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1948年《哈瓦纳宪章》到WTO的TRIMS,国际投资法制经历了从多边投资条约的失败到双边与区域性投资协定繁盛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国际投资法制多边化进程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晚近国际投资法制一致性发展的需要、投资者与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努力推进,使得国际投资多边法制建设产生了可能性也具有可行性。未来多边投资条约中的重要问题如平台建设、争端解决机制、既有条约与未来多边投资条约的关系如果得到有效地解决,多边投资条约的产生指日可待。

  • 标签: 双边投资条约 区域性条约 多边投资条约 争端解决机制 发展趋势
  • 简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规定,岛屿及特殊类型岩礁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该条文给出了岛屿的定义却没有明晰岩礁的内涵和外延,导致实践中频繁出现岛礁辨析的争议,而岛礁辨析也是海权争夺的先决问题。明确岛屿的“自然属性”和岩礁的“社会经济属性”是界定二者的关键,从岛礁辨析的法律问题出发,运用国际法学基本原理,结合地理学信息以及岛礁事实经济价值加以详细剖析,进一步细化岛礁辨析的标准,以期在实践中为中国主张南沙群岛的海域主权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岛屿 岩礁 自然属性 社会经济属性
  • 简介:<正>"三造诉讼"是刑事公诉案件中控方、辩方和被害方的对抗。被害人若想成为诉讼一"造"(parte/party),前提是必须具有"当事人"或"准当事人"的法定地位,否则就"造"不起来。我国的立法体例世界罕见,学界褒多贬少,"继续扩大或落实被害人权益"已是通说,似乎无可置疑。"被害人广泛参诉"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下称《规约》)的核心创制之一(另一个就是预审机制),但是没有赋予被害人"当事人"地

  • 标签: 国际刑事法院 控方 刑事公诉案件 被害方 国际刑法 被害人权益
  • 简介:在加入WTO的同时。我国相继修订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使其内容进一步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惯例。而我国已经加入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国际公约、协议所确立的原则,构成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支柱。在我国加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下文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相关原则作了详细阐述。以期对相关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知识产权 国际保护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 优先权原则 最低保护标准原则
  • 简介:在法学教育、司法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根据自身的国际经济法教学经历及感受,结合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提出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应明晰思路,构建国际经济法体系框架;扬长避,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追求正义,兼顾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

  • 标签: 国际经济法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 简介:危害国际航空罪的惩治与防范赵秉志,赫兴旺自本期起,本刊特辟"中青年法学家"一栏,介绍我国法学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法学家,并发表他们的作品。欢迎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博士学位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法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为栏目提供近期力作。来稿请附500...

  • 标签: 航空器 危害国际航空罪 蒙特利尔公约 专属管辖权 海牙公约 航空犯罪
  • 简介:<正>引言相比于刑法学和国际法学,国际刑法学产生的时间较晚,是国际法学和刑法学交叉的产物,其理论的发展程度相应的也较低。一般来说,法学理论最终都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归责问题,即哪个主体承担责任的问题,而这在刑法学和国际法学的理论中都相对比较完善。在国际刑法中,个人责任原则是责任理论中的一项基础性的理论。个人责任原则是个人国际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即任何人都应当对自己所实施的国际犯罪行为承担国际刑事责任,而不能以任何借口推卸和逃避其应当承担的国际刑事责任。[1]也就

  • 标签: 国际刑法 国际法学 刑法学理论 刑事责任原则 国际刑事法庭 模范刑法典
  • 简介: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费用担保是临时措施的一种,目的是为保证被申请人能从败诉的申请人那里获得费用补偿。实践中法院和仲裁庭都有权作出费用担保裁定,但理论上以后者作出更为合宜。对于费用担保的适用条件尚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需要在具体案件中对所有的相关因素作综合和衡平的考量,并予以谨慎适用。其中申请人的经济状况、最终裁决执行的难度以及双方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是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 标签: 费用担保 国际商事仲裁 临时措施 仲裁规则 裁定权 仲裁协议
  • 简介:国际商会(TheInternationalChamberofCommerce,简称ICC)于1920年成立于法国巴黎,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民间组织。ICC自成立时起便一直致力于国际商贸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因而在处理国际商事争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ICC内部设有国际仲裁院(theInternationalCourtofArbitration,简称ICA),并制定有比较完备的仲裁规则,但在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方面,ICC并未将目光仅局限于仲裁这一种方式上,而是始终关注仲裁以外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的作用,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为争议当事人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实现圆满解决商业纠纷的目的。2001年7月1日生效的《国际商会友好争议解决规则》(TheICCAmicableDisputeResolutionRules,以下简称《ADR规则》)便代表了ICC在这方面努力的最新成果。

  • 标签: 《国际商会友好争议解决规则》 国际商会 《ADR规则》 争议解决机构 仲裁程序
  • 简介: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问题,是我国年复一年的热门话题.在司法改革和纷纷议论制定国际私法之际,一系列有关的问题引起了讨论.本文就涉外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辖、过度管辖和不方便法院原则、"一国两制"和"一事不再理"原则、网络环境下的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问题、关于建立我国新的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体系等问题,进行简要的综合论述,提供建议,献计献策,供参考.

  • 标签: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 过度管辖 不方便法院原则 "一事不再理"原则 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
  • 简介:国际海事条约的适用方式是指一国如何援引国际海事条约处理具体问题的方式,包括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目前,中国采用直接适用还是间接适用的方式适用国际海事条约尚无定论,必须结合国际海事条约自身的特点,分析其在中国国内适用的局限性,深入剖析中国采用直接适用方式和间接适用方式的利弊,才能够减少司法中的矛盾和混乱,弥补中国海事立法的不足,促进海事立法的完善.

  • 标签: 国际海事条约 国际条约 直接适用 间接适用
  • 简介:贿赂外国官员罪是一种具有广泛危害性的国际腐败犯罪,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对其作出规定,并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以预防和惩治该种犯罪.贿赂外国官员罪的构成具有跨国或涉外因素,行贿方是一国的国民、法人或者其代理人,受贿方是另一国家的官员,且本罪的构成只涉及行贿方的行贿行为,而不包括受贿方的受贿行为.本罪的犯罪目的是为使外国官员不履行其法定职责,以便行贿人自己或者其他人在国际商业交易中谋取不正当利益.

  • 标签: 国际刑法 贿赂 外国官员 国际合作
  • 简介:共同利益是破解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关系诸问题的关键.该文从基本法理出发,并从国际条约与共同利益、国际习惯与共同利益、国际法各部门法与共同利益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国际法的共同利益性.本文的中心议题是:共同利益构成国际法本质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

  • 标签: 共同利益 国际法
  • 简介:<正>目次一、劳工标准的概念和内容二、国际贸易中劳工问题的由来与演进三、WTO体系内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的冲突四、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原因和实质五、我国对劳工问题的立场与对策六、结束语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是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问题,即是否需要在世界范围建立统一的劳工标准体系,是否应该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甚至通过贸易制裁的方法来监督劳工标准的推行等。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WTO,

  • 标签: 劳工标准 贸易制裁 国际劳工公约 劳动标准 就业歧视 劳工权利
  • 简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公然入侵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以中国为代表的爱好和平的国家坚决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并对北约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坚决的谴责。今天,暂时看科索沃危机已经解决,但人们还是不禁要问,国际上围绕主权和人权的关系为什么有不同的回答?考虑国际法关于主权原则和人权原则的规定,可以发现导致上述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法关于主权和人权规定上的自相矛盾。国际法虽然既规定了主权原则,又规定了人权原则,但这两个原则是依据两个不同的前提规定的,其中,主权原则规定的前提是国家,人权原则规定的前提是整个人类,而二者在现实中的不统一便引发了国际上的一系列争论与问题。为解决这一冲突,应将主权原则与人权原则统一于国家第一的前提下,在首先坚持主权原则的情况下,让每一个主权国家承担起保护人权的义务。

  • 标签: 国际法 主权 人权
  • 简介:国际海事仲裁员大会被海商界誉为奥林匹克盛会。第十四届国际海事仲裁员大会于2001年10月22日至26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约2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本届大会的主要议题是:海事仲裁的发展、现状和新观念。在五天的大会讨论中共有56篇论文发表,各国代表们就海事仲裁面临的许多专题进行了广泛与深入的讨论,较之奥克兰举办的第十三届大会又有新的发展。

  • 标签: 裁员 大会 国际 商界 发展 纽约
  • 简介:妇女是劣势"社会群体",生活在不利的环境中,应当是适足住房权重点关注的群体,将妇女纳入住房权的最明显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蕴含在确立该项权利的措辞之中。但在全球范围,妇女的继承、土地和财产权得不到保障、存在社会性别偏见的法律和家庭暴力,以及妇女参与住房程序程度不够的问题使得妇女适足住房权得不到保障。在国内有隐蔽于多重制度和结构中的对妇女适足住房权的歧视,这种歧视性的现实使得妇女的空间诉求遭到挤压,本文的目的正是在于揭示这种现象,以推动政策和法律的改善。

  • 标签: 适足住房权 挤压 空间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