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固定保留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5
/ 2

两种方法固定保留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比较

朱大玉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四川自贡64300)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活动部位留置静脉留置针时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厚度为0.5~1cm,宽度1~2cm,长度适宜的纱块)与相反面使用辅助固定物的效果,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8年10月—年12月入住我院的关节活动部位留置静脉留置针患儿26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38例,对照组129例。对照组采用相反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实验组采用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效果明显优于相反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留置针;穿刺面;相反面;辅助固定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185-02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1],静脉穿刺是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关键。因此,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关节活动部位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我院对2018年10月—12月入科的关节活动部位留置静脉针患儿采用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的方法,能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0月—12月入住我科关节活动部位留置静脉留置针患儿26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38例,对照组129例。

1.2方法

根据患儿肢体的粗细长短选择合适的辅助固定物。长度以超过活动关节上下1~2cm为宜,用3M胶带分上中下三条(可根据患儿的情况自行调整)固定好辅助固定物。对照组进行相反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实验组采用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观察其保留时间及病儿舒适度。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见表1

注:(1)两组经统计学处理χ2=6.42,P<0.05,说明患者及家属对实验组疗效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2)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采取问卷方式收集。

3.讨论

3.1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多次静脉穿刺造成的疼痛及恐惧,减轻家长的紧张及焦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便于临床工作,因而临床静脉输液广泛应用留置针[2]。患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静脉留置针是否能够成功使用,关键在于其留置时间的长短是否达到预期天数以及患儿是否舒适。

3.2传统的固定方法一般是用废弃的空纸盒折叠成长方形,或者使用长方形的塑料小夹板,纸盒材质太薄、塑料小夹板太硬,透气性均差。现我科使用的辅助固定物(厚度为0.5~1cm,宽度1~2cm,长度适宜的纱块)透气舒适,未发生因固定不妥引发的皮损或压疮。此组对象发生3例患儿自己拔针,2例3M贴膜过敏,及时处置后未发生不良后果,因此要确保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患儿提供舒适的人性化的护理,必须要有良好的固定方法及正确的维护。

3.3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留置静脉留置针时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增加了留置针保留时间,减少了静脉穿刺频率,减少了留置针的使用频率,使病儿减少了痛苦,增加了舒适感,减少病儿家属经济负担,提高了满意度。

4.预防及护理

4.1积极预防静脉输液外渗

加强护士基本技能的联系,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选择静脉的时候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避免在关节部位,骨隆突处的地方穿刺。使用留置针,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在输入特殊药液(甘露醇,多巴胺,化疗药物等)的时候,可使用特殊标签,做好床旁交班。更应加强病房巡视,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仔细检查静脉,确保针头在血管内;若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哭吵不止等异常现象,需要仔细检查输液部位及血管通路,发现药液外渗应及时处理并更换输液部位,并及时与家属沟通、做好解释工作[3-4]。

4.2护理

4.2.1常规护理用0.9%的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5]。每次进行静脉输液时,观察留置针留置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硬结,皮温是否正常,贴膜或胶带下皮肤有无发红、皮疹或者水泡。液体输入不畅时,观察有无小血栓阻塞,留置针脱管或折叠。注意固定的胶带、3M贴膜有无卷边、松脱等,固定纱布周围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如有异常及时处置。根据贴膜内的污染情况(如渗液、渗血、出汗等)随时更换贴膜[6]。

4.2.2日常维护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肢端末梢血管,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婴幼儿可用干净小毛巾等包套留置针穿刺肢端,可减少患儿穿刺侧肢体活动时留置针摩擦滑出的风险,同时冬天还可保暖。留置针在下肢时,指导患儿及其家属要减少穿刺留置针侧肢体活动,不宜站立过久或进行爬行。穿脱衣裤时先穿留置针侧肢体、先脱无留置针侧肢体;留置针留置肢体不被水打湿。

儿科俗称“哑科”,良好的沟通及人文知识是儿科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不仅要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更应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等问题、满足其合理需求,促进患儿早日恢复身心健康。为患儿进行操作时,要对患儿采取一些暗示、激励等方法进行必要的安抚,使其心理上能接受,很好地配合的护理人员开展相应的诊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7-8]。

【参考文献】

[1]信彩,王萍.连续静脉输液中更换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师杂志,2014,(z2):289-290.

[2]刘迎春.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0.

[3]黄力毅.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100.

[4]张英.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8,5(31):142.

[5]沈闵.儿童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技术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5):110,112.

[6].经霁,阎秀兰,郭英,等.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47.

[7]欧阳伶,李洁华.浅谈儿童输液前实施人文关怀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95-95.PowerbyYOZOSOFT.

[8]李桂莉.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