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肝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3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2型呼吸衰竭6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改善通气和换气,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肝素80IU/Kg,每天2次,12小时一次,1个疗程为5d。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H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PaCO2比对照组降低,而PaO2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有16例显效,有效12例,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肝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改善肺循环,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肝素联合法舒地尔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IL-6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诊治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抽取84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低分肝素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比较IL-6和治疗有效率及出院时间长短,若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现了显著差异,对照组在IL-6水平上虽然一定程度上也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幅度没有观察组患者大;就恢复率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也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率。因此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来说,低分肝素联合法舒地尔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法舒地尔 短暂性脑缺血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钠尿肽(BN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水平变化情况,以便早期诊断AMI,对AMI及时进行干预,挽救缺血心肌,减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入选人群分为对照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68例),共两组;比较对照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CTNI、CK-MB、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CK-MB、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监测血清中CTNI、CK-MB、BNP水平对确诊AMI有重要临床价值,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关性高。

  • 标签: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钠尿肽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采用低分肝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00名,按照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2个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低分肝素和酚妥拉明的联合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9.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液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较对照组三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低分肝素和酚妥拉明的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急性加重期患者疾病状况明显改善,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低分子肝素 酚妥拉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分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98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以便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共98例,治疗时间为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采用低分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方案进行治疗,两周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分析其治疗后的病症改善状况,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77.4%,各项肺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14.5±2.3)、动脉血氧分压(91.2±6.4)、血氧饱和度(95.0±6.5)明显优于治疗前11.2±2.7)、(70.2±4.6)、(80.3±5.6),效果显著。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低分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COPD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阿托伐他汀 COPD 急性加重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肝素的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以便寻找最佳的注射方法,减少出血的发生率。方法于2012年4月~8月选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0例共140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低分肝素皮下注射的7种因素对注射部位皮肤出血情况的影响,采用SPSS16.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不同注射手法7个自变量,是否产生瘀斑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方程无统计学意义(x2=5.190,P=0.637)。结论注射低分肝素时,应严格按照基本注射方法进行注射。

  • 标签: 肝素 低分子量 注射 皮下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分肝素用于脊柱创伤患者血栓预防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脊柱创伤血栓高危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共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低分肝素进行预防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栓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低分肝素进行脊柱创伤患者的血栓预防,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并且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脊柱创伤患者 血栓预防
  • 简介:摘要低分肝素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文从注射部位及体位、注射方法、适当按压、皮下出血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降低疼痛和皮下出血,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 护理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其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对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其发病后的2h、4h、8h、16h、24h、48h以及3d、5d、7d、10d进行采血检查,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受试者分别于每日清晨进行空腹采血检查。对三组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测定,密切观察各组患者肌钙蛋白I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肌钙蛋白I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的含量于患者发病后的3~4h后开始逐渐升高,在11~24h时达到高峰,7d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心肌肌钙蛋白对AMI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8.3%。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较宽的诊断时间,但缺点是敏感性不够高,若与高敏感性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进行检测,则可更快速有效的为医生提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依据,以便于对患者采取及时治疗,提高的患者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关联。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其中45例存在梗死前心绞痛,作为观察组,35例无梗死前心绞痛,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衰、心绞痛等情况,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8例(17.8%)患者在入院就诊时存在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12h;对照组7例(20.0%)患者存在胸痛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12h;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为6.7%,低于对照组的14.3%,梗死后心衰为2.2%,高于对照组的11.4%;不良反应率为4.4%,高于对照组的2.6%。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无明显关系。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前心绞痛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不良嗜好史、性别、年龄、血压、血糖、症状、心肌酶谱等方面,观察常规抗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90例患者有吸烟史50例,(占66.6%)合并血压、血糖、血脂异常者80例(占88.8%)出现典型心前区疼痛者20例(占31.1%)经常规抗心肌梗死治疗总有效率为91.9%、显效65例、有效17例、死亡8例,死亡率5.8%,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有吸烟史,多合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部分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无心前区特征性疼痛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病死率高,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出现不易说明的胃肠道、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症状时首先应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检测再进行其它疾病诊治,诊断后及时有效的抗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住院期间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住院和出院后12周的连续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并发症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2组患者在便秘发生情况、并发症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优于传统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进行4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果48例溶栓治疗患者,溶栓成功40例,未成功5例,死亡3例,有效率占91.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做好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加强健康宣传,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典型特征是心前区压榨窒息样疼痛或胸骨后持续剧烈疼痛1,有些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并且差别较大,部分老年AMI患者整个病程皆无上述特征性改变,而表现为其他临床症状2。其发生机制可能为老年患者出现退行性改变,自主神经病变及血液中β-内啡肽水平提高,致使痛阈提高以及冲动传导受阻或传导异常有关。老年AMI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漏诊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3。

  • 标签: 老年患者 非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舒适护理。最后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及治疗期间腰背酸疼、失眠、便秘及烦躁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改善(P<0.05),同时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达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通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积极开展舒适护理可以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舒适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87例患者均平稳安全转送入院,且入院后经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均支持院前诊断;患者经住院进一步治疗后,因心室壁瘤破裂死亡2例,2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其余患者均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率达到95.40%。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才能促进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与影响。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选取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急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 常规护理 护理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8-15天。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没有患者发生并发症,患者出院3个月以后对患者进行随访,21例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超过50%,19例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在45%左右,没有患者发生再次梗死的情况,生活可以自理。一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40例患者全部健在。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 可行性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