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以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亚低温护理,观察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9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外再配合亚低温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GOS评分、NIHSS评分改善明显,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仍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护理运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能有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同时还能更好的改善流动力学。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RI定量分析长途徒步拉练对大学生膝关节急性损伤及膝关节软骨亚区的影响。方法入选2019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新入学的27名男性青年大学生,年龄17~20(19.48±0.14)岁,均全程参加为期8 d、240 km的长途徒步拉练。在徒步前(基线测量)和徒步后1 d(随访测量)利用高场MRI对其右膝进行三维定量MRI。两名影像诊断医生评估膝关节急性损伤情况,包括半月板和软骨损伤(5分制)、骨髓水肿和韧带损伤及关节积液(3分制)。同时采用半自动软骨分割和三维数据后处理技术,测量股骨内外侧、胫骨内外侧等共21个亚区软骨体积、厚度和T2值。利用配对双样本非参数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徒步前后膝关节软骨定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膝关节急性损伤方面较徒步拉练前,拉练后分别有8和9名大学生新发了1~3级内、外侧半月板损伤;4名大学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从0级发展到1级;10名大学生骨髓水肿从0级发展到2级,5名从0级发展到1级;5名大学生关节腔积液从1级发展为2级(均P<0.05)。膝关节软骨亚区量化分析方面较徒步拉练前、拉练后,股骨滑车中心区体积增加[(1.84±0.32)mm3比(1.67±0.29)mm3],股骨髁内侧中央区体积减小[(1.18±0.21)mm3比(1.26±0.17)mm3],(均P<0.05);11个软骨亚区[(1.37±0.27)mm比(1.53±0.18)mm]、[(1.42±0.25)mm比(1.54±0.17)mm]、[(1.53±0.20)mm比(1.62±0.20)mm]、[(1.72±0.28)mm比(1.83±0.28)mm]、[(1.84±0.45)mm比(2.04±0.42)mm]、[(2.20±0.58)mm比(2.46±0.50)mm]、[(1.74±0.19)mm比(1.85±0.21)mm]、[(1.45±0.21)mm比(1.58±0.16)mm]、[(1.81±0.22)mm比(1.91±0.15)mm]、[(1.44±0.13)mm比(1.53±0.15)mm]的软骨厚度均较徒步前变薄(均P<0.05);有7个亚区[(40.57±26.23)ms比(67.10±47.46)ms]、[(80.10±20.56)ms比(98.42±23.58)ms]、[(87.92±24.95)ms比(108.84±29.24)ms]、[(50.49±19.18)ms比(76.97±37.16)ms]、[(38.89±15.82)ms比(69.70±40.16)ms]、[(55.84±24.53)ms比(106.35±50.01)ms]及[(72.38±36.64)ms比(105.31±39.34)ms]T2值均较徒步前降低,而髌软骨两个亚区[(102.13±44.47)ms比(72.20±28.37)ms]、[(97.42±44.86)ms比(76.67±51.64)ms]T2值较徒步前增高(均P<0.05);其余软骨亚区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途徒步拉练会导致青年大学生膝关节急性损伤产生。膝关节软骨亚区厚度整体均呈变薄趋势,而体积和T2值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蓝对比染色法在黑色素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存档的黑色素瘤组织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对比染色后,用亚甲基蓝染液对比染色(实验组)和未用亚甲基蓝对比染色(对照组)2种方法,应用EnVision法检测Melan A、HMB45、S-100蛋白、SOX-10和Ki-67的表达,分析2种方法对含黑色素的黑色素瘤组织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结果判读的影响。结果经亚甲基蓝对比染色处理后黑色素被染成了墨绿色,与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的棕黄色对比鲜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定位准确,易于判读。黑色素和肿瘤细胞染色对比度和染色清晰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织完整度方面的评分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少量黑色素含量的组织中,Melan A、HMB45、S-100蛋白、Ki-67和SOX-10的免疫染色中黑色素与DAB的区分度均较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富含大量黑色素的组织中,因为黑色素与DAB的显色相互重叠,区分度有限,其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甲基蓝对比染色法是一种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对比鲜明、不影响抗原表达及不破坏组织结构等优点的具有较高应用和推广价值的处理黑色素的方法,特别是在中少量黑色素含量肿瘤组织中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颅内动脉瘤(SI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IA患者120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治疗的非SIA患者15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以及不同基因型患者SIA分布、形态、破裂、大小及数量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并采用Logistic分析MTHFR基因多态性与SIA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χ2=13.703、11.016,P<0.05),但A1298C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χ2=2.851、1.560,P>0.05);MTHFR C677T位点CT+TT基因型{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1.792(1.107~2.900),P<0.05}及T等位基因[OR(95%CI)=1.775(1.216~2.593),P<0.05]是SIA的独立危险因素;C677T位点CT+TT基因型是SIA病灶增大[OR(95%CI)=3.077(1.376~6.880),P<0.05]和多发[OR(95%CI)=2.946(1.337~6.490),P<0.05]的危险因素。结论SIA发病与MTHFR C677T位点多态性明显相关,与MTHFR A1298C位点多态性无关。
简介:摘要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脑缺氧,其病因多样,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病残的重要原因,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经济负担。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血氧脑功能成像技术,已有研究者将其用于早产儿及危重患儿脑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后评估。本文旨在于探究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以及亚低温治疗中疗效评估新工具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标记后延迟时间(Multi-PLD)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分析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及脑解剖亚区(56对)血流灌注正常参数范围,并探讨左右、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方法2020年11月—2020年12月间招募本地42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性25名、女性17名,年龄23~74(38±14)岁,行7个PLD的ASL成像,其中青年组21名,男性15名、女性6名,年龄23~35岁;中老年组21名,男性10名、女性11名,年龄36~74岁。数据通过Cereflow软件离线处理得到动脉到达时间(ATT)和校正过的脑血流量(CBF)及脑血容量(CBV)灌注参数,再利用SimpleITK标准化函数根据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AAL)对计算的灌注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得到脑解剖亚区的CBF、ATT、CBV灌注参数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及各脑解剖亚区左右两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灌注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灌注参数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大脑半球及多个脑解剖亚区62.5%(35/56)CBF、44.6%(25/56)CBV值表现为右侧高于左侧,多个脑解剖亚区28.6%(16/56)ATT值表现为左侧高于右侧。小脑半球CBF[(35.30±8.31)比(34.34±7.53)ml·100g-1·min-1,P=0.021]、CBV[(0.47±0.11)比(0.45±0.09)ml/100g,P<0.001]、ATT[(1.30±0.10)比(1.24±0.11)s,P<0.001]均表现为左侧高于右侧。女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及多个脑解剖亚区50.0%(28/56)CBF值高于男性,83.9%(47/56)ATT值<男性(P值均<0.05),CBV值仅在5组脑区(枕上回、枕中回、枕下回、顶上回、小脑7b区)高于男性(P值均<0.05)。青年组大脑半球及多个脑解剖亚区44.6%(25/56)CBF、33.9%(19/56)CBV值均高于中老年组(P值均<0.05)。青年组多数脑区的ATT值虽低于中老年组,但仅在直回(P=0.026)及中央旁小叶(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半球的CBF(r=-0.430,P=0.005)、CBV(r=-0.327,P=0.035)与年龄呈负相关。多数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解剖亚区的CBF(24/25,r范围-0.497~-0.343,P值均<0.05)、CBV(16/19,r范围-0.474~-0.322,P值均<0.05)与年龄均呈负相关,ATT与年龄呈正相关(直回:r=0.311,P=0.045;中央旁小叶:r=0.392,P=0.010)。结论Multi-PLD ASL成像可以精确地定量分析脑组织血流灌注信息,多个脑解剖亚区灌注参数在不同侧别、性别及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并且多数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脑区的灌注参数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氨酸激酶AgrC在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收集皮肤组织和体液标本,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不同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利用SYTO9和PI荧光染料分析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通过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grC基因及其调控基因agrA、icaA和icaR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验证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与AgrC蛋白受体的结合作用;数据采用x¯±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方差分析,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0.5 mg/L。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在1/4倍最低抑菌浓度即可开始出现显著作用[ATCC 43 300(t=7.42,P=0.002)、临床菌株SA1(t=5.42,P=0.005)、SA2(t=6.38,P=0.002)、SA3(t=4.8,P=0.009)、SA4(t=7.06,P=0.002)和SA5(t=4.36,P=0.00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可明显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增加生物膜的形成量并使生物膜显著聚集成三维立体结构。逆转录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对agrC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但使agrA(t=4.42,P=0.003)和icaR(t=4.49,P=0.007)表达水平下降[(0.61±0.24)和(0.56±0.12)],icaA表达水平升高[1.51±0.19(t=5.24,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温滴定量热法分析发现,环丙沙星与AgrC蛋白受体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可能通过结合AgrC蛋白受体,影响下游agrA、icaA和icaR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促进生物膜形成,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有亚临床甲减的患者施治期间采用左旋甲状腺素的作用,及其所带来的疗效,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有亚临床甲减患者,选取研究总例数为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入选研究的70例患者进行小组划分,其中35例纳入对照组,以常规临床疗法施治;另外35例纳入观察组,以常规疗法+左旋甲状腺素施治。研究重点在于对两种施治方案所带来效果的观察和对比。结果:施治前,两组入选对象的相关指标对比结果不存在差异性(P>0.05);施治后,两组入选对象各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但相较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更低,且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性较大(P<0.05)。同时,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更少,且组间总发生率对比结果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在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有亚临床甲减的患者施治期间采用左旋甲状腺素具有重要临床施治价值,可增强疗效,以及降低妊娠期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和引用。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 1936 例孕妇(其中亚临床甲减 TPOAb 阳性组 503 例、亚临床甲减 TPOAb 阴性组 253 例和正常对照组 1180 例)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亚临床甲减 TPOAb 阳性组及 TPOAb 阴性组孕妇 GDM、PHD 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是亚临床甲减 TPOAb 阳性组。结论 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 给产妇及胎儿带来一定危害 , 应加强妊娠亚临床甲减的筛查与治疗 , 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调查分析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因素及对产后出血的价值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7 月-2021 年7 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1 351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入组1 351 例产妇,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8. 96%,根据检查结果将产妇分为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产妇为观察组 ( 121 例) 未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产妇为对照组 ( 1 230 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补充叶酸、 饮酒 、空腹血糖 ( GLU) 、尿酸 ( UA) 、总胆固醇 (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 C) 、 三酰甘油 ( TG) 、C -反应蛋白( CRP) 、 肌酐 ( Cr) 、血浆白蛋白 ( Alb)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C) 及血红蛋白 ( Hb) 对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影响较小 ( P>0. 05) ;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30 岁 ,初产妇 BMI<18. 5 kg /m2是影响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高于对照组 ( P<0. 05) 。结论 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为8. 96%,年龄≥ 30 岁 ,初产妇 BMI<18. 5 kg /m2是影响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产妇产后出血量更高。
简介:摘要心搏骤停(CA)-心肺复苏(CPR)后出现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一系列复杂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一氧化氮(NO)在体内是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小分子物质,在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对大脑功能调节有重要作用。S-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抑制剂可控制体内NO的合成与释放,对CIRI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对CA-CPR患者早期给予GSNOR抑制剂可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就改善CA-CPR后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CA-CPR后大脑损伤的主要机制、NO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NO的体内生成及调节、GSNOR抑制剂对CIRI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对GSNOR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CA-CPR后CIRI的治疗及大脑保护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运用头部联合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室(NICU)收治的30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三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头部联合全身轻度降温治疗,依据临床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出生后4h内接受治疗)、中期治疗组(出生后6h内接受该治疗)、晚期治疗组(出生后6-8h后接受该治疗)各10例。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神经行为评分及治疗前、18个月龄时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统计三组患儿治疗后的伤残率及死亡率。结果 三组患儿治疗后4周的神经行为评分及18个月龄的MDI评分、P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中期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同期早期治疗组及晚期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部联合全身轻度降温治疗能明显改善HIE患儿的血清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患儿抢救成功率及转归情况均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