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风患者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后分析中医症候演变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风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段为 2015年 6月到 2019年 6月,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风证变化中,治疗组明显要快于对照组,(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两组痰证变化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两组气虚证变化对照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中风患者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后,在风证、痰证和气虚证上有优良表现,因此临床推荐使用溶栓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B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的心理护理),每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愈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是80%;B组患者治愈1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是96%。B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应激障碍现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心肺复苏后即静注尿激酶120~200万U、链激酶150万U或rt-PA50mg溶栓治疗。对照组进行心肺复苏后不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12例溶栓后83%再通,住院死亡17%。对照组10例48小时无一存活。两组急救存活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1)。结论在不具备急诊血管重建的医院,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肺复苏溶栓治疗能明显提升住院存活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疹患者接受计划免疫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麻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并随机挑选110例患者进行本次实验,对所有患者采用拈纸团的方式进行分组,抽到“空”的患者为实验组,抽到“白”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均包含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麻疹健康预防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计划免疫,随后进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就诊率和住院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针对麻疹患者进行计划免疫,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率和就诊率,能够很好的预防麻疹,可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5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过程。结果在45例患者中,盆腔型9例、肋腹型11例、中央型12例、复合型13例;单纯腹膜后血肿13例、合并肝破裂5例、合并脾破裂3例、合并肾挫裂伤5例、合并肺叶损伤3例、合并小肠破裂2例、合并胰腺挫伤2例、合并骨盆骨折5例、合并腰椎骨折4例、合并胸椎骨折3例。结果13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32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在45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脏器功能衰竭3例、膈下脓肿2例、肠瘘2例、胆瘘1例,并发症率为17.78%;44例患者血肿消失且成功出院,治愈率为97.78%;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22%。结论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治中,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断有利于为患者的临床康复;根据临床诊断结果给予患者对症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且可长时间应用的静脉通路,在诸多类型患者中受到重视,其中以营养治疗、化疗中应用较多。虽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其可能伴随诸多并发症,其中以置管后渗血比较常见,继而导致管道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不利于患者健康及治疗效果,因此需注重PICC置管后渗血的预防及处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PICC置管后渗血的发生原因,阐述了PICC置管后渗血判断标准,并针对PICC置管后渗血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减少置管后渗血的发生,保证置管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