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三维牙颌数据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实时导航牙种植手术模板,设计能够定向引导多个种植钻头的精确种植模板。方法对上颌部分前牙缺损的患者进行CT扫描和三维数据重建,在三维数据基础上设计种植体的位置。种植模板采用牙冠唇面及邻面数据作为定位的翼板;根据种植体位置,通过可配合的两个隧道,分别引导Anthogyr系统球钻和先锋钻,并设计导向杆。根据设计结果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成实体树脂模板。结果完成多步引导模板的设计,实体模板就位准确,对种植钻引导稳定,35例患者手术1个月后,随访并观察种植后牙齿功能。CT检查,无论是额骨形态,还是额骨结构都显示出良好结果,额骨骨质以及额骨的上额窦底、鼻腔底、鼻腭管和下额管等重要结构也取得了理想结果。结论计算机辅助种植导航外科可拓宽种植医生的视觉,使种植手术更安全、更精确。
简介: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芪苈强心胶囊中已知结构化合物的分子特征,分析与强心西药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相似的中药成分,并寻找比对中西药分子的作用靶点,以期为新药研发或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中西药的分子集构建,进行中西药分子的理化性质分析和结构比对,同时通过反向药效团搜索进行中西药分子的作用靶点结合的探讨。结果:我们利用软件构建了45个中药成分和3个强心类西药成分的平面结构和三维结构,通过分子结构相似度的比较和反向药效团搜索,发现这45个中药分子整体与洋地黄毒苷的相似度最高,同时中药分子中黄芪苷和人参皂苷与各西药分子的结构相似度最高;理化性质对比分析显示,3个强心西药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不是最大的,然而其表面极性却最大;通过反向药效团搜索发现,这48个小分子中有10个小分子与66个蛋白药效团模型发生了较好的结合,其中西药地高辛只与一个药效团发生接合,而中药有6个成分都与多个药效团发生结合,其中以丹酚酸A结合的药效团最多。结论:与西药仅结合单一蛋白药效团不同,中药分子更易与多个蛋白药效团发生结合,由此推测其作用靶点和作用途径可能更为多样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计算机三维塑形钛金属板在颅骨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使用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7月颅骨缺损患者资料20例,20例患者全部在颅骨缺损60天到180天之内实施颅骨缺损修复手术,修补材料全部使用钛网,手术之前通过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使用计算机实施颅骨三维重建,获得和患者头颅逼真的三维模型,之后对患者缺损部位设计完全吻合的修复体。结果20例患者手术之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切口局部没有出现红肿现象,外观无畸形,患者头颅对称,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针对颅骨缺损患者手术中采取计算机三维塑形钛金属板进行修复,吻合精度相对比较高,手术时间段,手术操作简单,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塑形,手术之后固定稳固,外观形态理想,比较符合美容和生理机能要求,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实时导航牙种植手术模板,观察了2012年4月-2015年8月来我院口腔科经新型导航种植手术模板技术治疗的牙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螺旋CT断层扫描机对额骨铸塑模型,并对牙缺失患者进行CT扫描,以获取断层数字图像。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技术(CAD/CAM)设计得到的外科模板应用于30位种植患者,并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种植体与额骨结合情况以及种植后牙齿的咬合咀嚼功能。结果患者手术1个月后,随访并观察种植后牙齿功能。30例牙缺失患者的额骨CT检查,无论是额骨形态,还是额骨结构都显示出良好结果,额骨骨质以及额骨的上额窦底、鼻腔底、鼻腭管和下额管等重要结构也取得了理想结果。后期观察结果显示牙型正常,随访患者的咀嚼咬合功能保持良好。结论牙种植导航技术既保证了种植体植入理想的位置,又可避免各种副损伤。计算机辅助种植导航外科可拓宽种植医生的视觉,使种植手术更安全、更精确。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测量猪下颌骨的方法,即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CBCT)进行的线性测量及体外直接测量。材料和方法:通过充填有古塔胶的孔洞来标记出7个下颌骨中的6个骨横截面。使用CT设备扫描下颌骨,随后使用带锯沿着古塔胶标记点进行截面。接下来.使用手持数字卡尺对每一个骨界面进行4次直接测量(DIR),古塔胶标记点作为参考点。随后.使用专门软件来测量相对应的横截面的放射影像(RAD)。一共测量168个位点。分别计算每对RAD和DIR测量值之间的差别[△(RAD-DIR)]。结果:△(RAD-DIR)平均值为-017±053mm(范围为-142~10gmm)。在36%的位点中.CBCT值要高于直接测量值;8%的位点(95%可信区间,38%~122%)表现出+O,5mm及+1mm的误差.18%的位点(95%可信区间.-02%~3.9%)表现出超过+1mm的误差。结论:CBCT和直接测量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然而,有相当大比例位点的误差至少高出05mm.这表明当使用CBCT来设计手术方案,例如E:I腔种植治疗时,必须预留出安全余量。
简介: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和CT增强扫描在诊断F咽癌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101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诊断或疑似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及术后随访为金标准,统计并对比PET—CT和增强cT在诊断下咽癌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PET—CT在诊断下咽癌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大于增强CT。在下咽癌原发灶诊断中,增强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7.44%(38/39)、3/5和93.18%(41/44),PET—CT则分别为100.00%(20/20)、1/1和100.00%(2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颈部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增强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3.91%(17/23)、52.38%(11/21)和63.64%(28/44),PET/CT的分别为16/16、4/5和95.24%(20/21),两者比较除特异性外,其他观察指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远处转移诊断中,增强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2/4、97.50%(39/40)和93.18%(41/44),PET—CT则分别为5/5、16/16和100%(21/21),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ET—CT彳F诊断下咽癌的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方面,优于单纯的颈胸部联合增强CT;在原发灶与远处转移方面的优势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提示PET—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PET—CT的敏感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CT增强扫描。
简介:目的:尽管计算机导板引导不翻瓣种植体植入的方法拥有巨大优势,但种植体植入无牙颌牙弓的位点偏离原计划位置的风险可能会明显提高。这项研究评估了计算机导板引导下不翻瓣种植手术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材料和方法:通过锥体束CT扫描患者术前和术后的颌骨.来比较术前计算机设计的种植体计划植入的位置与实际植入位置的差异。一个非常合适的全口义齿或匹配良好的修复体将被使用或转换成放射模板。在扫描之前,要先进行美学和功能学方面的临床检查。种植体拟植入的位点实际上是由与牙槽骨结构和预期牙齿位置相关的种植体植入规划软件决定的。当种植体植入以后.重新进行锥体束CT扫描。随后.软件会将种植体计划植入和实际植入的图像融合.并且从位置和坐标轴两方面进行比较。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来评价数据分布的正态性。通过基于上、下颌独立样本的f检验来对不同分组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显著性水平固定在5%。结果:运用立体打印外科导板引导方法.将62颗种植体植入14名无牙颌患者颌骨内。由于导板的使用,未观察到种植体植入损伤到任何重要的解剖结构。与计划植入的种植体相比,已经植入的种植体表现出其颈部.中部和尖部区域的平均值与标准差的线性测量在上颌分别为2.17(±087)mm、232(±152)mm、286(±217)mm,在下颌分别为142(±0.76)mm、142(±O76)mm、1.42(±O76)mm。上、下颌的角度偏差分别为193(±O.17)。和185(±0.75)°。上、下颌角度偏差之间的差异不大.但线性偏差在上、下颔之间却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计算机导板引导下不翻瓣手术将会成为无牙颌牙弓重建修复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用改进的Loewe等效线模型法计算盐霉素和索拉非尼合用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的协同、相加和拮抗浓度范围。方法M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用Excel和ORIGIN8.0进行数据处理,拟合得出单用药组和合用药组量效曲线及函数方程,计算在ED30、ED50、ED70、ED90时的合用指数。用合用组的量效曲线方程计算不同药物浓度水平合用时对应的抑制率,并分别代入各单药组量效曲线方程式,计算出相应的单用药物浓度值以及合用组各浓度水平的合用指数值,重构合用组药物浓度与合用指数值关系曲线图,并计算确定两药合用时协同、相加和拮抗效应的浓度范围。结果及结论在盐霉素+索拉非尼3种浓度比例合用的3种方式下,在ED30、ED50、ED70、ED90时,3种合用方式均体现为相加效应特征。按照本方法可以计算得出不同合用方式的相加、拮抗和协同的药物浓度范围,有利于帮助选择适当的合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