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证研究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为有效开展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职业倦怠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生活事件量表,对1477名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等进行问卷调查,通过AMOS7.0构建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特质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效应,并对职业倦怠具有最强的正效应。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总分有间接效应。社会支持对其具有正效应、生活事件对其具有负效应,其中社会支持的效应大于生活事件的效应。结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 标签: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众多,包括二甲双胍、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以及α-糖苷酶抑制剂、尽管上述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但各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局对比结果尚不明确,尤其是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

  • 标签: 磺脲类药物 临床结局 META分析 双胍 促分泌剂 二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跟踪对比2020年1月--2021年1月,近一年中被我院收治的120位手术病人,在所有病人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采取字母划分的方式,分为护理标识管理干预一组及常规管理干预二组,一组手术室病人60例,二组手术室病人也为60例,通过观察两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这两种指标,对患者进行分析比对。结果:在经过不同管理护理之后,明显发现在护理质量指标中,一组手术室病人的护理质量得分要高于二组的手术室病人,且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中,一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更少,仅有2例,而二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有7例,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将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使护理质量大大提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使病人对护理管理的感受更好,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护理 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门诊输液室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19年7月期间门诊输液室接收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管理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门诊输液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门诊输液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行呼吸阶梯化管理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心脏介入诊疗术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比采用呼吸阶梯化管理护理的观察组与传统呼吸抢救护理的对照组呼吸稳定时间、呼吸复苏成功率、APACHE Ⅱ评分。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后,通过呼吸阶梯化管理护理的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呼吸复苏成功率、APACHE 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呼吸阶梯化管理对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缩短呼吸稳定时间,提高呼吸复苏成功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介入诊疗 急性心血管事件 呼吸阶梯化管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原花青素是果枸杞中一类重要的植化产物,但其生物合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果枸杞EST数据库,克隆了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rLAR)和花青素还原酶基因(LrANR)。PCR结果表明,LrLAR和LrANR分别由333个氨基酸残基、3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编码。进化分析表明,相应蛋白LrLAR、LrANR分别聚类于L4R和ANR族。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从果实未成熟时期到变色期,LrLAR、LrANR的表达量均急剧上升,但在随后的发育时期中逐渐下降;与在果实中相比,在嫩叶、成熟叶、茎、根中,两基因的表达量极低。植化分析发现,果实中总原花青素含量高于嫩叶、成熟叶、茎、根中的含量,并且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基本趋于稳定的趋势。本研究将为揭示果枸杞原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及促进其工程改良奠定基础。

  • 标签: 花青素还原酶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 黑果枸杞 原花青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标示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1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79例。其中,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标示。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统计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对比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常规护理工作中,护理标示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标示 手术室 护理风险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从2020年1月15日至30日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中抽选188例列为观察组,同时从2019年9月15日至30日我市常规护理人员中抽选188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比结果。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护理人员 睡眠质量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联合无缝隙护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恢复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联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 无缝隙护理 严重脓毒症患者 恢复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实施夏橘化瘀胶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样本来源:本院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观察人数:86人;收录日期: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常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治疗,随访1年,对心功能指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资料无差异,P>0.05;治疗后LVEF、LVEDD、LVES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夏橘化瘀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 标签: 冠状动脉 临界病变 夏橘化瘀胶囊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行专科化跌倒预防对康复科脑卒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改善。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因脑卒中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74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是否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专科化跌倒预防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2.70%,对照组为13.5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6.4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专科化跌倒预防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康复科 脑卒中 不良事件发生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神经内科老年痴呆病人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接诊老年痴呆病人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关于MMSE评分,在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23.18±3.15)分,和对照组(17.94±2.85)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2.0%,和对照组14.0%相比更低(P<0.05)。结论:神经内科老年痴呆用针对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认知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老年痴呆 不良事件 针对性护理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实施夏橘化瘀胶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样本来源:本院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观察人数:86人;收录日期: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常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治疗,随访1年,对心功能指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资料无差异,P>0.05;治疗后LVEF、LVEDD、LVES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夏橘化瘀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 标签: 冠状动脉 临界病变 夏橘化瘀胶囊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综合性医院药学部门灾害脆弱性的分析,探讨突发事件对医院医学部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其管理方向。方法:在 Kaise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流行病(疫情)爆发时的实际状况,编制了在线调查问卷和纸质调查问卷,在2021年2月份到11月份,评价了样本医院的医药分部的灾害脆弱性,并分析了它们的风险和矩阵分布。结果:突发疾病,药物短缺,职业暴露,信息网络突发故障,个人防护设备短缺,突发医疗纠纷,医院安全事故,火灾,医疗事故,负面新闻等都属于高风险事件。结论:灾害脆弱性分析能为医院各医学机构提供有关风险事件的有效资料,并能为医院医学部门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药物管理 Kaiser模型 灾害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病发尿毒症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后对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80例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科室随机分组后,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抽取40例,前组病患开展科室常规护理,后组病患则以优质护理模式为实施路径,对两组病患血液透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得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病患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少,生活质量4项观察项得分更高(P

  • 标签: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 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挂号等候时间及纠纷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择选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之间门诊导诊接待的患者100例进行调查,其中对50例患者施行基本的门诊导诊护理服务,视为对照组;对其他50例患者施行强化护患沟通技巧式门诊导诊护理服务,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经门诊导诊护理引导后挂号等候的平均时间、统计纠纷事件的发生概率、评估护理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等待时间较短、无纠纷事件发生、护理的总质量评分偏高,(P

  • 标签: 门诊导诊护理工作 护患沟通技巧 门诊挂号等候时间 纠纷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QCC)活动在减少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中药物差错事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共计90例入院治疗的患者,根据品管圈实施前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 为实施前)和观察组(n=45 为实施后),统计两组患者在医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麻醉药物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患者麻醉药物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麻醉药品管理相关的差错事件可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用药安全性显著提高,同时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也可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可为提高药品质量提供前提条件,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 麻醉药品管理 药物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提升接种门诊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能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本文详细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并对其在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接种门诊应积极推广和应用案例教学法,将其作为日常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结果:案例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接种门诊医务人员在面对PHEIC时的应对能力,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接种门诊医务人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升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及其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测定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分离出该致病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中,126株来自痰标本,6例来自血液标本,2例来自中心静脉置管,10例来自引流液及分泌物,来自尿液、粪便和咽拭子各2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唑、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63.22%、14.3%、75.82%、65.47%、76.00%。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来自112例患者,均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合并其他细菌感染89例,留置导管92例;在培养出该致病菌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61例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培养出该致病菌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1.38±24.56)d;112例患者中,治愈17例(占15.18%),好转65例(占58.04%),死亡22例(占19.64%),放弃治疗8例(占7.14%)。结论: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留置导管、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过高及疗程过长等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可首选复方磺胺甲唑、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 标签: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