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前路病灶淸除植骨融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中、远期并发症,评价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根据不同手术方式随机抽选50例,以25例为1组,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经侧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加卧床1~2月进行治疗,B组采用侧前路病灶淸除植骨融合加后路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疗效及中、远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感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卧床时间及卧床相关并发症、内固定失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路病灶淸除植骨融合加后路钉棒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较好术式1-3,具有以下优势1.内固定物不在病灶,减少了感染及植骨不愈合的可能,大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2.后路固定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三柱固定即刻稳定可靠,并可加压促进植骨接触,提高植骨融合率,3.可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4.可更好的矫正后凸畸形及阻止后凸畸形,同时也具备了前路手术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股沟疝两种不同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6例,同期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0例。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全部痊愈,平均手术时间36min,切口疼痛均可耐受,无腹股沟区紧缩感。术后3例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所有患者获随访1-3年,无复发。传统疝修补术60例,平均手术时间38min,术后切口疼痛需注止痛剂者24例,多数有腹股沟区紧缩感,并发症16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42例获随访1-3年,6例复发均为腹股沟斜疝。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损伤小、临床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分析法(ECLIA)对甲胎蛋白(AFP)检测的效果。方法对65例血清标本同时采用ELISA和ECLIA方法进行AFP检测,并对同一标本连续测定20次进行批内变异的比较,同时对标本每天测定1次,连续测定20天进行批间变异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稳定性、敏感性及重复性。结果ECLIA其检出限为0.50μg/ml,线性范围为0.50μg/ml~3000μg/ml;当AFP<400μg/ml时,ELISA和CL对AFP检测敏感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当AFP>400μg/ml时,ECLIA检测敏感性高于ELISA,P<0.05,有统计学差异;ECLIA低、中、高值批内和批间CV均小于5,较ELISA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结论ECLIA敏感性高、稳定性、重复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都区实施《成都市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成都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纲”)的目标分析,掌握区域内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趋势,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下一步提出干预措施,制定更科学的管理方案。结果2012年新都区孕产妇死亡1例,异地死亡,流动孕产妇及重点高危的管理成为妇幼卫生的薄弱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5.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危管理率、新法接生率均达100%。妇女病检出率为21.67%。新生儿死亡率较2011年下降0.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下降了1.52‰,婴儿死亡率较2011年上升0.99‰,但较2008年总体呈下降趋势。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6.73%,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4.7%,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89.67%,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宁区2016—2018年适龄妇女宫颈癌与乳腺癌(简称“两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根据《江苏省农村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工作方案》,对2016—2018年天宁区35~64岁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6—2018年天宁区接受宫颈癌检查共计76034例,筛查出高级别病变133例,检出率174.92/10万,宫颈癌10例,检出率13.15/10万,宫颈癌高发年龄组为51~55岁和56~60岁,乳腺癌筛查77878例,筛查出乳腺癌37例,检出率47.51/10万,乳腺癌的高发年龄组为60~64岁。结论通过两癌筛查可以对“两癌”及癌前病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辖区内VCT(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单阳配偶、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监狱羁押人员等高危人群3081例的血清,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HIV的初筛检测。结果胶体金法检测出阳性患者86例,阳性率为2.79%;ELISA法初筛阳性患者62例,阳性率为2.01%。最后经本中心确认实验室采用蛋白印迹确认阳性患者60例,不确定1例,阳性率为1.95%。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V检测中胶体金法和ELISA法各具有优势和劣势,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必要时可联合应用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房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管制度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9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用西药房药品常规管理,实验组45例用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管制度。比较两组满意程度;西药房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每周平均药品品种发错的次数、药名相近药品发错的次数、剂量、剂型以及规格发错的次数、过期药品发出的次数;护理前后疾病症状视觉模拟评分;西药房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程度、疾病症状视觉模拟评分、西药房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每周平均药品品种发错的次数、药名相近药品发错的次数、剂量、剂型以及规格发错的次数、过期药品发出的次数、西药房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房用药实施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管制度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体会,观察实施效果。方法分别于检验科、放射科、心电科以及超声科四大科室,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确定各科室的“危急值”指标,评估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到了急诊科中。制度实施期间,通过对患者“危急值”报告情况的观察发现,2018年第一季度,急诊科“危急值”报告数量为434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无患者投诉,且未发生医疗纠纷。结论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到急诊科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病情,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方案予以干预,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与抢救,对医疗纠纷的减少,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应用的意义。方法我院检验科深入思考检验中危急值的概念,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检验项目危急值范围,并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识别,如果检验中出现异常,立即警报,并立即通知临床医生重检以确定结果,以便做出正确判断,并做相应的治疗。结果这一举措增强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提高了检验科的地位,加强了临床服务意识,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诊断水平、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结论在现代医学诊疗行为中,各项医学检验不可或缺的,是临床做出诊断和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实验室为了进一步提高诊疗效率,提高患者抢救时间,建立和应用异常检验结果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可行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