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关于皖南的记忆虽然零星点点,扑朔漂浮,但我坚信,穿越时间的层层雾幔,在历史的光与影中必能重现她往昔的辉煌与尊严。1998年12月4日晚,我们一行十人来到了安徽南部黟县西递村,至12月吕日晚离开黄山市,整整四天,奔波于黟县、歙县的几个村落。(黟县的西递、宏村、南屏,歙县的呈坎)没有劳累,止不住的却是兴奋,甚至激越。我们是在一声声惊叹中走入了皖南似乎与现代文明一墙之隔的别有洞天,走入了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徽派民居建筑群落(明清时期微商的聚居地),走入了那里民众古朴也现时的生活形态,也走入了高度发育、成熟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空间。随着对皖南认识的逐层深入,我力图记录下来的不仅仅是一砖一瓦,一一,还有那
简介:一.技术造就了版画,而内在的精神力量赋予版画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传统版画(即传统复制木刻)“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比起欧洲版画的产生足足早了五百余年。现在大英帝国博物馆所藏的我国唐代咸亨九年(公元868年)的扉页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可以说是现在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木刻版画。而‘15世纪德国所刻制的圣母与圣子图.为欧洲现存宗教画最早木刻作品“。传统版画随着雕版印刷业的发展而产生.并且在其产生初期依附于宗教.为宗教宣传教义.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随着人类生产力的飞跃.印刷业迅猛发展.推动了出版业的进步.而此时版画又作为文学作品的插图谋到了一个栖身之所,这是作为传统复制木刻的悲哀.虽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却仍旧没有产生独立的精神价值空间。
简介:从水墨画的发展视角来看,清代中期以来,以福建地区为主的画家往来闽台之间,而将闽地画风传入台湾,即有了"闽习"的学术概念。日本窃占台湾之后,试图对台湾采取文化的同化手段,但基于时局的因素,日据前期台湾尚处于稳定局势及缓慢开发的阶段,故而在文化上尚未显现出较大的殖民影响,台湾传统水墨画沿着原有的风格发展。而后半期日本则以开办"官展"的手段排挤传统水墨画,并将胶彩画确立为画坛正统。在这种脉络之下,发展的困境一方面促使传统水墨画局限在坊间流传。另一方面,一些水墨画家试图通过风格的转型而向"官展"靠拢,以求新的发展。该文通过艺术风格学的研究方法,厘清日据时期台湾水墨画的风格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