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碎石联合用药应用于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份到2013年12月份的肾结石患者共计80例。分为对照组40人,观察组40人,分配时分配方法为随机分配。对照组采用单纯体外碎石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碎石联合中成药琥珀消石颗粒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绞痛、血尿,尿痛、发热、输尿管内碎石堆积等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2人发生率为5%,对照组共计5人,发生率为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碎石联合中成药琥珀消石颗粒治疗应用于肾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建议应广泛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体外循环术心脏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通过对46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FiO)等指标,当尿量>0.5mE/(kg•h),且循环功能平稳后停止CRRT。结果46例患者存活43例,其中1例肾功能未恢复需间歇透析治疗,其余43例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死亡3例,病死率为6.5%。CRRT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MAP、CVP、氧合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行CRRT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掌握好恰当的时机和方法能明显降低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应用体外循环抢救危重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3月至2013年2月应用体外循环抢救和治疗危重心血管患者69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33.0岁;其中有7例患者在病房或ICU发生心搏骤停,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手术室或介入导管室心搏骤停5例,术中出现心脏、大血管损伤8例,5例婴幼儿术前呼吸困难、肺炎、心衰需急诊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手术5例,心血管术后左房和左室破裂、右室出血、残留瓣组织影响人工瓣活动等15例,介入治疗出现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4例,介入封堵治疗出现意外6例。对69例患者实施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和治疗,其中浅低温51例,中低温12例,深低温低流量3例,3例左心辅助转流;有3例患者行主动脉和左房插管左心流转,4例股-股体外循环,62例常规插管急诊体外循环。结果69例危重心血管患者经治疗后成活63例,有效率92%,对63例患者术后进行2~7年随访记录,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急诊体外循环在抢救危重心血管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加强急诊体外循环技术改良及围术期处理,可使急诊体外循环作为心肺复苏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在急救领域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间住院的30例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探讨的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对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2.7%,远远强于常规组的59.5%,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零,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3%要明显高于实验组,护理后进行SDS评分和SAS评分,实验组数据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应用中干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舒缓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对病情的快速恢复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穴位贴敷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诊断为“上尿路结石”,结石直径为0.5cm-2.0cm大小,且结石远端无狭窄的19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穴位贴敷结合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对照组单独采取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观察其排石率、梗阻、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论我院开展的穴位贴敷治疗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观察组使用穴位贴敷研究成果实践证明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不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治疗比较,采用穴位贴敷治疗一样安全、有效,且术后排石率高达85.2%,梗阻、感染、出血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低13.0%。从研究数据统计学分析得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排石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证明观察组术后梗阻、感染、出血率小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穴位贴敷治疗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方法更有利于术后排净结石,可以使上尿结石患者在安全有效治疗的同时进一步合理减少手术,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超微结构,探究贾第虫滋养体的核仁.方法用改良TYI-S-33培养基培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姬姆萨(Giemsa)染色和铁苏木索染色后光镜观察虫体的形态结构;以透射电镜观察虫体的超微结构;以核仁特异性抗体作用虫体产生间接免疫荧光,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核仁.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姬姆萨染色后的贾第虫胞质为淡蓝色,可见1对细胞核,核内有分散的染色体,数日为10条;4对鞭毛、1对半月形的中体、轴柱.铁苏木素染色可见1对椭圆形的泡状细胞核内各有1个细小的核仁.透射电镜观察虫体外观颜面状,呈倒置的梨形;质膜下可见单层排列、大小均匀的小囊泡;可见虫体的细胞器:游离核糖体颗粒、内质网;细胞骨架:腹吸盘、鞭毛、基体、中体的微管结构;核结构:核膜、核孔、核仁、染色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分裂间期虫体细胞核内有绿色荧光并聚集为核仁,在分裂期虫体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布.结论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体外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的形态结构复杂,有典型的核仁、染色体及复杂的细胞骨架结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本医院治疗的3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予以调查研究,选于2016年03月至2018年11月,分析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值分布状况,且研究不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值患者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值分布状况4分到7分占45.16%,8分到12分占32.26%,4分以下占16.13%,12分以上占6.4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大于等于8分患者年龄均值、病程均值、职业为农民情况、居住地为农村情况、家庭年收入为10万之内情况、焦虑评分值为0分以上情况、抑郁评分值为42分以上情况比小于8岁患者更高,表明数据指标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值大于等于8分患者与小于8岁患者文化水平情况、婚姻史情况、重复周期与否情况、以往生育史情况对比,未表明数据指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多存在睡眠质量不良状况,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偏高、病程过长、农民、农村、家庭年收入低、焦虑、抑郁等。
简介:摘要:目的:以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者为对象,探究针对性护理应用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 86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患者,组间(即甲组、乙组)分设的开展采用数字随机列表法,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经对研究效果的分析,即不同护理后症状改善时间、护理满意度和疾病复发率,对不同护理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甲组患 者症状改善时间低于乙组;甲组、乙组经护理后均能取得较好护理效果,但相比甲组的74.42%,乙组的 93.02%更高;甲组疾病复发率为 2.33%低于乙组的 13.95%( P< 0.05)。结论:对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时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排石时间,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4月——2014年12月3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在X线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观察患者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6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发生大出血、休克、高热等不良反应,也未对其他脏器造成损伤。术后随访,203例患者并发血尿,进行抗生素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3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一次手术成功294例,结石清除率为81.7%。一次碎石手术时间为(53.2±11.2)min;其余66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手术成功60例,碎石成功率为90.9%,碎石手术时间为(42.7±9.8)min。结论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现阶段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良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