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8例青光眼患者(44眼)入组,选取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利用抽签法分组,研究组19例患者(22眼)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对照组19例患者(22眼)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成功率90.90%、眼压(15.66±1.24)mmHg、术后形成Ⅰ、Ⅱ型滤过泡例数20例、术后形成Ⅲ、Ⅳ型滤过泡例数2例。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成年居民基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8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再根据门牌号随机抽取100户。调查员采用广州市卫生局统一编制的社区居民卫生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对成年人基本健康知识调查题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将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居民能掌握15题健康知识中的9题以上者占81.09%,患糖尿病(OR=O.321,95%CI0.108-0.947)、调查前2周内有家庭成员觉得身体不适或患有急/慢性疾病(OR=0.611,95%CI0.410-0.911)、文化程度高(OR=1.262,95%CI1.123-1.419)、经常主动获取保健知识(OR=0.503,95%CI0.410-0.617)、听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知识讲座(OR=0.484,95%CI0.275-0.851)等因素是成年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有利因素。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讲座及创造条件提供健康普及知识可提高居民基本健康知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型H1N1流感病例与其他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6月21日~2010年6月01日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监测的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9年6月21日~2010年6月01日共监测流感632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身体发热、咽喉疼痛,甲型H1N1流感的持续高热(﹥39℃)的发生率明显的高于其他流感,其他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年龄和性别方面,甲型H1N1流感与其他流感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流感在临床特征上除发热症状外无明显的差异,对高热流感患者进行甲流的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甲流的发现和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ABCD3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天内进展为急性脑梗塞(C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以发病后第7天为终点事件时间,观察TIA患者是否发生为CI,将患者分为CI组24例和非CI组77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ABCD2评分、ABCD3评分以及CysC、hs-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A早期进展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上述各项指标的价值。结果101例TIA患者7天发生脑梗塞24例(23.8%)。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ysC、hs-CRP是TIA早期进展为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评估ABCD3评分AUC为0.781(95%CI0.672-0.890)。CysCAUC为0.751(95%CI0.641-0.862);CysC联合ABCD3评分AUC为0.825(95%CI0.733-0.918)。hs-CRPAUC为0.793(95%CI0.694-0.893);hs-CRP联合ABCD3评分AUC为0.848(95%CI0.766-0.931)。结论CysC、hs-CRP联合ABCD3评分能提高TIA患者短期发展为急性脑梗塞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将近两年到我院治疗的12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根据常规脑梗死治疗标准进行用药,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连续施治2周后,评估两组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施治后的NIHSS、MBI评分各为(5.17±3.20)分和(70.31±15.84)分,相比对照组的(8.45±3.88)分和(58.33±12.55)分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的血清CRP指标值对比相仿(P>0.05),经施治后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普及应用。
简介:在最近的十年,从动物和临床的研究积累证据建议了一个足够地激活的免疫系统可以强烈扩充癌症治疗的各种各样的类型,包括光力学的治疗(太平洋夏季时间)。通过反应的氧种类的产生,太平洋夏季时间根除由触发局部性的肿瘤损坏并且导致反肿瘤免疫的肿瘤。作为反肿瘤免疫的主要部件,在太平洋夏季时间的调停房间的有免疫力的回答的参与很好在过去的十年被调查了,而体液的免疫的角色仍然保持相对未经勘探。在现在的调查,使用photosensitizerBAM-SiPc和CT26忍受肿瘤的BALB/c老鼠模型,调停房间、体液的适应有免疫力的部件能涉及太平洋夏季时间,这被表明。与脉管的太平洋夏季时间(VPDT)政体,BAM-SiPc能根除~的肿瘤70%;忍受肿瘤的老鼠和扳机能持续超过1年的反肿瘤免疫者回答。Th2cytokines的举起是在VPDT以后的检测前vivo,显示体液的回答的潜在的参与。从治好VPDT的老鼠的浆液的分析也揭示了肿瘤特定的抗体的提高的层次。而且,这浆液能有效地妨碍肿瘤生长并且保护老鼠免于进一步以一种T-cell-dependent方式重新质问。一起拿,体液的部件在BAM-SiPc-VPDT以后导致了的这些结果表演能帮助反肿瘤免疫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甘油三脂血症(HTG)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Ⅲ(cpoCⅢ)含量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接诊的HTG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对象相关血清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cpoB)、载脂蛋白CⅢ水平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l(cpoAl)、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分析可知,载脂蛋白CⅢ与血尿酸、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加强载脂蛋白CⅢ的检测,除了能准确与直观地掌握患者脂质代谢情况,同时还能为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依据,值得大力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HP感染的检测,了解儿童HP感染的状况,及病儿家庭HP感染状况,同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HP再感染,降低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同时亦是对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拓宽了诊断及治疗渠道。方法对我院门诊及病房4岁~15岁反复腹痛,恶心、呕吐、纳差、反酸、生长发育迟缓及消化道出血症状者进行Hp感染测定,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呼出C02气体中的13C的变化,判断检查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结果1747例儿童中506例阳性,占28.96%,与性别无关;但4~10岁儿童发病率高于>10岁儿童;阳性患儿中有124位家属亦做了该项检查,其中13C尿素呼气实验阳性者54例,占43.54%。结论HP感染在我国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且与性别无关;4~10岁儿童发病率高于>10岁儿童;HP感染在家庭成员中相互传播(此与我国餐饮习惯有很大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对C反应蛋白与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程病情的相互关系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68例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重症肺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普通肺炎患儿3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情越严重,C反应蛋白水平就越高,因此可以将C反应蛋白作为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手段之一,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早期的诊断以及病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