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在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中脑保护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4月 ~2019年 10月期间 20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对其进行开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有 2例双向均未开通闭塞段, 18例获得成功治疗。在 18例手术成功的患者中,闭塞患者 8例,单纯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患者 3例,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后进行支架置入,手术过后立刻血流通畅患者 7例。完成治疗之后脑保护装置安全收回且无脑梗死再次发生患者 12例。手术结束之后随访 1~5年,在手术结束之后 1年内再闭塞患者 1例,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后开通;其他患者均无任何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结论: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在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可以有效解决动脉闭塞的情况。

  • 标签: 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 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时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3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经同侧桡动脉穿刺植入支架30例(桡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植入支架33例(股动脉组)。桡动脉组患者另根据椎动脉病变部位分为左侧亚组与右侧亚组,根据椎动脉解剖分型分为Ⅰ型亚组与Ⅱ型亚组。对比分析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患者间基线资料及手术资料(支架植入成功率、置鞘至支架植入时间、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异,对比分析桡动脉组各亚组患者间手术资料的差异。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相比,支架植入成功率、术后3 d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置鞘至支架植入时间、手术时间、曝光时间、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9.01% vs. 30.00%)及穿刺点血肿发生率(3.03% vs. 20.05%)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Ⅱ型亚组与Ⅰ型亚组相比,左侧亚组与右侧亚组相比,置鞘至支架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经桡动脉入路实施椎动脉支架植入的手术成功率相当,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手术用时更短,操作难度更低,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中椎动脉解剖分型Ⅱ型较Ⅰ型、左侧病变较右侧的效果更优。

  • 标签: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入路 椎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早期动脉瘤夹闭术与栓塞术治疗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收入的64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但住院时间较长,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采取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在选取术式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术者经验进行选取。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动脉瘤夹闭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栓塞术治疗面部疾病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45例病人行颈动脉造影明确靶血管,应用PVA颗粒、IBCA、明胶海棉条及钢圈等治疗面部疾病。结果20例脑膜瘤、1例颅骨骨髓瘤、7例鼻咽部血管瘤、3例颈静脉球瘤均在栓塞后进行了根治术;6例外伤性鼻出血均在栓塞后6小时内止血;4例头面部血管瘤及4例硬脑膜血管畸形病人亦得到了治疗。结论超选择性颈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治疗 颈外动脉 栓塞术 颅面部 血管瘤 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规范化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以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置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的西医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规范化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100.0%(67/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6.6%(58/67),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规范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规范化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配合推拿是否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60人。对其中一组患者通过针灸进行治疗,称之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进行对比治疗,称之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56例),高于对照组的76.67%(46例),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因椎动脉型颈椎病于我院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单用推拿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针灸,均以2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RI)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椎动脉血流阻力,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血流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常规牵引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70.97%),组间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效果可靠,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用效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颈椎病患病率逐年呈递增趋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推拿作为传统医学的常用方法,将其与针灸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帮助缓解疼痛。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针对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以中医带入的视角促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和研究理论的完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经过文献研究后发现学术界以中医的三维正骨推拿治疗手段居多,因此本文也以此视角切入主题,紧贴前人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的凝练,最终总结出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可行措施,同时也为三维正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证据。

  • 标签: 三维正骨推拿 颈椎病穴 电针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中药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中药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针灸 中药 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颈椎疾病所致椎动脉改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就诊患者200例,均有眩晕、头疼、麻木、颈痛等症状,选择体检中心200例的健康体椎人群为对照,均无眩晕、头痛、麻木、颈痛等症状。检查者去枕平卧、用高频探头摆测C2-C6颈椎椎管内椎动脉形态、内径、内膜、管腔内有无斑块和狭窄,血管有无局部压迫及扭曲阻塞。结果200例有症状椎动脉中,超声异常表现有椎动脉起源异常、走形弯曲、内膜斑块管腔狭窄等。结论颈椎疾病引起椎动脉痉挛和狭窄,血流量减少,导致其供血的前庭神经核和内听动脉缺血、出现眩晕等一系列症状,椎动脉血流量对判断脑干和大脑后部血液供应有重大意义,是一项可靠观察指标,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颈椎病 椎动脉
  • 简介:目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本院近2年收治的75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检出率及二维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75例患者中,共71例检出椎动脉狭窄现象,检出率为94.67%;检出椎动脉狭窄的患者二维超声声像图均呈现程度不一的椎动脉狭窄现象,且存在回声增强、椎动脉管壁增厚等现象,其中27例患者伴随椎动脉走行弯曲现象,9例患者存在不规则低回声血栓,11例患者伴随粥样斑块形成。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的住院及门诊患者88例(176支椎动脉)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176支血管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的有147支(83.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椎动脉狭窄而DSA诊断无狭窄的有6支(3.4%),彩色多普勒诊断无狭窄而DSA诊断有狭窄的有4支(2.2%);彩色多普勒超声判定狭窄程度高于DSA的有11支(6.3%)。彩色多普勒超声判定狭窄程度低于DSA的有8支(4.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简单方便,敏感性高,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若准确评价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则需要血管造影完成。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 椎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穴位注射和电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48例,采用香丹、当归、祖师麻注射液配骨肽、维生素B12注射液,分别注入风池穴(双)、风府穴、新设穴(双)、颈椎C2/C3、C3/C4、C4/C5椎间隙和颈部夹脊阿是穴,每次取4-6穴,每穴注入1.5-3ml,再配合牵引、手法复法,中药离子导入等综合疗法,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对照组48例,采用电针疗法,每次20-30分钟,取穴和综合疗法、疗程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近愈21例,近愈率44%,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近愈10例,近愈率21%,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79%,两组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疗效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难以治疗且易复发,穴位注射为主综合治疗的方法疗效优于电针为主综合治疗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穴位注射 电针 椎动脉型颈椎病 随机对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