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局部组织氧合的影响尚不明确。以前研究主要关注全身的氧合情况,未评估其对局部组织氧合的影响。该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NIRS)评估RDS早产儿的局部组织氧合与不同通气模式的关系。方法24例生命体征平稳的RDS早产儿,选择性改变通气模式,采用NIRS评估脑和肌肉组织氧合。患儿由高频振荡通气或喷射通气转换为常频机械通气(CV),或拔除气管插管从CV转为无创通气模式。比较通气模式改变前30 min和改变后1 h内的数值变化(配对t检验)。结果患儿由高频振荡通气转为CV、喷射通气转为CV及CV转为无创通气模式,脑NIRS差异分别为:1.7±9.9%、2.3±5.7%、2.1±8.4%;相应的肌肉NIRS差异分别为:-2.9±8.5%、8.1±9.7%、3.6±22.4%。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RDS患儿中,局部组织氧合变化与通气模式改变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鼻咽癌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取荷瘤成功裸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HBO组,每组10只。HBO组裸鼠每天接受HBO暴露1次,每次1 h,连续处理2周。处理2周后,将2组裸鼠全部处死并测量肿瘤质量和体积,计算抑瘤率。采用RT-PCR实验检测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VEGF、bFGF的蛋白表达和肿瘤病理微血管密度(MVD)。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VEGF、bFGF蛋白表达与MVD的相关性。结果HBO连续处理14 d ,HBO组移植瘤裸鼠肿瘤体质量抑制率和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43.12%和43.0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BO组移植瘤组织中VEGF、bFGF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bFGF蛋白在肿瘤细胞胞质内表达,阳性细胞细胞质染色呈棕黄色,细胞核染色为淡蓝色。HBO组移植瘤组织中VEGF、bFGF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4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内表达,染色呈棕黄色,微血管形态各异、大小差别大,尚未形成规则血管腔。HBO组MVD(33.16±4.89)显著低于对照组(45.69±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GF蛋白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862,P=0.001),bFGF蛋白表达与MVD亦呈正相关(r=0.745,P=0.013)。结论HBO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bFGF的表达水平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OPD合并OSAH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应用BiPAP治疗,对照组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80%,显著低于对照组25.87%(P﹤0.05)。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OSAHS较CPAP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主动加温湿化装置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选择我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61)采用MR810湿化装置,B组(n=60)采用MR850湿化装置。分别测量各组患者48h后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采用气道分泌物评分评价痰液黏稠度;监测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诊断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痰液黏稠度、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R810湿化装置比较,MR850湿化装置更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能为患者提供更符合生理需求、更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病历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n=42)和实验组(n=42)。干预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指标和有效率均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目的探讨喉罩通气道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1日以来37例合并心脏疾病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气管插管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B组26例,采用喉罩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观察记录两组气管导管前或置喉罩(T1),气插管或喉罩置入后通气功能变化,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刻,A组循环波动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道可避免全麻气管插管的不良刺激,有效维持通气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应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气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老年患者10例,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强化人工气道的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保证有效吸痰和防止感染。采用PoRtEx囊上吸痰式高容低压气管将导管切开,保持适当的导管气囊充气量。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h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监测。结果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患者的通气情况有效改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能明显减少患者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再次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呼吸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导致老年重症患者在通气后再次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洋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等。两组患者在通气治疗后的下呼吸道再次感染概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导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后出现下呼吸道再感染的原因相对较多,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妇产科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炎、气道阻滞和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值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支气管哮喘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护理组和对比组2组,其中对比组有4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综合治疗措施,并持续通过鼻导管进行吸氧;而护理组40例患者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护理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和期间的症状变化,比较经皮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以及最大通气量等指标结果通过分析护理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比对比组更加明显;且护理组在治疗前后患者的参数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进行辅助通气对于治疗哮喘具有较好疗效,同时做好BiPAP护理工作对于治疗重症哮喘具有重要意义,保证哮喘治疗处于安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