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正常妊娠状态下,为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以葡萄糖为主要形式的能量,母体会发生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β细胞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以维持正常血糖,当胰岛素抵抗过重和(或)β细胞代偿不足,则发生妊娠期糖尿(GDM)。肥胖是孕期胰岛素抵抗及GDM最强预测因子,多囊卵巢综合征、肠道菌群失调、遗传、增龄等因素也增加其风险,还应关注早期生命经历对自身代谢状态及此次妊娠的影响。识别GDM发病机制异质性,对认识GDM、指导治疗甚至判断预后都有帮助。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糖尿神经病变是糖尿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在高血糖状态下,多元醇通路、糖基化终末产物、氧化应激与细胞因子等因素独立或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参与糖尿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醛糖还原酶特异性抑制剂通过阻断多元醇通路发挥作用,同时减轻糖尿个体的氧化应激,并抑制蛋白非酶糖化,还可与α-硫辛酸、甲钴胺等药物联用治疗糖尿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多元醇通路 醛糖还原酶特异性抑制剂
  • 简介:摘要中药防治T2DM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有自发性和诱发性2种,相关研究按干预措施可分为中药复方、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单体研究。中药防治T2DM主要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提高胰岛素含量、降血糖、降血脂、改善糖耐量及糖异生、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环节、多靶点发挥防治T2DM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2型 中药 防治 实验研究 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糖尿与恶性肿瘤均为常见,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加。研究显示,糖尿与肿瘤两者之间存在独立相关性。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可显著升高胰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机制研究显示,葡萄糖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等信号通路,调节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糖尿病 肿瘤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糖尿足溃疡(DFU)创面持续不愈合是导致糖尿足患者截肢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敷料应用是治疗DFU的关键部分。现代敷料应用于DFU创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近期较高质量证据推荐采用新的循证治疗方式,如蔗糖八硫酸盐敷料等。该文对近10年现代敷料的种类、特征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糖尿病足 创面愈合 现代敷料
  • 简介:摘要妊娠期糖尿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生率逐年升高,且所致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妊娠期糖尿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妊娠期24周及以后的妊娠期糖尿的诊断及治疗,而关于早发妊娠期糖尿的筛查方法及治疗的理论依据尚缺乏。随着人们对早发妊娠期糖尿及其不良母婴妊娠结局进一步认识,积极开展针对早发妊娠期糖尿的筛查与治疗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糖尿视网膜神经变性(DRN)是在高血糖环境中由于氧化应激、微血管损伤、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失衡和免疫损伤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正常功能受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功能障碍的丧失参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管反应和神经血管耦合受损,从而导致微血管病变和神经变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DRN与糖尿微血管病变及糖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相关。更深入地了解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病机制可能会为糖尿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和更有效的预防策略。

  • 标签: 神经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血管病变 综述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亟需对老年糖尿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以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撰写了《中国老年糖尿诊疗指南(2021年版)》。本指南共十九章,内容包括老年糖尿及其并发症的流行学、临床特点、老年糖尿患者的健康综合评估、血糖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管理、急慢性并发症管理、老年糖尿共患疾病及特殊情况的管理等。本指南强调老年糖尿患者存在高度异质性,需要综合评估,采取分层和个体化的管理策略。提出了适合老年糖尿患者的血糖管理路径、简约治疗理念和“去强化治疗策略”。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老年糖尿患者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老年糖尿患者的临床结局。

  • 标签: 糖尿病 老年人 指南 治疗路径
  • 简介:摘要妊娠期糖尿(GDM)是孕期最常见的高血糖类型,临床具有显著的“跨代效应”。笔者着重阐述GDM的历史、研究现状,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从诊断标准、GDM对母儿两代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孕期治疗、更早识别高危人群及探索发病机制等层面阐述,希望加深对GDM的认识,未来实现减少GDM患病率、减少围产期不良结局、减少产后T2DM转归率,切断“跨代效应”这一目标。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糖尿足下肢截肢的发病率,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糖尿足患者135例次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截肢分为截肢组25例、非截肢组110例,对两组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足分级、白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血脂四项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截肢率为18.5%(25/135)。截肢组的周围血管病变(PAD)患病率为68.0%,Wangner分级轻/重比例为6/19,均高于非截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38,P=0.014;χ2=48.316,P=0.012);非截肢组与截肢组的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7.9±2.1)×109/L比(9.1±2.3)×109/L,HbA1c(8.5±2.5)%比(9.3±2.4)%,C反应蛋白(4.0±1.0)mg/L比(7.0±1.0)m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0.3)mmol/L比(0.8±0.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0、2.210、-4.461、2.510,均P<0.05)。结论PAD是糖尿足患者截肢的危险因素,Wagner分级越高、HbA1c、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越高,则糖尿足患者截肢的风险越高。

  • 标签: 糖尿病足 糖尿病血管病变 Wagner分级 糖化血红蛋白 感染 白细胞 截肢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疾病(DKD)是指由糖尿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KD),通常是根据尿白蛋白升高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同时排除其他CKD而做出的临床诊断。DKD的临床特征为逐渐进展的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下降,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是糖尿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单一的筛查指标判断肾脏是否存在损伤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临床医生应结合多种辅助检查方法来综合判断。同时应该增强对糖尿患者肾脏损伤的重视程度,规范对糖尿患者肾脏损伤的评估,加强DKD的早期预测与诊断。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肾脏损伤评估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亟需对老年糖尿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以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撰写了《中国老年糖尿诊疗指南(2021年版)》。本指南共十九章,内容包括老年糖尿及其并发症的流行学、临床特点、老年糖尿患者的健康综合评估、血糖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管理、急慢性并发症管理、老年糖尿共患疾病及特殊情况的管理等。本指南强调老年糖尿患者存在高度异质性,需要综合评估,采取分层和个体化的管理策略。提出了适合老年糖尿患者的血糖管理路径、简约治疗理念和"去强化治疗策略"。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老年糖尿患者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老年糖尿患者的临床结局。

  • 标签: 糖尿病 老年人 指南 治疗路径
  • 作者: 杨合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4-01-15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4期
  • 机构:达州市大竹县杨家中心卫生院 四川 达州 63511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糖尿管理团队分阶段针对性培训联络护士对其糖尿知信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非内分泌科临床联络护士120名,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接受分阶段针对性培训,培训方法包括短期强化培训和继续在职培训两个阶段:对照组护士仅接受为期1年的常规培训。统计分析实验组护士培训前、短期强化培训后、继续在职培训后以及对照组护士培训前后及培训4年后各阶段糖尿知信行水平统计学差异。结果培训后1年后两组联络护士糖尿知信行水平与培训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差异对比显示,继续在职培训后联络护士知识水平与强化培训后知识水平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务态度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在职培训3年后实验组护理人员培训1年后及培训三年后知信行水平整体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糖尿管理团队分阶段针对性培训对于维持强化训练后护理人员服务行为水平,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知识水平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 标签: 多学科糖尿病管理团队 分阶段针对性培训 知信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肥胖对2型糖尿、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1986年纳入大庆市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的糖耐量正常者519名和新诊断2型糖尿者630例,之后评估23年随访的长期临床结局。良性肥胖即超重肥胖而无代谢异常(定义为无糖尿、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最终纳入682例受试者(糖耐量正常者350名和新诊断2型糖尿者332例),根据基线状态分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211例)、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58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81例)、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组(109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组(223例)。比较各组2型糖尿、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率。结果23年后随访,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风险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相比无差异,但是其2型糖尿发病率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的2倍(24.1%、12.5/1 000人年对10.9%、5.2/1 000人年,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的影响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风险比(HR)=2.42,95%CI 1.24~4.74, P=0.01]。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组及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组的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均高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并依次递增(P<0.05)。结论良性肥胖人群长期心血管风险和死亡与正常组无差异,但其2型糖尿发病率显著增加。肥胖合并其他代谢紊乱人群的2型糖尿、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增加更甚。

  • 标签: 良性肥胖 糖尿病,2型 死亡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T2DM)早期糖尿肾病(DKD)患者尿外泌体微RNA(miRN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早期DKD患者60例。将纳入的患者按照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进行分组,其中30 mg/g<UACR<300 mg/g者纳入DKD组(20例),UACR<30 mg/g的40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降糖药物治疗组(20例)和达格列净治疗组(DAP组,20例),DKD组和DAP组均用10 mg/d达格列净治疗3个月。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MI)。运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芯片法测定尿外泌体miRN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²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DAP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体重、BMI、FPG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体重、BMI、HbA1c、FPG、餐后2 h血糖及UACR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传统药物治疗组中5种miRNA(miR-let-7b-5p、miR-21-5p、miR-182-5p、miR-200c-3p和miR-423-5p)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与传统药物治疗组相比,上述5种miRNA表达亦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治疗后上述5种miRNA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早期DKD患者存在多种尿外泌体miRNA表达的失调,达格列净可下调细胞外泌体miRNA的表达。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达格列净 尿外泌体miRNA
  • 作者: 徐俊 许樟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糖尿病足病科 300134,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糖尿病中心,北京 100101
  • 简介:摘要国际糖尿足工作组《糖尿足溃疡周围动脉病变诊断、预后与管理指南(2019版)》在2015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容的更新。按照患者-干预-比较-结局(PICO)原则,编委会提出8个临床问题,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文献系统评价,从诊断、预后和管理3个方面提出了17条建议,从而指导从事糖尿足的医护人员在周围动脉病变方面规范诊断、治疗及预后。笔者结合当前的国内外有关糖尿足临床指南及临床经验对该指南加以解读。

  • 标签: 糖尿病足 周围动脉病变 诊断 预后 管理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2019年国际糖尿足工作组对糖尿足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有关使用干预措施促进糖尿足愈合的部分提出13项推荐。3项新增加的推荐:对于难愈合的神经-缺血性溃疡在最佳标准的治疗之外考虑使用寡糖敷料;对难以愈合的溃疡在最佳标准的治疗之外考虑使用自体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补片;在最佳的标准治疗之外考虑局部使用胎盘衍生产品。与2015版指南一致的推荐有10项,包括强烈推荐5项和弱推荐5项。了解指南的更新对糖尿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大有裨益。

  • 标签: 糖尿病足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 指南更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宣白承气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0年1月淮北市中医医院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宣白承气汤加味鼻饲给药。2组均治疗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 Scale, FOUR)评估意识障碍程度,行头颅CT三维重建识别并标记水肿区域,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 )、内皮素-1(ET-1)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 (36/36)、对照组为86.1%(35/36)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242 ,P=0.015)。治疗组治疗后第3、7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6.567、17.982,P值均<0.001) ;治疗组治疗后3 d(t=15.235、14.892、18.452、11.232、16.235)、治疗后7 d (t=19.568、16.232、10.356、9.546、11.098)睁眼反应、运动反应、脑干反射、呼吸节律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ET-1水平及脑水肿CT阈值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352、17.789、11.908、19.652,P值均<0.001)。2组治疗过程中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宣白承气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觉醒,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Hcy、ET-1水平,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有关。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病 昏迷 宣白承气汤加味 中西医结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