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CT与磁共振两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并依据临床各类数据分析CT与磁共振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各自临床特点。结果32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CT、磁共振检查,CT敏感性84.37%,特异性71.87%,MRI敏感性96.87%,特异性90.62%。结论CT和磁共振是不同的两种检查手段,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在骨质结构检查方面好,利于分期;而磁共振扫描切面的选择方式可以是任意的,能够很好地看出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变化的过程,是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有效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CT。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实践,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对他们进行CT扫描,同时对患儿的脑萎缩及硬膜下的积液实施有效地鉴别诊断。结果以上患儿全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蛛网膜的下腔增宽现象,其中,以双额顶与大脑前纵裂表现得最为普遍,为100%;有64例表现双侧裂池增宽,占总数的80%;有20例表现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占总数的25%;有16例表现脑基底池增宽,占总数的20%;有8例表现脑室轻度扩大,占总数的10%。对以上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在1年的CT随访过程中,有72例患儿的外部性脑积水已经完全消失,8例患儿的外部性脑积水有显著地减少,治愈率为90%。结论可以得知,进行CT检查与随访观测,可以提高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与鉴别率,为以后的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重大价值,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腺癌诊断中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效能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2月病理确诊的81例胰腺癌患者超声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影像资料,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计算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超声检查获得肿瘤分期正确诊断的患者有23例(28.4%),经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获得肿瘤分期正确诊断的患者有63例(77.8%),肿瘤分期诊断方面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低于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P<0.05)。手术可切除评价中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临床胰腺癌诊断中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发挥着重要作用,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较高,是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诊断价值。方法:115例临床疑似、确诊冠心病患者同时行MSCT、CAG检查。结果:冠脉左主干、前降支近中段、回旋支近段及右冠近段、远段成像质量优于其远段和侧枝(P=0.000)。MSCT对不同程度病变诊断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00)。MSCT、CAG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量化评分正相关(rs=0.937,P=0.000),评判结果高度一致(K值0.813,P=0.000)。MSCT检测不同程度、不同节段冠脉病变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88.8%~99.0%、93.9%~99.7%、83.6%~100%、89.5%~100%;但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存在差异,分别为57.1%~96.5%、26.7%~92.6%、66.7%~100%、59.2%~100%。结论:MSCT对冠脉常见部位成像质量高,与CAG具有很高的诊断一致性,可作为临床冠心病筛查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与CT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98个关节有阳性发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比较阳性关节检出率及阳性关节不同病变X线与CT显示情况。结果CT检查对阳性关节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90.8%高于80.6%,P<0.05)。阳性关节不同病变显示,CT显示尿酸盐结晶、痛风石、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关节积液等病变比例均高于X线检查(77.6%高于0.0%,85.7%高于40.8%,88.8%高于46.9%,73.5%高于59.2%,57.1%高于0.0%,P均<0.05)。结论X线与CT均是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诊断检查方法,但与X线相比,CT阳性关节检出率及不同病变显示率高,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VM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行16层螺旋CT扫描,在行CT血管成像(CTA),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成像(3D)与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组40例AVM患者,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诊断出AVM38例,未见血管异常患者1例,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38/40)。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出的38例AVM患者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AVM患者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且能准确判断AVM疾病分级,可为临床治疗AVM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MRI、CT、DR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经MRI、CT、DR检查,对三种诊断方法诊断的准确率进行评价。结果该组患者经诊断均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0髋,MRI、CT、DR三种诊断方式对ANFH分期Ⅰ~Ⅳ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1%(68/70)、84.3%(59/70)、74.4%(52/70),三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难以显示ANFH的早期表现,MRI是早期诊断ANFH最准确、最敏感的检查方法,CT能较好的反应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及钙化。
简介:摘要目的胸部CT和支气管镜在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作用及符合率的差异。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的肺部病变患者共80例,采用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检查肺部疾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对比两种方法检测各疾病的差异。结果采用病理学检测结果为支气管扩张、肺部炎症、肺癌及肺结核分别为20例、43例、11例、20例,经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后均有不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经卡方检验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查方法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在临床中因结合两种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把行螺旋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行MRI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特征与价值。结果对照组18例,平扫呈低密度的11例,等密度的4例,高密度的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的15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的3例,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的13例,呈等密度的5例。观察组15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中央瘢痕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呈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而延迟期与静脉期的信号强度呈下降趋势,11例中央瘢痕病灶均见延迟期强化。结论螺旋CT及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查能有效提升诊断精确率,MRI中央瘢痕延迟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高分辨率CT在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70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胸部CT检查,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分辨率CT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磨玻璃状影、片状影、网状影、条索状影、蜂窝状阴影的检出例数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82.87%)与对照组患者(6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应用高分辨率CT检查的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应用CT联合MRI检查,并同时观察患者的术后VEGF-C水平,以此研究CT联合MRI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共计50例,2016年3月~2017年3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段落,对患者先后进行单一CT检查、CT联合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分析CT联合MRI检查的诊断价值,并同时观察患者术后的VEGF—C水平。结果CT联合MRI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比单一CT检查的数据指标更高,P值均小于0.05;在不同级别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CT联合MRI检查的方式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有效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分期情况,VEGF-C的表达情况则可以有效推测患者的病变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周围型肺肿块患者并给予增强CT检查、磁共振扫描及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对比分析三组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增强CT检查病灶部位、病灶形态、病灶边缘与磁共振扫描无差异(P>0.05);增强CT检查血管集束征结果优于磁共振扫描(P<0.05);磁共振扫描检查内部坏死灶结果优于增强CT(P<0.05);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检查周围型肺肿块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更有优势(P<0.05)。结论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应用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诊断结果更有助于临床提高有效参考依据及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MRI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比较对象选择于2021.6~2022.6就诊于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患者均施以MRI、CT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与CT诊断比较,MRI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P<0.05);与CT诊断比较,MRI诊断阳性征象(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化、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检出率明显较高,而钙化和椎间盘积气检出率则较低(P<0.05);与CT诊断比较,MRI诊断图像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MRI诊断比CT诊断价值更高,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阳性征象检出率,图像质量较高,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