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β-cat)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及瘤周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膜瘤中β-cat的表达及在不同脑膜瘤分级中的表达;头颅MRI评估瘤周水肿的程度。结果①β-cat在脑膜瘤与正常蛛网膜组织中表达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正常蛛网膜组织β-cat表达强度高于脑膜瘤组织。②β-cat蛋白表达程度与脑膜瘤级数呈负相关。Ⅰ、Ⅱ、Ⅲ级脑膜瘤组织之间β-cat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在不同病理类型之间β-cat的表达情况差异无显著性。④β-cat蛋白表达程度与瘤周水肿级别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β-cat可能与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形成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脑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xanthoastrocytoma,PXA)的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左侧海马脑PXA进行头颅MRI检查、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颅MRI在左侧海马发现直径约0.8mm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1稍低信号,T2W1稍高信号,部分囊影呈现高信号,边界不清楚,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其余脑组织的信号均匀,异常信号影未见。光镜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含较多砂粒体、似黄色瘤样,与正常脑实质的界限欠清,细胞形态多样,由梭形、单核样及椭圆形等形态细胞组成,多核瘤巨细胞也散在可见,瘤细胞胞浆有的含脂滴,瘤细胞间质可见嗜酸性颗粒小体,灶区附近可见散在淋巴粒细胞浸润。对PXA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特染发现,肿瘤细胞表达中GFAP、CD34、S-100、Vimenin为阳性,EMA、CD163、NF、NeuN染色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2%;对其进行网状纤维染色,可发现网状纤维网将瘤细胞分割包绕于其中。结论:脑PXA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认识其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简介:患者女,15岁,主因"右侧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5年"入院。颅底CT平扫:右侧额骨及右侧前颅窝底骨质膨胀性扩大、变薄,伴骨分隔,病变呈不规则低密度,CT值约16HU,边界清楚,累及筛窦、右侧额窦及蝶窦,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右侧眼眶受压变形,上壁及内壁骨质变薄,右侧眼外肌、视神经及眼球受压向下移位(图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肾脏生化中对分级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进行肾脏生化检测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拉网式检验,实验组患者采取分级检验,检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CysC、BUN、Scr阳性率分别为57.50%、7500%和67.50%;对照组患者的CysC、BUN、Scr阳性率分别为30.00%、47.50%和3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脏生化中对分级检验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以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患有肾病综合征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疾病病理类型分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微小病变(MCD)组以及膜性肾病(MN)组,患者人数分别为8例、11例、19例。结果多种不一样疾病类型出现血栓堵塞时,均为肾病综合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明显比微小病变(MCD)组以及膜性肾病(MN)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SGS和MN两组相比,MCD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计数没有明显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以及微小病变组患者的AT-Ⅲ明显比膜性肾病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技术逐渐提高,免疫检测水平也有所提高,给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对患者的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临床诊断过程中,产前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肾脏发育异常胎儿临床有效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待产且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50例,对这50例孕妇进行临床情况诊断和超声检查,对这50例孕妇的临床诊断和超声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情况进行了解。结果经过超声诊断以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研究,最终诊断结果准确率达到了90.0%,相比于临床诊断和超声诊断结果来说,其与病理学专业诊断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孕妇生产前进行胎儿肾脏异常情况诊断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在胎儿肾脏发育异常情况临床诊断和检查过程中,产前超声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可以为胎儿后期肾脏异常发育问题有效解决提供重要依据,保障母婴健康。
简介:背景:近年来随着颗粒脂肪移植在整形外科方面的兴起,因其供源充足,容易获取,疗效好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整形美容医师所接受。目的:观察面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纳入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进行面部美容的患者40例,其中颞部填充20例,额部填充11例,颧内侧、鼻唇沟填充9例。观察患者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6-12个月,33例患者经1次填充,即取得预期的临床效果;7例经2至3次手术填充,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脂肪液化、脂肪结节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凹陷变浅或消失,面形圆润,丰满、面部轮廓得到明显改善。提示颗粒脂肪移植作为面部美容的重要手段,具有简单、易行、微创、疗效好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配成考查组和对照组,各组成员45例。考查组运用微波治疗,比较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考察组45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4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97.8%。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8.9%,考查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一定要进行预防工作,采用微波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眼睑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眼睑毛细血管瘤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单纯曲安奈德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与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与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眼睑毛细血管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关键词5-氟尿嘧啶;曲安奈德;眼睑毛细血管瘤;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