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复合喷他佐辛在硬膜外麻醉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准备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组静脉辅助使用咪达唑仑复合喷他佐辛(观察组),F组静脉辅助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对照组)。术中监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其他各时间段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比较稳定。两组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喷他佐辛静脉注射用于硬膜外麻醉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脑外伤手术中采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并按麻醉方法不同分成瑞芬太尼组(53例)与舒芬太尼组(53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住院时间(14.5±1.7)d、气管拔管时间(3.4±1.2)min、及术后苏醒时间(3.1±0.5)min,均显著优于瑞芬太尼组的住院时间(18.6±2.1)d、气管拔管时间(7.8±1.5)min、苏醒时间(6.4±0.7)min(P<0.05)。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时间,则无明显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脑外伤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苏醒时间早、麻醉可控性好,手术麻醉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开胸手术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期噪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羟考酮组(A组)和枸橼酸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4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手术结束前1h停用吸入麻醉剂七氟醚、A组静脉给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15mg/kg,B组静脉给枸橼酸舒芬太尼0.8μg/kg;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肌松剂苯磺顺阿曲库铵;观察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RSS躁动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盐酸羟考酮组(A组)明显比对照组枸橼酸舒芬太尼组(B组)短(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苏醒期噪动情况A组比B组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Ramsay镇静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和枸橼酸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均能起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两组苏醒期噪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盐酸羟考酮组术后苏醒时间更短,拔管早,镇静效果更满意,对苏醒期患者更安全,值得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亚甲蓝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对全身麻醉恢复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全麻下因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20):亚甲蓝组(M组)与对照组(C组)。麻醉方法为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0 mmHg。M组为手术开始后30 min内,将亚甲蓝以3 mg/kg剂量溶于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完毕;C组则输注5%葡萄糖250 ml。术中调整靶控丙泊酚血浆浓度,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控制在40~60,静脉输注瑞芬太尼,间断推注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苏醒时间和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记录术后30 min内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3 d时,采用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数字广度测试(DST)、连线测试A(TMT-A)和连线测试B(TMT-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M组与C组苏醒时间分别为(9.5±2.1)、(7.0±2.0)s,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分别为(1.2±0.2)、(1.7±0.2)μg/ml,与C组相比,M组苏醒时间延长,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醒后10 min内,M组CRS-R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in时CRS-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及3 d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输注亚甲蓝可短暂影响全身麻醉恢复,但对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早期2 h以内全身麻醉手术暴露对学龄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全身麻醉外科手术(时间<2 h)时0~2岁,且入选本研究时(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为6~12岁的学龄期儿童为暴露组,共147例,其中男76例,女71例,年龄(8.8±1.6)岁;根据不同麻醉暴露次数分为单次暴露组(n=65)和多次暴露组(≥2次,n=82)。按照暴露组队列匹配同期(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社区招募的同龄、无全身麻醉手术史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共160名,其中男87名,女73名,年龄(8.6±1.9)岁。由专业儿童保健科医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多种标准化神经测试,包括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ISC-Ⅳ)、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IVA-CPT)、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量表(SNAP-Ⅳ)、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中文版(CSIC)和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主要观察指标为WISC-Ⅳ中的全量表总智商(FSIQ),次要观察指标为IVA-CPT、SNAP-Ⅳ、CSIC和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得分。结果单次暴露组、多次暴露组和健康对照组FSIQ分别为105.4±14.1、100.9±10.2和103.6±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7,P=0.095);0~6个月、7~12个月和1~2岁首次暴露年龄组的FSIQ分别为99.8±10.2、104.5±10.5和104.4±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9,P=0.095);暴露0~59 min组、暴露60~119 min组和健康对照组FSIQ分别为102.8±11.3、103.0±13.7和103.6±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P=0.882)。在次要观察结果中,单次暴露组、多次暴露组和健康对照组IVA-CPT的视觉持续性商数分别为94.8±10.5、94.0±10.9和100.6±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P=0.001);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的运动得分分别为(10.0±0.2)、(10.2±0.6)和(10.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P<0.001),但均在标准范围内。结论儿童早期2 h以内的全身麻醉手术暴露对学龄期整体FSIQ没有影响,对IVA-CPT的视觉持续性商数以及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的运动得分略有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213例接受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引产孕足月一胎孕妇,均无阴道分娩禁忌及米索前列醇禁忌症,年龄20—42岁,孕周37—43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71例。含服组予米索前列醇25ug舌下含服;阴道组予米索前列醇25ug置于阴道后穹窿;缩宫素组予0.5%的缩宫素以每分4滴缓慢静脉滴入;观察各组对象阴道分娩情况。结果米索含服组引产成功率97.1%,高于米索阴道组(91.5%)及缩宫素组(87.3%),含服组阴道分娩率明显大于阴道组及缩宫素组,含服组急产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组及缩宫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儿产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25μg舌下含服配伍椎管内麻醉及人工破膜,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给药最佳途径及最佳组合,可最大程度的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相关影响。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5年9月期间,随机选取110例在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面,采取同样的处理。在手术开始前的10min,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对照组进行泵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指标以及麻醉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麻醉时,MAP,心率(HR)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MAP,心率(HR)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7.2%小于对照组患者16.3%(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工作时,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手术中心血管的反应,保持围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能够减小患者苏醒期的躁动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