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压(CVP)可反映患者的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等综合状况。临床上监测CVP可间接了解和评估患者机体内血容量的动态变化,为患者补液提供参考。目前,普遍采用传统手工测量法进行CVP测量,此方法存在零点移位、操作繁琐(需两人配合)等不足。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作者发明了可固定式新型CVP测量工具,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 2 1451705.7)。该工具主要由底板、活动架和测量部等组成,使用时将底板放入患者背部压紧固定,调节活动架,找准零点,并从测量部读取测量数据,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测量误差小、适用性广(适用于不同体型)等优点,适合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总结了108例老年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包括做好心理护理,认真术前评估,术中护理,穿刺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认为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及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在ICU行CVC置管后缝合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4年在ICU行CVC置管后行无缝线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导管脱管率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CRBSI发生率、导管脱出率均低于观察组,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以减少中心静脉导管CRBSI和导管脱管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302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02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7例(8.94%)。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组年龄≥70岁、穿刺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14 d、营养不良、未定期更换辅料、股静脉穿刺比例高于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穿刺次数>3次、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导管留置时间>14 d、股静脉穿刺、未定期更换辅料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且均OR≥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3月-2015年09月泾川县人民医院60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引流量、疼痛评分、肺功能方面的情况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量(3143±221)mL显著多于对照组(2365±214)mL(P<0.05);疼痛评分(数字分级法NRS)4±1分优于对照组6±2分;FVC%为(93.2±3.2),FEV1%为(92.2±4.1)高于对照组的(86.5±3.8)、(84.3±3.4)(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佳,患者的肺部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为建立血透的血管通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留置永久导管存在一定的缺点,有必要对置管方法进行改良。方法将48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撕脱鞘法和导丝法行颈内静脉置入永久血液透析置管,观察两种置管法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出血量、导管透析中血流量。结果导丝法较撕脱鞘法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出血量比较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导丝法组优于撕脱鞘法组。而导管透析中血流量导丝法组较撕脱鞘法组略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导丝法置入永久血液透析置管,该方法出血量少,并且简单、快捷、安全、对术者要求降低,利于基层开展此项技术,值得临床推广。