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习近平于十九大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振兴乡村的最重要前提是培育"两爱一懂"农村人才。然而,近代已降的城市本位的现代教育使乡村读书人日益"走出大山",造成乡土建设人才匮乏,百年来越是救济乡村而乡村越发落后的境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潘光旦提出乡土教育而避免乡村人才流失。重读潘光旦乡土教育思想可知,乡村建设须超越自外而内或自上而下的"到乡村去"地改造乡村的旧路,而要从文化自觉意识指导下,寻求乡村本位建设。乡土教育培育的人才是振兴乡村之最主要条件。进而言之,乡土教育有益于形成乡土归宿感,热爱农村与农民,当其接受现代教育后能"回乡村去",成为亲和乡村的建设人才。
简介:加强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选择。基层农村党组织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基层党员的主要平台,是引导促进基层社会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基层执政的根基。目前基层农村的现实、农村党支部和党员的状况制约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开展,凝聚力不足、组织力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从农村实际出发,建立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制度机制非常必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四个逻辑联系的制度机制,即动员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动员机制解决思想认识和活力源泉问题;运行机制解决过程顺畅问题;保障机制解决支持条件问题;考评机制解决绩效标准问题。
简介: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影响因素。认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宏观深层次制约因素,而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则是影响留守儿童个性发展的具体微观因素。
简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广大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享有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获得相应社会保障的权利。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还依然存在覆盖面窄、农民工参保意识不强、保障项目与农民工的需求不符和医疗项目报销程序复杂等问题。本文通过走访、查阅资料和书面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甘肃省天水市农民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状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加大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群体的医保制度宣传力度、建立设计灵活的医保模式、完善异地就医机制等制度设计和措施。
简介:虽然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增大,但他们在城市的社会融入状况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根据流动人口的户口性质和年龄特征将流动人口细分为城城青年、城城壮年、乡城青年和乡城壮年四个不同的亚类型,比较了四种类型流动人口在性别、受教育水平、流动范围、流动原因等方面的特征,并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四类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程度。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住房状况不断改善,流动范围呈现青年倾向于省内流动,壮年倾向于跨省流动;不同维度的融入进程并不同步,文化和心理方面的融入水平较高,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融入水平较低;在四类流动人口中,城城壮年流动人口是社会融入最好的,乡城青年流动人口是社会融入最差的;城城流动人口的融入水平高于乡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壮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高于青年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