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患者运用微创技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临床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创伤骨科患者 100例为此次调研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 n=50)与对照组( n=50)。观察组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对比组间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 86.00%( 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患者中采取微创技术进行治疗,获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恢复时间快,最大化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推广。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临床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比对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开放固定手术、髓内钉固定手术以及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MIPPO)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90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1组、对照 2组、观察组, 每组 30例。对照 1组接受开放固定手术治疗, 对照 2组接受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 观察组接受 MIPPO技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5个月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 96.67%显著高于对照 1组的 53.33%和对照 2组的 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 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1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0显著低于对照 1组的 26.67%和对照 2组的 1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 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 1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相比于开放固定手术、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 给予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 MIPPO技术治疗效果更佳, 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應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闭合性胫腓骨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髓内钉固定手术 ;开放固定手术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本研究目的是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分析微创技术在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方法是选择在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者 72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 每组个有患者 36 例。在对照组中,主要是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在观察组中,主要是使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 ,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指标以及患者产生的并发症。结果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显著优于于对照组 (83.33%)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产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微创技术应用有着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断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接受CT诊断,另一组接受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并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分析两组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磁共振技术诊断,共计诊断出半月板损伤10例、交叉韧带损伤8例、骨质病变3例、膝关节积液18例,共计检出39例,检出率为100%;参照组患者接受CT诊断,共计诊断出半月板损伤5例、交叉韧带损伤6例、骨质病变1例、膝关节积液14例,共计检出29例,检出率为74.36%,对比结果(p

  • 标签: 磁共振技术 膝关节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对于骨折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常规的开放式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现代临床上常用微创手术治疗,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实施精准等特点,对患者的痛苦具有较大的减轻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微创技术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践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骨折 微创技术 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急诊临床技术的实际教学操作方法改革 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与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之间 40 名培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学生来院培训的时间顺序划分为对照组( n=20 )和实验组( n=20 ) 。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急诊临床技术操作模式,观察组学生采取的是局部解剖学知识与急诊技术操作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两组学生临床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及临床实践理论考核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较,观察组学生在出科技术操作成绩以及临床实践理论成绩明显更优,差异显著, P< 0.05; 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较,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更高, 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在急诊临床技术操作实践中充分融入局部解剖学对学生临床知识的掌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急诊技术 临床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手术技术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 4月 -2019年 5月,将我院 116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 58例,为参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切口长度指标、术后愈合时间指标、术中累计出血量指标,以及换药次数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 0.05)。研究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指标、术后愈合时间指标、术中累计出血量指标,以及换药次数指标均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为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应用 临床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 摘要 】 本研究目的是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分析微创技术在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方法是选择在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者 72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 每组个有患者 36 例。在对照组中,主要是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在观察组中,主要是使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 ,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指标以及患者产生的并发症。结果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显著优于于对照组 (83.33%)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产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微创技术应用有着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荧光定量 PCR技术临床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在我院 2019年 5月 -10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随机选择 75例,统一使用荧光定量 PCR技术进行微生物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 这 75例患者当中,共有 70例患者被检测出细菌微生物。分别为沙门氏菌 20例,阳性率为 28.57%。大肠杆菌 40例,阳性率为 57.14%。白色念珠杆菌 10例,阳性率为 14.29%。结论 本次实验研究证明了荧光定量 PCR技术不仅对微生物的检测速度快,而且准确率比较高。在目前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新时期临床诊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荧光定量 PCR技术 临床检测 微生物 应用方法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0~160(92±30)min,缺损最大径为2~25(8±6)cm,补片大小为150~600(273±108)cm2。术后住院时间为6~15(9.3±2.1)d,切口浅表感染3例(5.8%),浆液肿2例(3.4%),术后早期腹壁疼痛8例(13.7%)。无肠道损伤、肠梗阻、伤口出血、补片感染和补片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复杂、巨大腹壁切口疝。

  • 标签: 疝修补术 杂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