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指不遗留神经功能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缺血性卒中、迅速缓解且未遗留残疾的卒中。临床常表现为发病时症状轻微或能迅速完全缓解,不遗留或仅仅遗留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上需进行优先和快速处理,建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专病管理系统,进行规范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并采取积极的二级预防措施,进行个体化规范治疗,以避免因诊治延误引起的卒中复发或复发风险增加。
简介:目的观察长春瑞宾(商品名盖诺)(NVB)、顺铂(PDD)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07年8月对96例中晚期NSCLC患者采用长春瑞宾联合顺铂进行化疗:长春瑞宾25~3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顺铂总量80~100mg/m^2,分3d静脉滴注。28d为一化疗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周期。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46.9%,其中初治有效率为50.7%、,复治有效率为36.0%;Ⅲa期、Ⅲb期、Ⅳ期有效率分别为53.6%、47.8%及36.4%;肺鳞癌和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46.2%和47.7%。化疗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静脉炎。结论长春瑞宾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
简介:目的观察^125I粒子对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在胸腔镜探察下,于腋前,后线间做8cm切口,辩明肿瘤情况,与术前TPS方案对照,计算出放置^125I粒子的数目和适当位置。各粒子间距2cm。同样在转移的淋巴结处放置。结果症状在术后1周均有减轻。2周后胸片、CT检查,平均体积缩小1/4,2例有中心液化,1例于2周后肿瘤阴影基本消失。1例肿瘤体积缩小1/3,心包积液消失。结论^125I粒子种植于非小细胞肺癌行近距离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患者,可有近期疗效,是值得进一步应用与观察的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讨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选取的75例来自2022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组治疗的形式展开本次研究,Ⅰ组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方案,Ⅱ组患者则接受手术治疗方案。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和桡骨短缩距离以及治疗有效性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腕功能功能评分、桡骨短缩距离无明显差异,且P>0.05,治疗后对比Ⅰ组腕功能功能评分相对高于Ⅱ组,桡骨短缩距离小于Ⅱ组,治疗有效率也比Ⅱ组高(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方案,临床效果突出,能有效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和桡骨短缩距离,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故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部超声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确诊为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超声图像, 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探究腹部超声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经腹部超声检出13例非均匀弥漫性浸润型患者(43.33%)、7例叶段状浸润型(23.33%)、6例病灶局限性浸润患者(20.00%)。所有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所有患者的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声异常,区域主要位于肝脏的叶段或小叶内。结论 腹部超声对于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病变的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20年1月-2020年9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主要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选其中2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并设为常规组,其余20例患者加入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并设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几率为(5.00%),对比常规组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月经量为(130.36±30.32)ml,常规组为(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部超声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确诊为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超声图像, 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探究腹部超声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经腹部超声检出13例非均匀弥漫性浸润型患者(43.33%)、7例叶段状浸润型(23.33%)、6例病灶局限性浸润患者(20.00%)。所有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所有患者的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声异常,区域主要位于肝脏的叶段或小叶内。结论 腹部超声对于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病变的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40例,根据患者是否为瘢痕子宫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为非瘢痕子宫产妇,20例,实验组为瘢痕子宫产妇,2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产后感染)。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剖宫产相关指标数据与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参照组较高(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风险相对较高,临床应该要重视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加强相应的管理,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