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重度减低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北京协和医院超声数据库中1992—2011年经过规范治疗的59例LVEF低于35%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就诊信息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2014年6月进行中期随访,2018年6月进行最终生存随访。结果在本组患者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患者35例(59.3%),平均左室舒张末内径为(72±10)mm,双平面LVEF为25%±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入组时使用率为86.4%,随访过程中剂量达标率为30.6%(15例/49例);β受体阻滞剂入组时使用率为88.1%,随访过程中剂量达标率为25.0%(13例/52例);螺内酯使用率为67.8%;植入辅助器械(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使用率为27.1%。中位存活时间83(40,138)个月,最短生存时间为9个月,最长为296个月(约25年),46.3%(19例/41例)的患者死于心原性休克,19.5%(8例/41例)的患者猝死。生存分析结果提示,β受体阻滞剂剂量达标(HR:0.128,95%CI:0.037~0.447,P=0.001)和规律随诊(HR:0.222,95%CI:0.071~0.691,P=0.009)与长期生存相关。结论LVEF低于35%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达到长期生存,其中规律随诊与长期生存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指南推荐的心力衰竭药物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6 min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血清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SDVI) 、左房容积指数(LAVI)、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及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用于治疗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慢性心衰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逆转心脏重塑。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选患者均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分别观察治疗前后 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血清高敏肌钙蛋白 T(hs-TnT)、 6分钟步行试验( 6-MWT)、超声心动图参数等指标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86%, 优于对照组 (73.81%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连续治疗 6个月后,观察组 NT-proBNP、 hs-TnT、 LVEDD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 LVEF、 6-MWT较治疗前升高,且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 HFrEF可明显提升心功能及运动耐力,较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对急性失代偿性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首次住院的急性失代偿性HFrEF患者,根据FMR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90天随访时主要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三组患者无心衰住院存活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有784例HFrEF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无或轻度FMR组338例(43.1%),中度FMR组416例(53.1%),重度FMR组30例(3.8%)。90天随访结果表明,与无或轻度FMR患者比较,中度和重度FMR患者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率增高,分别为12.4%(42/338)、20.9%(87/416)和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三组患者无心衰住院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FMR和重度FMR均是HFrEF患者短期随访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779(1.225~2.584, P<0.01)和2.330(1.123~4.835, P<0.05)。结论在急性失代偿性HFrEF住院患者中,中、重度FMR的发生率较高,是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HFpEF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肌少症,选择80例肌少症患者为肌少症组;按照1∶2比例选择同期入院、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匹配的未合并肌少症的160例患者为对照组。随访截止到2019年12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肌少症组和对照组的体质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和B型利钠肽水平均有明显差异(均为P<0.05)。平均随访(30.6±16.7)个月,失访21例(8.8%)。肌少症组MACE发生率(41.3%比24.4%,P=0.008)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30.0%比18.1%,P=0.0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肌少症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39,95%CI:1.107~1.871,P=0.006)。结果肌少症可显著增加老年HFpEF患者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且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肺康复科HFpEF患者40例(HFpEF组),同期选择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FBP7水平,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并进行两组间比较。通过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运动耐量。结果HFpEF组患者血清IGFBP7水平较对照组高,中位数分别为59.4 ng/L(52.2~70.6 ng/L)、50.8 ng/L(42.0~55.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T-proBNP和IGFBP7是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IGFBP7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810,P<0.01);在对照组和HFpEF组中,IGFBP7和NT-proBNP诊断HFpE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和0.820(均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IGFBP7与NT-proBNP、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E)、E/二尖瓣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A)、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右心室收缩压和峰值耗氧量、无氧阈、二氧化碳通气斜率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IGFBP7可作为评估老年HFpEF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运动耐力的生物学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障碍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心衰)老年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情感症状的影响,以及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伴抑郁障碍的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抗抑郁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及安慰剂治疗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和抑郁症状的改变。结果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后,最终抗抑郁组64例、对照组67例纳入分析。与同组治疗前水平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均P<0.05);且抗抑郁组NT-proBNP水平(1 869±176) ng/L低于对照组(2 257±161)ng/L;LVEDD(46.8±5.9) mm低于对照组(48.6±5.3) mm,LVEF水平(55.2±3.1)%高于对照组(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7、-2.751、4.603,均P<0.05)。治疗8周后,抗抑郁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HAMD-24、HAMA-1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抗抑郁组HAMD-24、HAMA-14评分分别为(13.58±4.91)分、(8.76±3.88)分,低于对照组(21.80±6.82)分、(15.28±4.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2,-7.787,均P<0.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改善合并抑郁障碍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老年患者的近期心功能及抑郁症状,且疗效好、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特点及中间片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选择2019年1—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Ⅲ级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心衰组)5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9例,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在运动前静息时采集血浆并检测MR-proA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含量。结果心衰组患者的NT-proBNP375(236~541)ng/L、MR-proANP 78(52~215)pmol/L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的31(22~130)ng/L和14(10~23)pmol/L(P<0.05)。心衰组患者中,心功能Ⅲ级(23例)患者MR-proANP水平228(121~436)pmol/L较心功能Ⅱ级(33例)患者60(50~92)pmol/L高(χ2=0.256,P<0.01),NT-proBNP水平375(245~743)ng/L比382(220~540)ng/L(χ2=10.949,P>0.05)。心衰组患者的无氧阈、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氧脉搏较对照组降低(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升高(P<0.05);线性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衰组的MR-proANP、NT-proBNP与无氧阈、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氧脉搏均呈负相关(P<0.05),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呈正相关(P<0.05),其中MR-proANP与峰值氧摄取量的相关强度(r=0.791)最高。结论老年HFpEF患者的运动耐力和摄氧能力较健康人下降,心肺储备功能降低;心功能Ⅱ~Ⅲ级的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血浆MR-proANP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出心功能的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100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增强型体外反搏规律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心功能等基线资料相似(均为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踝肱指数、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肌钙蛋白I、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但研究组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为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比68.0%,χ2=13.279,P<0.05),而两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8.0%比12.0%,χ2=0.444,P=0.5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满意,可明显提高心功能。
简介:摘要随着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氧化应激在其发病机制及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氧化应激产生的大量活性氧,可诱导线粒体转换孔的开放、转录因子的过表达,从而影响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还可通过内质网应激、一氧化氮利用度降低及氧化应激相关分子的过表达等机制,使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和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因此,抗氧化应激治疗可能是HFpEF患者的治疗方式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寻找新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82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 P< 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心率、 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在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心脉隆注射液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全国27家综合医院诊断的HFrEF患者,采用实用性临床试验(PCTs)设计,应用前瞻性中心区组随机方法,按照3∶1的比例将HFrEF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至少1个疗程(5天)的心脉隆注射液。本研究的评价指标包括随访3个月时的效果指标和经济学指标。效果指标包括3个月内不同随访点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问卷(MLHFQ)评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及病死率的降低,经济学指标包括3个月内人均治疗总成本及效用指标,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评价效用指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EA)和成本-效用分析(CUA)。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125例HFrEF患者,对照组253例,试验组872例。(1)治疗后不同随访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MLHFQ评分均较基线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3个月时试验组MLHFQ评分改善值为39.09±9.05,高于对照组的改善值33.51±12.29(P<0.05)。(2)对照组和试验组的LVEF水平均较基线明显提高(P均<0.05),且试验组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3个月时试验组LVEF改善值为(8.38±5.94)%,高于对照组的改善值(3.80±4.72)%(P<0.05)。(3)3个月时试验组的累积病死率为0.69%,低于对照组的累积病死率2.37%(P<0.05)。(4)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人均治疗总成本为(14505.86±5503.02)元,与对照组患者的(14148.96±6725.93)元差异无统一学意义(P>0.05)。(5)CEA结果显示,试验组MLHFQ评分改善值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63.96,低于对照组的成本效果比422.23;试验组LVEF水平改善值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7.92,也低于对照组的成本效果比3723.41;试验组减少病死率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244.05。(6)CUA结果显示,3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获得的QALYs分别为0.068和0.034,试验组的增量成本效用比为10497.06,低于对照组的成本效用比416145.88。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HFrEF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而且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评估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70例心力衰竭患者(年龄≥65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为HFpEF组(100例),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ea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组(70例);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LVEF、LVMI及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异。研究组经规范化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MACE)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NT-proBNP及LVMI的预测价值。结果HFpEF组、HFrEF组及对照组LAD、IVST、LVPWT、LVEDD、LVEF、LVMI存在差异(F值分别为110.878、75.838、74.044、137.985、495.267 、122.810,P均<0.001),且HFpEF组与对照组比较LAD、IVST、LVPWT、LVEDD、LVMI[(40.81±4.46) mm ,(9.39±1.15) mm,(9.68±1.11) mm,(55.54±3.67) mm ,(125.45±19.17) g/m2]均高于对照组[(32.90±3.20) mm ,(7.62±0.64) mm ,(7.81±0.58) mm ,(47.05±3.13) mm ,(77.72±11.79) g/m2],LVEF低于对照组[(59.63±5.23) %与(67.70±4.35) %],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HFpEF组比较,IVST、LVPWT、LVEF[(9.39±1.15) mm,(9.68±1.11)mm,(59.63±5.23)%]高于HFrEF组[(7.59±1.28) mm ,(8.01±1.39) mm ,(36.90±7.63)%],LAD、LVEDD[(40.81±4.46) mm ,(55.54±3.67) mm]均低于HFrEF组[(45.51±6.11) mm ,(64.77±9.5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血浆NT-proBNP浓度最低,HFpEF组次之,HFrEF组最高[56.0(30.0,78.6)、2 624.5(1 190.5,5 558.5)、8 528.5(2 651.0,21 582.8) ng/L,F=81.35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gNT-proBNP、LVMI为老年HFpEF患者MACE发生独立危险因素(OR=4.796,95%CI 2.348~5.127,P=0.035;OR=1.957,95%CI 1.810~3.327,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LVMI预测随访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88(95%CI 0.825~0.950,P<0.001)、0.713(95%CI 0.613~0.812,P=0.013)。结论NT-proBNP及LVMI对老年HFpEF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在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LVEF正常(LVEF>50%)的AS患者37例,依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分为轻至中度组(AS1组,16例)和重度组(AS2组,21例),同期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线测量左心室常规结构及心功能参数,并进行VFM离线分析,根据时间-流量曲线及瓣膜启闭情况划分时相如下:全舒张期(P0)、等容舒张期(P1)、快速充盈期(P2)、减慢充盈期(P3)、心房收缩期(P4)、等容收缩期(P5)、快速射血期(P6)、减慢射血期(P7)、全收缩期(P8),获取相应时相左心室内能量损耗(EL)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左心室EL比较:①三组左心室EL随心动周期均呈规律变化,3个峰值分别出现在P2、P4和P6;全舒张期P0-EL与全收缩期P8-EL接近相等。②与对照组比较,AS1组P0~P8的EL均有所增高,但仅P4、P7、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相比,AS2组P0~P8的E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P2、P4、P6的EL增高显著。相关性分析:①对照组及AS组P0-EL、P8-EL与LVMI呈正相关(r=0.561、0.585,0.635、0.652,P<0.01);②对照组及AS组P2-EL与E和e′呈正相关(r=0.623、0.537,0.576、0.502,P<0.01),P4-EL与A呈正相关(r=0.482、0.555,P<0.01);③对照组及AS组P0-EL、P8-EL与E/e′呈正相关(r=0.480、0.459,0.673、0.590,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37、-0.596,-0.569、-0.625,P<0.01)。结论VFM技术量化左心室EL有望成为早期评价LVEF正常的AS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新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因心力衰竭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患者42例,其中21例HFpEF患者作为HFpEF组,21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作为HFrEF组,另选取年龄、危险因素等相近的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其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GLS)和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HFpEF组GLS和PSD值与HFrEF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GLS、PSD值方面,对照组<HFpEF组<HFrEF组,P<0.05。③对HFpEF组患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LS和PSD均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50和0.40,P均<0.05。结论GLS和PSD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具有评价意义,虽然HFpEF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但大多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严重程度与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7例心衰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心脏超声检查的三尖瓣反流情况分为三尖瓣轻度反流组、三尖瓣中度反流组、三尖瓣重度反流组和无反流组,比较四组患者基线资料、心功能指标、肺动脉压情况、实验室指标和随访期间的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心衰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四组患者在年龄、房颤比例、心衰分期方面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三尖瓣反流程度加重,肺动脉压、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心房NT-proBNP水平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流组3年死亡率为20.31%(13/64),三尖瓣轻度反流组为35.37%(29/82),三尖瓣中度反流组为55.26%(21/38),三尖瓣重度反流组为71.43%(10/14),四组患者死亡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5.06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R(OR=9.333、13.402、60.726)、房颤(OR=13.954)、年龄≥65岁(OR=2.648)、肺动脉高压(OR=1.069)和高NT-proBNP水平(OR=1.006)是HFrE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FrEF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越严重,其死亡率越高,临床可考虑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治疗,以获得更好的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