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CT与MRI表现。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5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19肾病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T及MRI对病灶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在肾轮廓外呈现突出形态病灶12例,2例位置处于髓质内,1例处于髓质与皮质位置。病灶的直径在9-153mm之间,其形状为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其中边界呈现清晰的病灶为15个,边界不清晰为4个。病灶富脂肪10例,病灶乏脂肪5例。结论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CT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为术前诊断奠定了坚实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肝细胞肝癌的CT征象,探讨CT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2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等。结果在影像上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表现瘤内脂肪,在B超上,表现为强回声区;CT上,呈明显低密度;MRT1WI上呈高信号。肿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中度强化。7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显示中心血管影,3例肝细胞肝癌显示中心血管影;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现假包膜,13例肝细胞肝癌出现假包膜。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在血管影及假包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误诊为其他肝病,但实际上,CT检查可以显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内有粗大血管影,无假包膜,藉此可以与肝细胞肝癌进行鉴别,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体表血管脂肪瘤治疗中使用手术治疗的相关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就诊于我院的体表血管脂肪瘤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时期的不同进行随机的分组常规组61例,干预组61例,常规组为晚期手术组,干预组为早期手术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愈率要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临床体表血管脂肪瘤治疗中使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临床上显示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在发病早期进行手术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在发病晚期的手术治疗效果,不仅如此,使用手术方法对体表血管脂肪瘤进行治疗的复发率较低,而且具有耐受性好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体表血管脂肪瘤过程中应积极进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肝脏上皮样血管脂肪瘤患者,观察选择MR完成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06月、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及齐鲁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肝脏上皮样血管脂肪瘤患者24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实施MR平扫以及实施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对最终的检查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肝脏上皮样血管脂肪瘤患者全部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肿块,能够清晰显示边界。其中肝左叶出现肿块的患者14例,肝右叶出现肿块的患者8例,尾叶出现肿块的患者2例。对患者实施MR平扫最终发现,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抑脂T1WI信号未表现为显著的减低。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模式属于“快进慢出”型。结论针对肝脏上皮样血管脂肪瘤患者,临床实施MR检查,表现出显著的特征,能够获得显著诊断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种类等情况进行分析,且予以手术治疗。结果对21例为平滑肌瘤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有18例顺利完成手术,存活至今;有3例在三年内再次复发,对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其累计存活时间大约是3.3年、3.4年3.2年。7例平滑肌肉瘤患者中,有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且生存到随访结束;术后三年之内,有1例患者死亡,其术后累计存活时间是2.1年。结论临床上可采取胃镜活检亦或者是术中冰冻切片手段,对肿瘤加以确诊,一经确诊后应积极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予以治疗,以提升患者的预后。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64岁,因发现右侧甲状腺肿块30年,左侧甲状腺肿块2年入院.患者于30年前发现右侧甲状腺肿块,无压痛、吞咽困难、心慌、发热等不适,定期随诊复查,未见明显异常.两年前复查时发现右侧甲状腺肿块增大,并新发左侧甲状腺肿块.为求进一步检查遂来我院,门诊以“双侧甲状腺肿块性质待查”收甲乳肿瘤外科.入院查体体温36.2°C,脉搏79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27/66mmHg.神清,精神尚可.左右两侧甲状腺上可触及肿块,质软,无压痛,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大小分别为2.0cm?2.0cm和3.0cm?2.0cm.心率79次/分,律齐,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测定糖类抗原125提示47.8U/mL;甲状腺功能全套提示游离三碘甲状腺素(T3)6.9pmol/L,促甲状腺激素(TPO)0.2uIU/mL,余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房扩大,右房内可见一大小为40mm?35mm强回声光团,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瘤体随心脏舒缩活动而运动不明显,舒张期轻微移向三尖瓣,未堵塞三尖瓣口;左房上下径37mm;EF70%;彩色多普勒见二尖瓣口收缩期少许反流信号,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62cm/s,A峰55cm/s;三尖瓣收缩期右房内血流经瘤体周进入右室;瘤体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瓣环运动速度Em6.3cm/s,Am7.8cm/s;心脏超声诊断1.右房内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2.双心房扩大;3.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头颈及胸部CT平扫提示甲状腺肿块(甲状腺癌可能性大,建议CT增强);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右心房占位(脂肪瘤?建议进一步检查).经胸外科会诊后转入胸外科继续治疗.行增强CT检查提示甲状腺肿块(甲状腺癌不排除);右心房脂肪瘤可能.肿瘤科、麻醉科及胸外科会诊后建议同时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心房肿瘤切除术.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甲状腺全切及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标本送快速病检回报为良性病变.做胸骨正中切口,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房肿瘤切除术.暴露心脏,经右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平滑肌肿瘤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6年7月~2010年7月胃平滑肌肿瘤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仪器检查结果、肿瘤发生部位和肿瘤类型进行观察。本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5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中,1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为1.6年,1例患者术后发生肝脏转移行肿物切除,此类患者累计存活时间为3.4年,其余3例患者术后存活至今(1例术后1.5年,1例术后2.1年,1例术后2.3年)。20例胃平滑肌瘤手术治疗后随访,19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肌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5年。结论胃平滑肌肿瘤在诊断过程中可利用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快速确诊肿瘤性质,一旦确诊要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有助于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通过改良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绵羊MDSC,探索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绵羊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的可能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股四头肌细胞采用改良差速贴壁法(modifiedpreplatetechnique)进行优化、分离、纯化获得绵羊级源性干细胞(MDSC)。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CD44、CD34、CD31、CD45、CD14的表达;westernbloting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desmin表达情况鉴定MDSC。然后利用10ng/mlTGF-β1诱导MDSC向平滑肌方向分化;随后利用Westernbloting法检测诱导培养基处理的MDSC中平滑肌蛋白标志物a-SMA和calponin的表达;结果通过对改良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绵羊的肌源性干细胞(MDSC)。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干细胞标志物CD44、CD34阳性表达,同时CD31、CD45、CD14表达阴性。Westernblotting检测MDSC中Desmin呈阳性表达。利用10ng/mlTGF-β1成功诱导MDSC向平滑肌方向分化。诱导过程中,平滑肌特异蛋白a-SMA和calponin在诱导细胞中的表达逐步上升。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出成年雌性绵羊的肌源性干细胞(MDSC)。并首次利用TGF-β1诱导羊肌源性干细胞(MDSC)成功向平滑肌方向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