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自制斜仰卧位手术体位架在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6年12月在斜仰卧位PCNL术中应用自制手术体位架治疗上尿路结石94例,观察摆放体位前后BP、SpO2、气道压变化。结果94例均为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85min,(51.5±27.3)min。在摆体位前后BP、SpO2、全麻下气道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自制的手术体位架可以满足斜仰卧位PCNL体位的要求,体位状态牢靠且标准化,这种体位下行PCNL生命体征更稳定,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腹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针对麻醉成功后发生时间、对升压药的反应、体位变化和血压下降程度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全部20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患者,仅注射3ml麻药未出现麻面者1例,出现麻醉平面后3—10min者15例,出现麻醉平面后10—20min者4例。结论在剖腹产手术过程中,患者在麻醉后采取左倾15—30°的体位,可有效降低并减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实现对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疾病的有效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斜坡形垫架在预防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4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斜坡形垫架组(A组)、砂袋组(B组)和手术床左倾斜组(C组),每组150例。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对3组进行体位干预。记录3组麻醉后发生SHS例数,麻醉前及麻醉后2 min、5 min、10 min、胎儿取出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手术体位舒适性量表评估体位摆放舒适度。结果A、B、C组SHS发生率分别为8.0%(12/150)、20.0%(30/150)、21.3%(32/150),其中A组SHS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970、10.653,均P<0.01)。A、B、C组舒适性量表评分分别为(47.03 ± 3.01)、(38.13 ± 4.70)、(36.10 ± 4.04)分,A组舒适性量表评分高于B、C组,B组舒适性量表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413、30.227、2.542,P<0.01或0.05)。A、B组在麻醉后2、5、10 min和胎儿取出前的SBP和DBP均高于C组,A组在麻醉后2、5、10 min和胎儿取出前的SBP和DBP均高于B组,A、B组在麻醉后2、5、10 min和胎儿取出前的HR和RR均低于C组,A组在麻醉后2、5、10 min和胎儿取出前的HR和R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842~21.117,P<0.05或0.01)。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后应用斜坡形垫架进行体位调整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中SHS发生,不仅操作简便,还可减少产妇体位改变和提高体位摆放后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和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符合既定标准的颈椎病患者,将其划分为针刺治疗组和手法治疗组,两组患者各有100例。采用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对手法治疗组进行治疗,采用在颈部的压痛点作针刺治疗的方式对针刺治疗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手法治疗组达到了98%的总有效率,针刺治疗组达到92%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颈椎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针刺治疗以及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两种方式均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作用,能够使患者上肢麻木以及颈项酸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还能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得以恢复。采用手法治疗的方式还可以使患者的颈部软组织痉挛得以缓解,对颈部内外平衡的充电十分有利,同时也可以对锥体活动阶段的对应关系进行调节,使椎体小关节的粘连得以松解。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新生儿实施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2-2023.2内就诊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30例,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显著更短,经皮黄疸指数显著更低,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ETCO2判断孕产妇脊椎-硬膜外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准确性。方法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孕产妇50例,足月妊娠,年龄25~40岁,体重65~90 kg,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放置鼻氧管,一孔用于吸氧,吸入氧浓度29%,氧流量2 L/min;一孔用于采样,连接PETCO2监测仪,连续监测PETCO2。平静仰卧位5 min后,记录SBP及PETCO2作为基础值(SBP0和PETCO2-0)。麻醉给药后每隔1 min记录1次SBP及PETCO2,共记录10 min。发生SHS(SBP≤80 mmHg或下降幅度≥30 mmHg)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10 mg。按照是否发生SHS分为2组:SHS组和非SHS组。记录麻醉后10 min内SBP最低值(SBPmin)及PETCO2最低值PETCO2-min。SHS组记录给药即刻至SBP开始升高的时间(TSBP)和给药即刻至PETCO2开始升高的时间(TPETCO2)。计算麻醉前后PETCO2的变化率(△PETCO2)和SBP的变化率(△SBP)。△PETCO2和△SBP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ETCO2判断SHS的准确性,计算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与非SHS组比较,SBPmin和PETCO2-min降低(P<0.05)。△PETCO2与△SBP呈正相关(r=0.745,P<0.05)。PETCO2判断SHS的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910(0.821~0.998),临界值为-16.433%,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8%。与TSBP比较,TPETCO2缩短(P<0.05)。结论PETCO2可准确判断孕产妇脊椎-硬膜外麻醉后SHS。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受力点特别加温联合曲线仰卧位对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观察组实施受力点特别加温联合曲线仰卧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腰桥部压红面积及疼痛评分、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者腰桥部压红面积、疼痛评分以及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压力行损伤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实施受力点特别加温联合曲线仰卧位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腰桥部压红面积、疼痛评分以及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