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骨科拍片是骨科临床上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骨科拍片用于检查患者骨骼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骨骼和关节疾病。患有骨折、骨裂、骨折愈合不良等骨骼损伤的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骨髓瘤、骨肿瘤等骨骼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患有关节炎、滑膜炎、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患者,需要接受骨科拍片。城镇居民在接受健康体检、职业体检时,也可以接受骨科拍片,以检查骨骼和关节的健康状况。骨科拍片可以使用X线或CT扫描、MRI等技术来生成影像。那么,这三种影像学技术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向您进行介绍。
简介:摘要冠心病的诊断依赖于形态学及功能学的综合评估。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能够从一次CCTA扫描中获得形态学及功能学信息,实现冠心病的“一站式”评估。CT-FFR是一种评估局部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其适用于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或狭窄程度较轻但伴有其他高风险特征的患者,能够辅助判断病变是否引起缺血,并能够指导临床决策以及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CT-FFR的应用需要保证良好的CCTA图像质量,需要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协调合作。本文从CT-FFR的测量与分析、CT-FFR的诊断价值、CT-FFR辅助临床决策及预后价值、CT-FFR与其他心血管影像功能学成像技术的比较以及未来展望方面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DR,CT检查设备等在各医疗基层单位普及,X线应用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无形杀手“电离辐射损伤”要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公众的重视。它的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各组织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等等问题要充分的认识,在X线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防护三原则,减少电离辐射对人类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仰卧位和俯卧位对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实施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患者9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体位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患者给予仰卧位,B组患者给予俯卧位,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各部位细菌阳性检出率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B组患者呼吸机各部位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A组,B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4.44%,A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22.22%,P<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患者全身麻醉术中给予其俯卧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OSAS患者睡眠期间体位变化能影响软组织姿势位,并通过重力影响上气道,本研究通过对OSAS患者直立位和仰卧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的分析比较表明:仰卧位趋于使上气道变窄,尤其是软腭后气道间隙减小;舌骨及会厌谷位置明显前移;舌背位置升高,舌背与硬软腭之间空隙减小;舌面积占上下颌间隙的比例增大,即舌和/或软腭与气道之间的大小比例异常在仰卧位更趋严重。此与临床现象相吻合,即多数鼾症或OSAS患者其症状在仰卧位较侧卧位明显。不同个体间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受体位影响的部位和程度不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x线斜位片显示颈椎间孔的效果和在诊断颈椎病时具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08月-2012年08月期间经我院检查诊断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4例分别做了颈椎x线斜位片和颈椎CT检查,分析比较其斜位x线摄片和CT扫描的相关资料。结果颈椎x线斜位片检查可以清楚显示颈椎间孔大小的有102例,比例为98.1%,可以清楚显示颈椎间孔形态的有101例,比例为97.1%;而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出颈椎间孔大小的有92例,比例为88.5%;可以清楚显示颈椎间孔形态的有89例,比例为85.6%。斜位x线平片显示的的颈椎间孔大小和形态的情况都优于CT检查扫描所得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位X线片可以清楚的显示出颈椎间孔的大小和形态,是在诊断颈椎病时首选的检查方法,为颈椎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在临床诊断颈椎病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