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奔嘉,1958年6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1988年8月起,任教西南民族学院,现任西南民大藏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因明逻辑学、藏族文献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发表第一篇论文后,他己整理出版藏式传统古籍文献300多函,主编藏文书籍40多部,个人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搜集上万函的藏文文献资料,多项成果获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

  • 标签: 文献收集 藏学 探索者 西南民族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学术论文
  • 简介:校长是一种理想与实践并重的职业,是一种播撒阳光和引领师生发展的职业。笔者作为一校长的最大愿望就是带领着一支幸福的教师团队,引领一批又一批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分享他们成功的幸福。在激励评价中感受幸福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就要增强教师对幸福教育的认同,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一种幸福的事业;教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艺术的创造;教育不仅仅

  • 标签: 做幸福 幸福教育 教育实践者
  • 简介:谭超先生第一次吃到炒肝与一次外交事件有关。2011年美国副总统拜登防华期间在北京姚记炒肝店就餐,5人消费79元新浪做博随即有用户宣称,这家著名的小吃店降价招待了美国人。作为新浪微博辟谣小组组长,谭超派组员前往姚记,按照拜登的菜单点了一遍,正好79元。组员就此辟了个谣,还打包了两份炒肝带回办公室给同事、“还挺好吃”,谭超评价。

  • 标签: 陈彤 美国副总统 外交事件 谭超 美国人 小吃店
  • 简介:2015年,应《传记文学》主编郝庆军先生之约,经雷达老师同意,我创作了《雷达传记》。惊闻恩师仙逝,万分沉痛,谨提炼此文纪念恩师雷达先生。1946年,雷达父亲因肺结核逝世,39岁的母亲为实现父亲魂归故土的遗愿,带着一双儿女扶柩还乡。3岁的雷达和母亲、姐姐迎风站在装着父亲灵柩的道基卡车上,从兰州过定西、华家岭、通渭,直到秦安,向南翻过一座高山,就到达雷达的家乡——新阳镇。那座山岩壁陡峭,常有人悬崖丧命。这段艰难的路,成为雷达一生的梦魇。“我陷身在满目荒凉的千山万壑中,夕阳西下,风过处,满山的草木悲鸣,我紧贴岩壁,脚下是仅容一只脚踏的窝窝印,稍一不慎,将会掉入万丈深涧。”这个场景在雷达梦中萦绕近70年,伴随着他走出孤独无助的童年,走向学校,走出甘肃,以作家、评论家的姿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 标签: 中国文学精神 雷达 传记文学 肺结核 父亲 评论家
  • 简介:周立伟,1932年9月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制药工人家庭,祖籍是浙江诸暨藏绿。他青年时代曾受国家派遣前往苏联留学,并在北京理工大学任教,迄今已60余年。1983年任博士生导师,1984年升为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是我国电子光学与光电子成像技术专家,是宽束电子光学理论的开拓与奠基人。

  • 标签: 周立伟 光电子成像 变像管 国际学术会议
  • 简介:从事历史研究,特别是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有一个必须首先克服的困难,便是古籍中的地名问题。几千年来,地名见录于古籍,数以万计,况且州域郡界,代有因革;山川陵谷,时有变迁;地名沿革,频繁交错;或同名而异地,或同地而异名;

  • 标签: 中国历史地理 州域 因革 历史研究 李兆洛 西兴镇
  • 简介:明代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夺取政权,其麾下有许多回族将士。然而名将多有流传,士卒却从未留下姓名。今在族谱学研究中发现河北青县张氏祖阿丹沙、河北大厂何氏祖何也思答儿就是在靖难之役中的两真名实姓的普通士卒。

  • 标签: 靖难之役 阿丹沙 何也思答儿 回族士卒
  • 简介:《史记·汉兴以来将相臣年表》中有倒书现象,自清代汪越以来,不少学者参与讨论,发表了不少意见。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倒书有特别的用意,一派认为没有。但多数学者仅是从传世文献入手,更多的是分析倒书文字的内容,或通过分析表的真伪来立论。所得结论,合理不合理的成分均有。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各地陆续出土了大批的秦汉简牍,有一些简牍上便写有倒书。因为《史记》有很大可能最早是写在竹筒上的,所以出土文献中的倒书就为解开《史记》中的倒书现象提供了新的材料,可以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此之前已有学者利用出士简牍对倒书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旨在发现更多的证据,提出新的可能,为问题的最终解决作出努力。

  • 标签: 史记 倒书 简牍
  • 简介:宋代出现的年谱这种体裁,是按年月专门记载某一个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在年谱中,被记述的人,称为谱主,一般是政治家、学者或其他知名人士。撰写年谱的人,则大多是著名的学者,或是对谱主生平行事很熟悉的弟子或后学。他们主要记述谱主的生平行

  • 标签: 年谱 生平事迹 记述 学者 政治家 胡适
  • 简介:2004年6月,《中华诗词》第6.期发表了由赵京战执笔、署名为“中华诗词编辑部”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在前言中“中华诗词编辑部”写道:《中华新韵》(十四韵)以普通话为基础,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以“同身同韵”为划分标准,制定新的《中华新韵典》,与《平水韵》双轨并行,同时作为诗坛的正式韵书,此乃诗韵改革的基本任务。

  • 标签: 《平水韵》 集大成者 中国古典 诗坛 诗韵 中华诗词
  • 简介:舞蹈自古以来就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实际生活的长久发酵,酝酿出了较为普遍的舞蹈艺术体系。我国各地区之间,由于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不同,不同民族之间的舞蹈表现形式不一,而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为我国舞蹈的多样化形式以及发展的多元化打下一定基础。民族地区高校的舞蹈专业正是依托了当地丰富的舞蹈文化,从而成为我国舞蹈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社会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利用优势,发扬本土文化,并始终实现高校舞蹈与实际紧密结合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实际发展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其专业的转型路径和人才的实践发展措施。

  • 标签: 中原地区舞蹈 民族舞蹈文化 高校舞蹈专业 应用转型
  • 简介:彭真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彭真早期思想的形成,曾经历过一个转变过程,这就是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彭真早期思想的转变,一方面与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同“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的实践密不可分。

  • 标签: 彭真 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法制 民主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家 革命实践
  • 简介:本文的研究对象张易,是元朝前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是元世祖忽必烈身边的“潜邸旧侣”,深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官至中书平章政事、枢密副使,但却由於卷入至元十九年阿合马遇刺事件,而被诛杀。张易在《元史》中无传,也无碑铭等传记资料传世,生平事迹一直模糊不清。本文钩稽史料,考证了元朝前期文人王惮《秋涧集》中的元仲一实际上就是张易。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张易进入忽必烈幕府的时间和经过,及其在潜邸时期的若干事迹。

  • 标签: 张易 元仲一 张启元 忽必烈 元朝
  • 简介:“道可道,非常道”从具体哲学概念(“道”)的形成这个角度阐明“自然之道”首先必须通过言说来呈现,但作为“”的“道”与自然实存的“常道”之间存在着张力。“,非常”则从一般意义上阐述了万物之“”与自然物本身之间的张力。言说(人为)造成了“”与自然本真之“实”的分离,于是在呈现本根之道的方式上有了自然之始与言说之始之异,在认知“道”的方式上有了虚静以观与名言以析之别。然而哲学必然通过言说,“道”首先是言说的产物,静观、玄鉴则是超越言说的另一种体道方式。为了在言说中阐明不可言说的“自然之道”,作为哲学文本的《老子》大量使用了表意玄远、模糊晦涩的“”来言说,试图以此超越“”的辨析功能。在认知“道”的方法上,老子实际上向我们昭示:言默皆达,殊途同归。

  • 标签: 自然 言说
  • 简介:在"古史辨运动"兴起之际,钱玄同、顾颉刚的"疑古"思想是否受到了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的直接影响,是20世纪末以来困扰学术界的一桩公案。廖春指出,"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主要源于"尧舜禹抹杀论"。吴锐则持反对意见,甚至认为二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廖、吴二氏的说法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现有资料来看,钱玄同、顾颉刚在当时确曾通过一些间接文本对"尧舜禹抹杀论"有所了解,但了解不等于受其直接影响。推测此中缘由,要在钱、顾二氏并不认为"尧舜禹抹杀论"是一种"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故受其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抄袭"之说更是无从讲起。这桩学术公案或就此盏棺论定。

  • 标签: 古史辨 “疑古”思想 “尧舜禹抹杀论” 学术公案
  • 简介:毛中祥,一个好熟的名字,早在60年代就开始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诗作等文章百余篇(首),计三千多行的诗歌、民谣作品,在云南已小有名气。记不清具体时间,在楚雄《金沙江文艺》上,看到女作家黄晓萍写的一篇《豆花时节访故人》文章,知道他下海了,并且操办起祖上留传下来的手工工艺民族真丝花线及手工丝棉被等产品,还听说喜欢收藏古砚、字画。

  • 标签: 毛中祥 收藏家 古苴却砚 中国 云南 价值观念
  • 简介:唐五代宋初典籍中常出现"帔子"、"领巾"、"披帛"三,俗多混为一谈,以为是一物异名。通过对传世文献的爬梳整理,并结合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写本文献,发现"帔子"、"领巾"、"披帛"三物虽有相似之处,但实有本质差异,绝非一物异名。造成现今各大型辞书、专著解释模糊、混淆不分,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人强为分别,反与事实不合,今人干脆不加分辨;二是"披帛"之物出现较早,但其名晚唐五代始有,名实不能相应,唐人多以相似的"帔子"或"领巾"代称,以致今人不察。

  • 标签: 帔子 领巾 披帛 敦煌
  • 简介:1924年8月15日上海新闸路赓庆里昌明电影函授学校里,一位身材略胖,穿着西装,一脸精明的30岁青年人正在讲授《影戏概论》,滔滔不绝,台下听众不住地点头称是。讲课人是谁?他就是当时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的巨头之一周剑云先生。

  • 标签: 电影事业 中国早期 开拓者 函授学校 电影公司 青年人
  • 简介:1979年7月2日,“一大”的亲历包惠僧去世了。由于悼词迟迟没有写好,追悼会到7月22日才召开。盖棺方可定论,为何包惠僧的悼词这么难写?死者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包惠僧,原名包道亭,湖北省黄冈县人,1894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包惠僧毕业于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作了新闻记者,先后在《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等报社做过记者。由于他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加之文笔又好,因此在武汉青年学生中小有名气。这时,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陈独秀。包惠僧曾两次采访了到武汉文华大学做报告的陈独秀,陈独秀这时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陈独秀等

  • 标签: 包惠僧 中共“一大” 陈独秀 共产主义小组 蒋介石 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