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收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开展保护动机理论下的护理模式,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时段于2021年1月-2024年1月从本医院拣选共计10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将其按照双盲法则实施分组处理,即对照组(日常护理)、观察组(开展保护动机理论下的护理模式),每组50例。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呈现的自我效能感评测分值、疾病认知评分水平均居于更高水平,其跌倒风险评分值更低(P<0.05)。结论:基于临床收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组织开展保护动机理论下的护理模式,不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疾病认知,还可助于降低跌倒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围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我科2015年1月-2016年2月中的100例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术前给予心理疏导及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的指导。结果在本组病例中,有3例出现疼痛未缓解行二次椎体成形手术,其余术后生命体征平稳,24小时后均缓解疼痛及下床活动,无双下肢神经根症状,无骨水泥外漏及发热等并发症。术后3天出院。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压缩骨折和重度骨质疏松的有效方式,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还可以增加椎体的高度和强度,使脊柱的生理曲度得到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细心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沟通,做好术后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反症,减轻患者痛苦及卧床时间,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效果,并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10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钙剂、维生素D和骨形成促进剂;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仅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骨密度测定、疼痛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观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为(65.4±5.8)岁,男性18例,女性3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66.2±6.1)岁,男性20例,女性30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显著提高(从治疗前的-2.5±0.4提高至-1.8±0.3),对照组仅为-2.3±0.4(P<0.05)。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从治疗前的7.6±1.2下降至3.2±0.8,而对照组为5.4±1.1(P<0.05)。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显著缩短(观察组为10.2±2.3周,对照组为13.6±3.1周,P<0.05)。结论:优化后的药物治疗方案在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n=75)实施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术前、术后ODI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通过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2—2021.6,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常规组(34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常规组中,实验组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强健康教育,观察和比较组间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依从性、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9.24±0.48)、护理依从性(9.21±0.36)相比常规组要高,骨折愈合时间(3.59±0.37)月相比常规组的(5.21±0.74)月要短(P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的具体内容,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就医后,各方面指征在临床上明确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抽取时间方面,开始于2023年1月,结束于2024年5月,而后根据需要划分组别,该过程中,参照依据为:电脑随机法,组别命名为:对照组、实验组,以上患者共计86例;在治疗阶段,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为对照组提供,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为实验组提供,每个组别43例老年患者,对比疗效。结果:(1)实验组中,参与研究活动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于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和对照组计算数据(81.40%,35/43)相比,实验组高,P<0.05;(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2.33%,1/43)VS对照组(16.28%,7/43),数据更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为了减轻疾病症状,促进总有效率提升,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优势明显,可降低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其安全系数高,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治疗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22年10月-2024年01月诊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中选取60例,依据不同入路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使用量与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总体效果更理想,值得推荐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随访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的用药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及二次骨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的用药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好,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伸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二级预防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骨折的再次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方法:本院80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观察组40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法。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相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9.8±5.1)岁,按Neer分型,三型49例,四型29例,其中三型有26例合并肩关节脱位,四型有16例合并肩关节脱位。采用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进行11~25个月的回访。结果: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17.8±3.2)周,并发症发生率为2.5%,关节功能评价中得分为优86例,良23例,中11例,差0例,优良率为90.83%。结论: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低,优良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