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用经多普勒超声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半个月后的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针刺治疗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对治疗半个月后的椎动脉(VA)形态与结构变化、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半个月是行之有效的。针刺风池、天柱、百会、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既可使椎-基底动脉异常减慢(低流速型)的血流速度升高,又可使异常加快(高流速型)的血流速度减慢,即可针对椎-基底动脉的不同病理状态调节其血流速度,使之趋于正常,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的紊乱,治疗颈椎病。

  • 标签: 针刺 颈椎病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椎动脉不同阶段的血流参数值,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的血液动力学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方法对临床126例拟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椎动脉探查,同时对126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参数异常,主要为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较健康人减慢(峰值流速<30cm/s),并由近心端到远心端呈峰值流速递减通常表现在进入第4横突孔之后,少数表现在进入第5横突孔之后,颈5-6段及颈外段峰值流速基本正常。RI与P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1、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受取样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单一选区一个取样位置很难客观反映椎动脉血流的动力整体情况。2、126例患者X线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变直、棘突连线不一致、钩椎增生、椎间隙变窄等颈椎改变,但其影响程度不成正相关。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不同阶段 峰值流速
  • 简介: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复杂的一种类型,临床治疗也较棘手,温针灸治疗本病主要以疏通经络止痛为原则,以达到疏风散寒、温经通络止痛的目的,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作用。

  • 标签: 温针灸 颈椎病 灸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160根所检出的椎动脉颈段走行变异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超声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行颈部血管超声对所检出的160根椎动脉颈段走行变异与180根椎动脉颈段走行正常的椎动脉进行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阻力指数、博动指数以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160根椎动脉颈段走行变异的患者中,其中有8例是双侧椎动脉颈段走行变异,因此患者是156例,156例患者中,头晕头痛患者135例(其中32例合并有高血压)。变异组椎动脉第三段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自身一、二段及对照组三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组内45岁以上头晕头痛者所占比例与45岁以下头晕头痛者所占比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阻力指数、博动指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外段走行过程中变异种类较多,本文主要就椎动脉颈段走行变异来讨论,颈段走行变异一方面可影响到椎动脉血流量的减少,从而导致患者头晕头痛的症状,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异的椎动脉当转颈时由于各种原因,椎动脉受压明显,可加重椎动脉供血不足,使得头晕头痛的症状更加明显。

  • 标签: 椎动脉 颈段走行变异 超声测量值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针灸推拿是中医学的传统疗法,以针灸推拿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已取得较为显著疗效。现总结近年来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6例,采用针灸法治疗,另选44例患者以药物治疗作为对照,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针灸治疗治愈24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6.4%,显著高于药物组(86.4%)。结论针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且操作简单易行,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动脉型颈椎病的好方法。

  • 标签: 针灸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两组疗程为14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CD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 经颅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针灸配合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1.9%(13/31),治疗总有效为96.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0%、67.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配合推拿进行治疗,可达到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活血散瘀之功效,疗效比西药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 推拿 西比灵
  • 简介:动脉瘤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保证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从体位护理、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介绍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的经验。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CTA诊断。方法应用CTA检查技术对37例临床拟诊动脉瘤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均行MPR、MIP、VR后处理技术,并与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37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患者有33例,33例患者共有42个动脉瘤,其中7例见2个动脉瘤,1例见3个动脉瘤,25例分别见单个动脉瘤。4例未见明确动脉瘤显示。CTA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指向及与监控血管分支、底骨质结构关节与DSA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应用CTA诊断动脉瘤准确率较高,且具备无创、简便、辐射剂量低的优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穴位注射和电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48例,采用香丹、当归、祖师麻注射液配骨肽、维生素B12注射液,分别注入风池穴(双)、风府穴、新设穴(双)、颈椎C2/C3、C3/C4、C4/C5椎间隙和颈部夹脊阿是穴,每次取4-6穴,每穴注入1.5-3ml,再配合牵引、手法复法,中药离子导入等综合疗法,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对照组48例,采用电针疗法,每次20-30分钟,取穴和综合疗法、疗程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近愈21例,近愈率44%,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近愈10例,近愈率21%,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79%,两组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疗效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难以治疗且易复发,穴位注射为主综合治疗的方法疗效优于电针为主综合治疗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穴位注射 电针 椎动脉型颈椎病 随机对照观察
  • 简介: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可致眩晕、头痛、颈部不适、倦怠乏力,其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中医治疗尤其在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推拿治疗等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为此,就其进展进行论述。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2年11月由我院收治且行开颅手术治疗的83例动脉瘤患者。结果出院时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63例,轻度残疾9例,中度病残4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5例。结论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开颅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拟诊为VBI的患者进行CDFI检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外段椎动脉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正常对照组40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椎动脉的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病例组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小于对照组(p<0.05),RI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椎动脉的Vs、Vd增高(p<0.01),以RI增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的RI降低(p<0.01);病例组治疗后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RI大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RI和内径均在正常范围者14例,其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但用药后明显增高(p<0.01)。结论CDFI可为VBI的明确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VBI患者椎动脉血流Vs、Vd降低、RI增高,临床治疗可以降低椎动脉RI、提高Vs、Vd。CDFI还可发现在超声诊断标准以外的VBI患者,并明确部分VBI的病因。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