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40例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Ficat分期Ⅰ-Ⅲ期,采用单次足量冲击波治疗,能量密度为0.5-0.6mJ/mm^2,以股骨头缺血坏死部位及其边缘为靶位,共选取4-6点,每点冲击1000次,共冲击4000。6000次,术后3个月内不负重,4-6个月内部分负重。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及12个月进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满分100分)和双侧髋关节X线片。结果40例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后3、6及12个月,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应成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兔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观察不同剂量川芎嗪对骨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和其对骨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组48只雄性家兔采用灌胃法,给予烈性普通白酒(含体积分数50%乙醇)8mL/(kg?d),将实验组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和3种不同剂量的盐酸川芎嗪干预组。另12只雄性家兔设为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以上五组均用药观察至处死为止。于1、2、3、6个月分批处死。用TUNEL法检测各组间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第三、六个月时大、中剂量川芎嗪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骨细胞凋亡数量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六个月时大、中剂量川芎嗪组与正常组相比较骨细胞凋亡数量已较为接近(P>0.05)。结论一定剂量范围、一定疗程的川芎嗪具有抑制骨细胞凋亡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骨科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全部手术成功,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2.05%。患者术后Sander评分以及Harris评分均较手术前有明显的升高。术合并人工关节脱位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人工假体股骨柄断裂1例、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成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 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 10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50人,观察组采用磁共振( MRI)作为治疗前的扫描检查,对照组采用 CT作为治疗前的扫描检查,对两组扫描效果及影响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经过不同的扫描方式和分期检查确诊率对比发现,观察组采用磁共振( MRI)扫描方式的各期确诊率和总确诊率均高于采用 CT扫描方式对照组的各期确诊率和总确诊率( P< 0.05)。结论:磁共振( MRI)扫描技术优于 CT扫描技术,对于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是目前最有效的检查技术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的7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的 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7 月期间的 70 例 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患者 当作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 70 例患 者 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2 组,各 35 例。对照组应用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 应用 全髋关节置换术 进行治疗。 结果: 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 Harris 髋关节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与MRI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64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方式,观察组采用MRI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检查结果。结果采用X线诊断方式,25例呈现阴性,35例股骨头发生了扁平髋。有2例患者的股骨头软骨下出现了囊性变化,2例患者还出现了一些分散的斑点症状。采用MRI诊断方式,64例都呈现阳性,35例呈现双线征特征,23例股骨头明显变宽,40例患者的关节囊内出现了很多积液。结论采用MRI诊断方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X线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对比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我院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6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应用CT、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及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结果X线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周边可以见轻度骨质硬化;CT显示患者两侧股骨头内出现囊性变,并且可见硬化,关节间隙较好;CT对疾病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高于X线,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后应用系统性护理的作用。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诊的110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课题研究样本。通过平均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组均为55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系统性护理,对两组护理后血管经及造影造影计数进行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1d、2d、3d的疼痛强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管径及血管造影计数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结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不仅降低疼痛程度,同时改善血管径及血管造影计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技术诊断准确率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将我院近年来(2021.3-2022.3)期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30例,所有患者均需采取DR技术检查,分析DR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DR技术诊断中可见,初期和早期诊断准确率较低,为70%、80%,中期及晚期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为100%、100%;经影像学检查可初期、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的影像学均不相同,初期患者多见无异常表现,而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见骨质密度增大、软骨损坏或变形。结论:DR技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早期及初期的诊断仍有一定局限性,临床可联合其他技术加强对早期及初期疾病的诊断,保证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开展CT与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参与研究患者均为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研究时间点:2022年1月-2022年12月,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确诊58例),对患者开展CT与核磁共振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0例)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58例确诊患病,进行CT诊断,52例确诊患病,假阳性1例,假阴性8例,开展MRI诊断,检出58例,假阳性1例(误诊),假阴性2例(漏诊),诊断符合、灵敏度MRI诊断更高,差异显著(P<0.05),特异度均为50.00%,无对比差异(P>0.05)。核磁共振诊断(Ⅰ期15例、Ⅱ期18例、Ⅲ期12例、Ⅳ期12例)98.28%,CT诊断(Ⅰ期13例、Ⅱ期16例、Ⅲ期11例、Ⅳ期10例)86.21%,差异显著(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核磁共振诊断优势较为明显,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断服务,不会产生创伤,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与MRI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选取100例于我院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别采取多层螺旋CT与MRI诊断,对比患者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诊断,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诊断中,采取MRI诊断的检出率较多层螺旋CT诊断高,可以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归饮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ANFH)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右归饮低(6.6 g生药/kg)、中(13.2 g生药/kg)、高(26.4 g生药/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脂多糖(LPS)联合激素法制备SANFH模型。右归饮各剂量组在造模同时灌胃相应剂量的右归饮,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钙、磷水平;各组大鼠股骨头标本行MRI检测,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股骨头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检测大鼠股骨头caspase-3、β-catenin、Wnt3α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右归饮中、高剂量组血清钙、磷水平升高(P<0.05或P<0.01),右归饮低剂量组血清磷水平升高(P<0.05);右归饮中、高剂量组股骨空骨陷窝率降低(P<0.05或P<0.01);右归饮低、中、高剂量组caspase-3 mRNA[(2.146±0.191)、(1.688±0.247)、(1.370±0.252)比(2.535±0.236)]水平降低(P<0.05或P<0.01),β-catenin mRNA[(0.433±0.102)、(0.496±0.091)、(0.698±0.089)比(0.259±0.106)]水平升高(P<0.05或P<0.01);右归饮中、高剂量组Wnt3α mRNA[(0.509±0.061)、(0.833±0.053)比(0.384±0.052)]水平升高(P<0.05或P<0.01)。右归饮中、高剂量组MRI检测可见关节周少许T2高信号,关节内可见T2高信号,与股骨头软骨界限较分明,股骨头内部无明显异常信号;右归饮中、高剂量组HE染色可见骨小梁粗大,排列较规则,骨细胞大部分正常,空骨陷窝较少。结论右归饮对SANFH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简介: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高,预后差,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应激治疗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纳米Se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目的:观察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活性氧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索抗氧化应激效应在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提取、培养并鉴定大鼠软骨细胞,采用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进行干预培养抑制活性氧产生;(2)体内动物实验: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激素诱导组和实验组均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联合肌注甲强龙诱导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在诱导后第7天给予腹腔注射多孔Se@SiO2干预治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诱导坏死后第8周取双侧股骨头行MicroCT扫描分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1)活性氧检测和TUNEL实验显示:Se@SiO2干预后大鼠软骨细胞中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P〈0.05);(2)MicroCT扫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激素诱导组及实验组骨密度、骨体积、骨表面积/骨体积、骨小梁数、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股骨头表面光滑,骨细胞、软骨细胞、骨小梁正常,空骨陷窝和脂肪细胞少见;激素诱导组骨小梁断裂、脂肪细胞肥大融合、出现大量空骨陷窝,有明显骨坏死表现;实验组较激素诱导组股骨头坏死明显好转;(4)结果表明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能够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并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NA拷贝数变异(CNV)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A-ONFH)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初步筛选GA-ONFH相关CNV。方法在由123例于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及肾内科住院患者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构成的前瞻性观察队列中,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4例激素治疗后发生GA-ONFH的患者为坏死组,与坏死组临床资料相匹配的9例长期激素治疗后未发生骨坏死患者为对照组,在全基因组范围检测CN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CNV数量。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筛选组间差异CNV,结合CNV临床意义和所含基因进一步选定候选CNV。结果13例患者共检出不重复CNV片段240个,坏死组患者携带CNV总数[(72.2±11.0)个比(47.3±8.0)个,t=-4.222,P<0.01]、微重复[(24.0±7.7)个比(12.1±5.0)个,t=0.076,P<0.05]及杂合性缺失数均多于对照组[LOH,(38.2±6.4)个比(23.4±6.2)个,t=-3.60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个CNV组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分析得到5个高度怀疑的候选CNV(1q21.3-q22、5p12-p11、11q11-q12.1LOH,5q35.3、22q11.22微重复)和2个可能与GA-ONFH相关的候选CNV(3p21.1LOH、5p15.33微重复)。另外,本研究还筛选出3个(14q32.33微/高拷贝重复1p33-p32.3、Xq13.2-q13.3LOH)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相关的候选CNV。结论本研究揭示了GA-ONFH遗传易感性与CNV存在关联,并得到7个GA-ONFH潜在相关CNV。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药广枣总黄酮(TFFC)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4只购自西安市迪乐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新西兰雄性兔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对照组10只,采用核磁共振(MRI)、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来验证TFFC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为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为χ2检验。结果MRI结果显示TFFC可改善股骨头坏死区域影像学改变;病理组织学显示:治疗组兔股骨头坏死发生率(45.46%)明显低于模型组(80.00%)(χ2=13.230,P< 0.05),且治疗组的空骨陷窝率明显低于模型组[(16.36±2.74)%比(22.35±3.15)%,χ2=4.95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下降[(13.04±2.05)%比(9.71±1.27)%,χ2=4.960,P< 0.05],bcl-2相关X蛋白(bax)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增加[(11.51±0.63)%比(23.96±2.72)%,χ2=15.46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升高[(21.49±1.16)%比(9.71±1.27)%,χ2=12.490,P< 0.05],bax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19.00±1.61)%比(23.96±2.72)%,χ2=6.37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FFC可能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的抗凋亡作用来干预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简介: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组织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14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病例(其中7例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ARCOⅣ期的患者入实验组,7例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股骨头标本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骨钙素(BGP)表达水平,采用qPCR检测股骨头标本骨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信号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骨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有股骨头坏死,对照组均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征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验组股骨头骨组织中TGF-β1、MMP-2、BGP的表达结果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检测实验组股骨头骨组织中RunX2信号的表达结果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可能与股骨头骨组织中的TGF-β1、MMP-2、RunX2、BGP表达水平过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