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监护病区在2013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采取机械通气吸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88例。88例患者中采取了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患者为48例(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则选择了开放式吸痰处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吸痰方法处理之后所得到的效果。结果88例患者吸痰处理前,心率以及血气等多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吸痰处理后,对照组48例患者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吸痰前后指标变化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痰培养结果良好,经检测P<0.05。结论ICU病房患者在进行吸痰处理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密闭式吸痰处理,可以保证患者心率的正常稳定,痰培养结果良好。
简介: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患者病情重、危、急,变化快,大多神志昏迷,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措施。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通常及早采取器官切开术。气管切开可以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器官内滴药等[1],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器官内吸痰对于器官切开患者而言是一项很常见且极其重要的护理操作,还成为排除人工气道患者分泌物的有效方法。在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的选择也很重要。通过对2006年至2008年不同方式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两种不同吸痰管实施气管内吸痰的观察,比较其优缺点并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至2008年60例气管切开患者,均为重度颅脑损伤神经外科患者,并且没有明显的肺部疾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9.65岁。患者为术后72h内不能拔除气管插管或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舌后坠。格拉斯哥(GCS)评分5分以内40例,5~8分为20例。1.2方法:选取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用两种不同吸痰管:一种为原始无色透明的硅胶吸...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浅层吸痰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共60例,按不同吸痰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对两组患儿心率(HR)、血压(MBP)、血氧饱和度(SpO2)及气道阻力(R)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后对两组相关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吸痰前在HR、MBP、SpO2及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吸痰前后HR、MBP、SpO2及R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患儿气道黏膜损伤、肺出血、烦躁、插管脱出移位、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实施浅层吸痰,能最大限度的吸出痰液,同时能将对患儿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被称之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该病将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衰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与新生儿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这是对新生儿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甚至会造成新生儿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呼吸,往往需要使用机械通气以及气管插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新生儿的吸痰护理工作,保障新生儿的呼吸道通畅。因此,本文首先将分析密闭式吸痰的优点,然后详细阐述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最后概述密闭式吸痰存在的不足,希望可以为相关医护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