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T技术运用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X线胸片检查和CT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相比,CT检查的准确率明显较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CT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在ⅠA期、ⅠB期以及Ⅲ-Ⅳ期检查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但是两种检查方法的Ⅱ期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肺癌患者CT检查,不仅可以使早期检出率提高,还能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高剂量奥卡西平和中低剂量奥卡西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者分别给予奥氮平进行常规治疗,同时两组分别联用不同剂量的奥卡西平,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中低剂,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剂量,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躁动量表得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躁动量表得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剂量奥卡西平在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运用,对患者躁狂缓解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 CD4+/ CD8+减低联合低剂量肺 CT在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中的早期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40名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观察组,另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 30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炎症和免疫指标的检测,对两组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 WBC与 CRP水平及 IgA、 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 IgA、 IgG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观察组 CD3+、 CD4+、 CD4+/ 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重症型 CD4+/ CD8+水平显著低于轻症型。结论: CD4+/ CD8+减低联合低剂量肺 CT影像学表现可以早期诊断支原体感染致大叶性肺炎。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心率情况下64排螺旋CT低剂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月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冠脉CTA检查,对两组不同心率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降低了70%以上的有效辐射剂量,两组辐射剂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心率偏慢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降低更明显。心率偏慢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更高。【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对心率偏慢患者减少的有效辐射剂量更多,图像质量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采用DSA低剂量技术,做好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通过选取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计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为20例。包含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24例、16例,年龄值为30-7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6.09±1.25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休克状。纳入标准:第一,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第二,经CTA诊断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排除标准:第一,恶性肿瘤患者。第二,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分别采用CTA以及DSA低剂量技术,做好效果分析和比较。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主动脉夹层相关影像学特征进行比对,观察组效果较好,能够正确进行诊断,对照组、观察组之间具有一定差异(p<0.05)。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夹层敏感率进行分析,其中在确诊的人数中对照组的夹层敏感率为60.0%。对于观察组来说,其夹层敏感性为90.0%。因此采用DSA扫描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效果。结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采用DSA低剂量技术,能够准确进行成像的诊断,整体安全性高,效果良好。而且在使用时不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损伤,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低剂量罗红霉素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对以上患者均使用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具体观察治疗2个月、4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之后,总有效患者为24例;在经过4个月治疗之后,总有效患者45例。在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胃酸的临床症状,在停药或减量,并加用雷尼替丁之后,以上症状基本上消失。结论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长期应用低剂量的罗红霉素,效果显著,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值得各医院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胰腺疾病患者,包括胰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7例),胰腺转移瘤(2例),胰腺囊腺瘤(1例),胰腺结核(1例),以及胰头变异(1例),均经增强前与增强后CT扫描,并对全部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胰腺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胰腺癌与转移瘤)14例(58%),良性病变10例(42%).各种胰腺疾病的影像表现随其为良性或恶性病变而不同,例如,胰腺癌患者表现为瘤内的不均匀密度,增强扫描后病变无强化,而慢性胰腺炎患者则表现为病变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病变均匀强化.结论CT扫描,尤其是CT增强扫描有助于将胰腺癌与其他胰腺疾病相鉴别.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14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正常脑CT图像中灰、白质关系,探讨小儿脑发育不全、脑萎缩诊断的各项客观和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14岁以下儿童脑部CT图像,分组对脑组织的CT值、脑室及脑室上层面,大脑前角的宽度、脑室与脑横径比率、脑沟回计数、脑应层最大深度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小儿脑白质CT值22~28Hu,灰质为30~35Hu。0~5岁组53例,脑室与脑横径比率约9%,皮质最深厚度约40~50mm,侧脑室前角的宽度〈5mm,可见3~5个脑沟5例,生理性钙化2例;6~10岁组47例,脑室与脑横径比率约9.5%~10%,皮质厚度约35~40mm,侧脑室前角的宽度〈6~7mm,生理性钙化17例,见3~5个脑沟13例;11~14岁年龄组42例,脑室与脑横径比率〉11%,皮质厚度约30~35mm,脑室前角的宽度7~9mm,生理性钙化23例。结论小儿脑组织的CT值不论白质和灰质均低与成人。5岁以下小儿脑沟数超过5个以上且大脑前角的宽度超过8mm,脑室与脑横径比率〉10%可诊断脑萎缩。5岁以上小儿脑前角的宽度超过11mm,脑室与脑横径比率〉11%,可考虑脑萎缩脑发育不全。10岁以上小儿皮质最人深度仍在35mm以上,皮、髓质分界不清可诊断大脑皮质发育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