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成都骨科医院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法(JOA)的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JOA的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更高,其VAS的评分更低,P<0.05。结论: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缓解其疼痛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授权式健康教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手术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择期行KOA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实施授权式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效能评分(GSES)、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的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机体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式健康教育可提高KOA手术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恢复中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纳入患者为 90例,在本院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1月所接诊,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 45例,在恢复中以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 45例则将综合护理加以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结合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到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中可实现对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提升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 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OA)患者,共 84例,单日接诊的选择 42例作为对照组,双日接诊的选择 4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方法是西医常规,观察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结分均有改善,组间改善差异不明显( P> 0.05);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不显著,对照组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单纯的西医效果要好,不良反应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临床康复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落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跟骨骨折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的患者 3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 18例,女性患者 12例,年龄分布在 23岁之 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5岁左右。跟骨骨折复位,采用螺钉、钛板固定。通过腓骨肌的支撑,调整外踝骨建立骨道,调整滑脱腓骨肌腱的复位,按照腓骨上支撑的位置,确定缝合固定的标准,确定骨膜加固缝合效果。术后需要用石膏板固定踝关节,术后观察患者疼痛点和并发症,分析观察数据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跟骨骨折位置完全愈合,腓骨肌腱未发生滑脱情况。后足跟恢复评分为 87分。其中有 1例患者切口愈合迟缓,经过换药,最终愈合。随访中有 1例患者根神经初选损伤情况,口福营养神经的药物, 6个月后症状消失。 1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炎,同时伴有严重的疼痛,采用保守治疗后,给与距下关节的融合手术,术后疼痛消失。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滑脱治疗中,通过对跟骨骨折的有效修复,实现滑脱腓骨肌腱的快速愈合,复合实际治疗效果和治疗要求。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干预对下肢肿胀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11月 -2019年 11月 188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94)和常规组( n=94),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 HSS评分以及 VAS评分比较无差异, P>0.05;治疗后,研究组 HSS评分以及 VAS评分积极改善,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 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肌内效贴,能够有效地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我们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部分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0例30指。术后第1天、1周、2周分别摄X线片复查,必要时可根据X线片结果再次调节外固定支架使骨折达到更好复位。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72个月,平均22个月。1例失访于外固定支架拆除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平均7周。术后1例出现固定针松动,1例出现严重疼痛,4例发生关节僵硬,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关节面缺损破坏、关节间隙明显狭窄,4例寒冷刺激耐受不良。末次随访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功能:优15例,良5例,中7例,差2例,优良率为69%。DASH评分平均4.2分,术后平均6周可回归工作和日常生活。结论外固定支架(部分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有效、安全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骨科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8例行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的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11.2±2.3)岁,范围在5.8~16.9岁。所有患儿术中采用3个标准切面(掌侧、背侧、冠状外侧)的超声图像辅助骨折复位。术后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MMWS)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骨折术后X线检查结果均显示获得解剖复位。58例患儿手术时间12~36 min,平均19.3 min;术中透视次数2~4次,平均2.3次。所有患儿均获随访,时间为13~28个月,平均21.9个月。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未发生骨折再移位。末次随访时,患儿MMWS评分为85~100分,平均97.6分。其中,优56例,良2例。随访过程中,有4例患儿发生浅表针道感染,其中3例常规伤口换药恢复,1例拔除克氏针后自行好转,所有患儿均未使用抗生素治疗。1例患儿在术后2年发生同侧桡骨远端再骨折。4例患儿桡骨短缩2.0~4.5 mm,平均短缩3.2 mm。术后未出现如缺血性坏死或者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检查可用于辅助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复位。超声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对于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长管骨骨折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 12例小儿长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 n=6)与对照组( n=6),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法复位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则采取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式,随访 3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随访 3个月的疗效表明,实验组治疗的优良率为 100.00%,对照组优良率为 5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长管骨骨折的患儿,临床治疗中采取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常规手法复位更满意的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并观察骨质疏松小鼠模型中骨内H型血管(CD31/EMCN染色双阳性)的表现,探讨骨密度与骨内H型血管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雌性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切除卵巢组(ovariectomy,OVX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手术中仅暴露双侧卵巢,并切除其周围少许脂肪组织;OVX组手术中完整切除双侧卵巢。4周后取材股骨标本以无菌纱布包裹暂存于生理盐水中,以备Micro CT扫描观察骨密度及骨小梁显微结构的变化。取材胫骨标本并剔除其表面软组织,经固定、脱钙、脱水及包埋等处理,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小鼠骨标本中H型血管的变化,检测两组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Micro CT扫描,OVX组骨密度为(0.11±0.01)g/cm3,假手术组为(0.21±0.01)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小梁显微结构发生变化:OVX组骨小梁体积分数为11.52%±1.77%,假手术组为25.87%±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X组骨小梁数目为(1.67±0.33)个/mm,假手术组为(2.95±0.8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OVX组骨小梁厚度为(0.06±0.01)mm,假手术组为(0.07±0.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OVX组骨小梁间隙为(0.29±0.15)mm,假手术组为(0.19±0.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两组间骨小梁数目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两组骨小梁参数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的骨标本经免疫荧光染色的标准流程处理后,分别计算两组骨标本同一部位H型血管的显像面积,OVX组H型血管的面积占比为9.14%±0.99%,而假手术组H型血管面积占比为29.33%±1.22%,OVX小鼠胫骨干骺端H型血管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切除小鼠双侧卵巢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模型中,骨密度及骨小梁显微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存在骨内H型血管的改变,这提示H型血管可能参与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提高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本院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接收的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70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膝 KSS 评分与 ROM 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 P < 0.05 。结论: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非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骨水泥组、非骨水泥组,每组各56例。骨水泥组患者给予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男26例,女30例,年龄(72±4)岁。非骨水泥组给予非骨水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男31例,女25例,年龄(73±4)岁。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对患者在随访期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1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5)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4±3)d]、开始负重时间[(41±9)d]均低于非骨水泥组[(17±3)d、(46±10)d](t=4.353,2.856,P<0.05)。骨水泥组手术优良率为87.50%(49/56),高于非骨水泥组71.43%(40/56)(χ2=4.432,P<0.05)。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56),低于非骨水泥组的21.43%(12/56)(χ2=4.667,P<0.05)。骨水泥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在术后6个月[(82±14)分]、12个月[(86±8)分]、24个月[(91±7)分]、36个月[(95±4)分]均优于非骨水泥组[(76±11、81±9、87±8、91±6)分]。骨水泥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3%(5/56),低于非骨水泥组的23.21%(13/56)(χ2=4.236,P<0.05)。结论相较于非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更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