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橡胶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良橡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COPD 改良式橡胶吸痰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再生橡胶的使用寿命。方法对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再生橡胶按常规处理程序进行试验。结果随着洗(浸泡)—消(酶液)—洗(软水)—高压灭菌循环使用试验次数的增多,再生橡胶弹性和柔软度越来越差。结论再生橡胶循环使用8次以后应该更换。

  • 标签: 再生橡胶吸痰管 寿命 追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应用密闭的使用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合理评估时机,应用密闭进行,以维持有效气道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结果5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应用密闭完全有效地维护了气道通畅,避免了交叉感染。结论使用密闭减少吸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 标签: 机械通气 患者安全 有效吸痰 呼吸道通畅 密闭式吸痰管
  • 简介:由于传统的保留灌肠与不保留灌肠一样,使用灌肠筒(工或一次性灌肠器)、肛管等,利用重力作用进行灌肠,保留灌肠时使用传统灌肠器存在许多弊端:一是肛管插入深度不够,且肛管的型号与硬度都取决其不易插入或插入时会给病人带来相对较大的痛苦;二是小量保留灌肠灌入量较小,再加上插入相对较深,单靠重力不能便为液充分灌入肠内。现就此将的巧用介绍如下。

  • 标签: 吸痰管 肛管插入深度 不保留灌肠 一次性灌肠器 重力作用 灌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密闭与一次性在临床气管切开使用中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与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进行临床使用对比,从时间、效果、并发感染、患者耐受程度、经济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密闭从以上各方面均优于一次性。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密闭较一次性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一次性吸痰管 临床使用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封闭与开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封闭,对照组采取开放,观察患者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部感染患者中采用改良拍背的效果。方法:从20191月至201912月我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并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良拍背法。结果:观察组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肺部感染患者过程中采用改良拍背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推广。

  • 标签: 肺部感染 吸痰 改良式拍背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改良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6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30 例,采取常规方法) 和观察组(30例,采取改良技术) ;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 .05) 。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粘膜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P < 0 .05) 。结论:改良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效果明显。

  • 标签: [] 气管切开 改良吸痰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技术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中山市中医院12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采取常规方法)和改良组(60例,采取改良技术);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时耐受情况、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各时间点HR、MA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改良组HR、MAP恢复至基线水平的所需时间缩短。改良时耐受性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住院期间平均次数为(126.58±38.62)次,明显少于常规组的(181.49±56.21)次(P<0.05)。改良组气道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67%、8.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33%、28.33%(P<0.05)。改良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比较常规方法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耐受性,降低气道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可减少吸次数。

  • 标签: 气管切开 吸痰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 :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患者的诊断、医治以及护理的工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常常会有患者口腔或呼吸系统出现问题的情况,尤其是像一些重症患者,常常无法自主排出体内液,液的累积会导致患者呼吸情况的不稳定,以及在口腔等地方的残留还会滋生大量细菌,影响患者的治疗工作。随着的出现,患者的口腔护理已经有了基本保障,但传统的口腔护理存在着护理效率不足的情况,本文将主要论述冲口护的研发与应用。

  • 标签: 冲吸式吸痰管 口腔护理 研发原则 现实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控采集标本在提高培养阳性率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11月住院婴儿进行普通和可控采集标本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可控管法阳性率47.8%,普通管法阳性率31.9%,P<0.05两种方法采集标本做培养检查阳性检出数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可控管法致病菌检出率高,防污染性能强,明显优于普通,有助于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可控式吸痰管 婴儿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端加热对婴幼儿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住院的呼吸道疾病需要护理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前端加热软化后进行,对照组直接用未加热的,比较两组患儿过程中阻力比较。结果观察组无阻力26例占74.28%,轻度阻力4例,占11.42%,中度阻力4例占11.42%,重度阻力1例占2.85%;对照组无阻力19例,占54.28%,轻度阻力10例,占28.57)%,中度阻力例占8.5%,重度阻力3例占8.5%;两组患儿后鼻粘膜损伤情况比较,观察组2例占5.71%,对照组6例,占17.64%;结论前端加热软化后可增加成功率,减少患儿粘膜损伤,提高了家长满意度,提高护理临床工作质量。

  • 标签: 吸痰管加热 婴幼儿 吸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加热处理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进行,观察组患儿采用加热处理后的,对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患儿阻力以及黏膜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阻力为无阻力的患儿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黏膜损伤的患儿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儿护理中将进行加热处理,能够减少患儿阻力,减轻患儿黏膜损伤情况,同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吸痰护理 吸痰管 加热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的使用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26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法。时,将末端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引,开通负压开关,将轻轻送入气道,每次后通过管上的冲洗冲洗干净,抽回,分离吸引,将保护帽套上末端,以防止污染。结果对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密闭术,及时观察病情,评估效果,加强管理,可以维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减少各种并发症。结论使用密闭法不良反应少,患者痛苦减轻;噪音轻微,有利于保持ICU环境安静;节约操作时间,增加工作效率;不中止呼吸机送气,防止肺不张及低氧血症的发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机械通气 应用与管理
  • 简介:摘要为了对比封闭与开放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优劣,选取我院ICU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病人前后SpO2值、液喷溅情况、肺部感染情况,护士总耗时以及护士对不同方式的依从性。结果提示封闭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封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密闭冲洗装置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使用密闭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滴注冲洗,对照组采用手推式冲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冲洗过程中有无呛咳反应,冲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冲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发生呛咳反应的机率低于对照组,冲洗前后实验组HR和SPO2的变化小于对照组HR和SPO2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密闭的不同冲洗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具有差异性,使用滴注冲洗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 360°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 360°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间隔时间、次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次数低于对照组,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 360°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 360°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 360°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间隔时间、次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次数低于对照组,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 360°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可控采集标本法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9月住院的婴幼儿肺炎患儿,住院后分别采用普通和一次性可控两种方法采集标本,比较两种方法标本合格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结果普通管法477例,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0.5%和30.6%;可控管法492例,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7%和66.5%,两种方法采集的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两种方法采集的标本,合格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82.6%)明显高于不合格标本(9.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可控能有效防止液污染,提高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优于使用普通,有助于提高婴幼儿肺炎患儿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及指导后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可控式吸痰管 婴幼儿肺炎 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