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特征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对射血分数保留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CMpEF)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0例HCMpEF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组行3.0 T心脏磁共振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后,将图像导入CVI42后处理软件,测量左心基本功能参数及左室整体3D应变参数,包括:径向(radial)、周向(circumferential)及纵向(longitudinal)的峰值应变(peak strain,P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eak systolic strain rate,PSSR)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peak diastolic strain rate,PDSR),采用SPSS 26.0软件对两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MpEF组的各个方向的PS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径向:26.00 (14.63) vs. 32.39 (10.55),周向:(-17.30±4.55) vs. (-19.67±3.73),纵向:(-8.14±3.25) vs. (-10.74±3.26),HCMpEF组vs.健康对照组,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HCMpEF组的各个方向的PSSR及PDSR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SSR径向:1.55 (0.94) vs. 1.85 (0.61),周向:-0.99 (0.39) vs. -1.13 (0.29),纵向:-0.49 (0.38) vs. -0.67 (0.28),单位:s-1,P<0.05;PDSR径向:-1.37 (-0.86) vs. -2.17 (1.35),周向:0.87 (2.44) vs. 1.16 (0.53),纵向:0.46 (0.24) vs. 0.68 (0.33),单位:s-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CMpEF患者尽管射血分数保留,但是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已经受损,CMR-FT定量分析技术可以为评价心脏功能提供新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持续用药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SC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Cr、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额缬沙坦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次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通过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实验综合评价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左心功能,记录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CHF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CHF组各亚组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HF组组间两两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08,P<0.01)。2.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992),与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呈负相关(r=-0.756),左室射血分数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呈正相关(r=0.989)。结论测定血浆BNP水平,结合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有助于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简介:目的观察福辛普利、螺内酯及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福辛普利作为治疗期间服用的固定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服药基础上联合螺内酯及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生命体征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2组各项生命体征数值均改善,观察组心率、心搏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辛普利、螺内酯及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与培哚普利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培哚普利叔丁胺片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进行治疗。对比患者间的心功能变化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EVDD与CI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的LVEF要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培哚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射血分数下降问题效果更加显著,能够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达格列净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条件的老年T2DM合并HF-pEF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达格列净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在试验期间,定期监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关键指标,并使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心功能、血糖控制和生命质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改善。实验组患者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FPG和HbA1c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SF-36健康调查量表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达格列净在老年T2DM合并HF-pEF患者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控制血糖水平并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对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非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非射血分数降低CHF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按照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来计算倾向性得分,依据1∶1比例进行匹配,将247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247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相似(均为P>0.05)。平均随访(23.2±12.1)个月,观察组的因心力衰竭加重而住院风险(27.5%比40.9%)和因COPD急性加重而住院风险(23.1%比36.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其中,应用比索洛尔或美托洛尔患者的因心力衰竭或COPD加重的住院风险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但两组的死亡风险相似(25.5%比33.2%,P=0.12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2.021)、糖尿病(HR=2.687)、肺功能(HR=1.834)、肾功能(HR=2.483)、B型利钠肽(HR=3.531)是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均为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合并轻中度COPD的非射血分数降低CHF患者再住院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腹膜透析(PD)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PD治疗且合并HFpEF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分为两组,观察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加用缬沙坦,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和治疗后6、12个月期间的临床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观察组61例,男44例,女17例,年龄(52±13)岁;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57±1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透析龄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观察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基线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12个月时残余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幅度[0.52(-0.05,1.19)比1.72(0.97,2.39)ml·min-1·(1.73 m2)-1,P<0.001]及24 h残余尿量下降幅度[200(-100,300)比300(137,400)ml,P=0.018]均小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6例(26.2%)和13例(34.2%)发生高钾血症,分别有3例(4.9%)和1例(2.6%)出现低血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安全有效地改善PD合并HFpEF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控制血压。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更有利于延缓PD合并HFpEF患者残肾功能的丢失。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可通过抑制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而降低血糖,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SGLT2i不仅可降低血糖,还具有多种心血管益处。随着多个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发布,SGLT2i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现就SGLT2i降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其潜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房容积、心肌应变、应变率在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18~83(48±15)岁。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将其分为左心室壁无增厚组66例、左心室壁增厚组60例。选取体检正常者83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名,女41名,年龄14~88(48±16)岁。运用右心房容积法分别测量受试者的右心房最大排空分数、右心房被动收缩排空分数和右心房主动收缩排空分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右心房心肌应变(存储功能应变、通道功能应变和泵功能应变)和应变率(存储功能应变率、通道功能应变率和泵功能应变率),其中右心房存储功能指标为最大排空分数、存储功能应变和存储功能应变率,右心房通道功能指标为被动收缩排空分数、通道功能应变和通道功能应变率,右心房泵功能指标为主动收缩排空分数、泵功能应变和泵功能应变率。分别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无增厚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及对照组三组间存储功能、通道功能及泵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主动收缩排空分数低于对照组(40.1%±10.5%比45.4%±11.1%,P=0.001);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无增厚组、左心室壁增厚组及对照组三组间的被动收缩排空分数及主动收缩排空分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被动收缩排空分数:40.2%±9.3%比36.4%±10.7%比36.5%±9.4%,P=0.038;主动收缩排空分数:39.8%±10.6%比40.4%±10.4%比45.4%±11.1%,P=0.002)。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存储功能应变、通道功能应变、泵功能应变、存储功能应变率、通道功能应变率和泵功能应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储功能应变:34.8%±13.7%比45.0%±13.3%,通道功能应变:18.3%±9.4%比26.5%±9.6%,泵功能应变:16.4%±7.3%比18.6%±7.1%,存储功能应变率:(1.6±0.6)/s比(2.0±0.6)/s,通道功能应变率:(-1.2±0.5)/s比(-1.6±0.6)/s,泵功能应变率:(-1.7±0.6)/s比(-2.3±0.6)/s;均P<0.05]。趋势检验显示存储功能应变、通道功能应变、存储功能应变率、通道功能应变率和泵功能应变率三组间数值绝对值的趋势关系为: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无增厚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均P<0.001)。结论同时运用右心房容积、右心房应变、应变率可以全面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房存储、通道及泵功能的受损,且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的右心房通道功能受损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AL-CA)患者的左室心肌应变,探讨3D-STI在诊断AL-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确诊为系统性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sAL)且LVEF正常的患者92例,依据心脏受累的诊断标准分为AL-CA组(52例)和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AL)组(4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指标;采集患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运用TomTec脱机软件对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和整体面积应变(GAS)等三维参数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三维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与AL组相比,AL-CA组氨基末端B型前脑钠肽明显增高(P<0.001),其余血清学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L组相比,AL-CA组左室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显著增加(均P<0.05),其余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L组相比,AL-CA组3D-STI参数GLS、GAS以及GRS明显减低(均P<0.05),而两组间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LS≤16.09%、GAS≤36.54%、GRS≤31.90%的sAL患者更易出现心肌的受累。结论3D-STI技术可以检测sAL患者的心脏受累,为诊断AL-CA提供了简单、无创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者左室射血分数与血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3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比两组血尿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并分析三者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⑴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尿酸,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⑵Spearman统计显示,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与脑钠肽、尿酸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542、﹣0.614),与高敏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与脑钠肽、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者左室射血分数与脑钠肽、尿酸呈负相关,可考虑联合检测以辅助病情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显示数据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效果比参照组较高(P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入院时及出院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对住院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住院的临床诊断为HFrEF且存活出院的患者,于入院1 d内及出院前3 d内检查血常规,计算NLR,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入院时及出院前NLR联合对HFrEF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存活出院患者随访至2020年12月或全因病死。结果共入选了368例HFrEF患者,年龄为(54±14)岁,女性79例(21.5%)。患者出院后随访时间的M(Q1,Q3)为30(10,60)个月,其间95例患者死亡,全因死亡率为25.8%。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出院时收缩压水平及出院时是否口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指标后,出院前NLR是住院HFrEF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HR=1.143,95%CI:1.048~1.248,P=0.003)。与入院时NLR≤2.25且出院前NLR≤2.00患者比较,入院时NLR>2.25且出院前NLR>2.00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增加近1倍(HR=1.968,95%CI:1.198~3.234,P=0.008)。结论出院前NLR是HFrEF住院患者出院后长期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入院时及出院前NLR有助于更好地评价患者出院后的全因死亡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对139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心动图基线与1年随访对比研究,比较两者在HFpEF诊断、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前瞻队列研究入选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入组的139例HFpEF患者基线及1年随访资料,研究对象年龄30~80(64.0 ± 12.3)岁,其中男63.31%(88/139),女36.69%(51/139),吸烟者占56.8%(79/139),采用自身前后对照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内容包括:血压(BP)、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 min步行试验(6MWT);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包括: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收缩力指数(iIC)、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血管最大扩张速度(AMPC)、左室射血时间(LVET)、左室等容扩张期(LVLVIVRT)、射血前期与左室射血时间比值(PEP/LVET)、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做工指数(LCWI)变化以及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检测结果,探讨两者在HFpEF诊断、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NT-proBNP、eGFR、6MWT的1年随访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血流动力学:SV、EF、CI、IC 1年随访结果均较基线时显著提升[(73.39 ± 29.47)ml比(63.39 ± 30.08)ml、(64.87 ± 9.16)%比(61.81 ± 9.02)%、(3.06 ± 1.10)ml/(min·m2)比(2.62 ± 1.06)ml/(min·m2)、(0.039 ± 0.037)L/s比(0.028 ± 0.015)L/s](P<0.05),而PCWP 1年随访较基线下降[(9.21 ± 3.34)mmHg(1 mmHg=0.133 kPa)比(9.87 ± 3.1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AMPC、LVET、LVIVRT、PEP/LVET、LVEDP、LCWI的1年随访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LVEF的1年随访时较基线显著提高[(63.53 ± 8.39)%比(61.02 ± 7.16)%](P<0.05),而E/e’的1年随访较基线显著下降[12.89 ± 5.86比14.32 ± 6.61](P<0.05);其余指标LVEDd、LVEDs、IVSD的1年随访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指标SV、EF、CI、IC、PCWP有可能成为反映HFpEF早期诊断、监测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超声心动图与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相结合更能全面地反映HFpEF心肌重塑以及心功能的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对两组实施常规综合治疗,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BNP、LP)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的LVEF、LVEDD、LVESV、LDEDV、BNP、LP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较对照组高(P<0.05),其他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因素表达情况,延缓患者病程,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